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津安二郎与侯孝贤导演作品主题之比较
范文

    李志伟

    摘 要:世界影坛两位独具特色的导演,小津安二郎和侯孝贤,两人的风格有相似也有不同之处,都擅长表现平淡生活中的戏剧性。故事情节的复杂与视觉画面上的华丽在二人的作品中被遗弃,代之以平淡无奇的生活下面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本文试图从电影叙事主题方面去分析两位导演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关键词:小津安二郎;侯孝贤;主题;比较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1-0144-01

    侯孝贤在电影中向人们娓娓道来了真实的台湾历史,在其电影中描写了台湾和台湾人的生活,关注台湾本土人群的生活状态。在侯孝贤的电影中我觉得大致有以下几种主题的表达。

    一、对青春往事的追忆

    在侯孝贤早期的影片中,如《童年往事》、《风柜来的人》、《恋恋风尘》、《冬冬的假期》等,虽然这几部影片表层的东西不尽相同,但是我们会看到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影片的主题都表现的是对青春往事的回忆,因为那是侯孝贤导演生命中最好的时光。

    这些作品在叙事主题上表现出了一致性,都是关于青春成长的经历,表现了主人公青年时期的一段人生旅程或青春体验,都表现出了对青春的追忆和向往。侯导的这几部作品相对于其他青春题材的影片来说,侯孝贤在叙事主题选择上不是对那些开心、欢快的成长往事的追忆,而是将这种成长带入一种苦恼和无奈的经历,表现出一种童年天真感的疏离与丧失,最终趋于成长的过程。影片《童年往事》具有明显的自传色彩,展示了导演由少年到青年的成长历程。在影片中我们并没有看到导演少年时期的天真快乐,与之代替的是影片以侯导个人成长经历为主线,以三代人的大陆情节为辅线,抒发了三代人对大陆深切的眷恋和挥之不去的乡愁。

    二、对民族历史的思考

    侯导的《悲情城市》、《戏梦人生》、《好男好女》这三部电影被称作“台湾三部曲”。这三部电影的拍摄表明侯导此时期作品的主题已由对个人青春往事的追忆上升到了对于国家、民族的深层次思考上,导演在对台湾地区的历史叙事中,通过小人物的命运来表现台湾的历史。

    侯导的这种思考在影片《悲情城市》中表现的最为明显。侯导在这部电影中用林家四兄弟的命运来反映台湾回归后的政治形势。通过他们的身份和经历的复杂情况,在面对自己的新身份和统治者的局面下揭示了台湾人民独特的生活状况。影片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刘文雄总结的国民政府和日本统治下的台湾本土人的生存状态:“反正法律是他们设的,随便他们翻起翻落,我们本岛人最可怜,一下日本人一下中国人,众人吃,众人骑,无人疼。”对于当时的台湾民众集体而言,林文雄的看法极具代表性,暗示了台湾本土人在政权交替期间内心深深地矛盾与迟疑。在本片中即使多次提到政治事件如“二二八”运动,但历史事件仅仅还是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侯孝贤关注的并不是历史政治事件本身,侯导真正关注的是以林氏兄弟为代表的台湾普通人的生存处境,以及对当时台湾民族历史的思考和对台湾社会的反思。

    三、对乡土台湾的书写

    (一)侯孝贤导演作品的叙事主题

    纵观侯孝贤的影片,绝大多数的作品都是以“台湾”为题材,表现台湾人的生活、历史、心境等。在对于乡土台湾的描绘中,侯孝贤的电影突出展现了在时代的发展中台湾本土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之间的对比和冲突。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台湾社会由农业向工业社会转变。台北等地发展成为繁华的大城市,然而更多的地方仍然保留着原始的乡村形态,新兴的城市和乡村的对立成为了台湾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在电影《风归来的人》中,阿清几个人在农村生活,有的在沙滩上玩乐,无忧无虑,他们笨手笨脚的杀鸡,找借口和女孩搭话。他们觉得乡村的生活没有意思便商量去大城市高雄打工,但来到高雄后他们发现城市中的生活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美好。被别人骗了钱,房东的矛盾和女友一系列的事件让他们在高雄的生活更加茫然。从中我们体会到了阿清们的无奈和迷茫,当他们发现城市生活的空虚和堕落后,重新认识到乡村才是他们的归宿和精神归属地。我们在侯孝贤的作品中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即:乡村生活总是美好而质朴的,而与之相对应的城市往往显得混乱,人与人之间总是充满欺骗。

    (二)小津导演作品的叙事主题

    小津导演的作品表现的是日本的现实生活,他的电影反映了转型时期日本家庭的解体,传统与现代,家庭和个人的矛盾和其他普遍存在问题。在小津导演的作品中追求的是某种永恒的价值,在小津看来生命才是最值得追寻的。而“家”无疑是个体生命由诞生、发展、结束的最佳场所。个体的生命只有在“家”中才能凸显出其永恒的价值。在日本这样的国家,传统的价值观念正面临着西方现代文明的巨大冲击,小津导演找到的最稳定的地方则是永恒的“家”。我认为在小津导演的作品大致有以下三种叙事主题:

    1.传统家庭体系的土崩瓦解。这是小津导演后期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表现的最明显的影片是《东京物语》。影片中平山周吉夫妇从老家尾道到东京探望子女,本想到东京的城市中去走走看看,却百无聊赖的天天呆在子女家中。儿女间相互推脱,以自己工作忙为由不带平山夫妇二人到处走走,不希望父母的到来打破他们各自小家庭的生活节奏。儿女们唯一的团聚却是由于母亲的突然去世,料理完母亲的后事,子女们便各自离开,留下孤独的平山与未婚的小女儿生活。在过去那种以父亲为首的传统家庭结构逐渐消失。日本传统的家庭体系的瓦解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作为一个偏向传统的人,小津导演内心其实是十分悲痛的,自己并没有能力去改变只能默默地接受。

    2.代际间的隔绝。小津导演的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祖父母与孙辈之间亲情的淡化,甚至可以说是消解。父母与孩子组成的小家庭往往在新兴的城市中生活,远离了乡村,从距离上来说祖父母与孙辈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孙辈们对祖父母的感情变得越来越淡。其次,父母很少在日常的生活中向孩子们提到自己的祖父母,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电影《东京物语》中,孙子因为母亲搬动自己的书桌做为即将到来的祖父母的房间而感到不满,认为这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母亲说这不是他的原因,因为他平常根本就不喜欢看书学习。由此可以看出孙子对祖父母即将到来会占用自己空间的不满,祖孙之间感情的淡漠。

    3.传统孝道的瓦解。在日本,年轻人要严格服从长辈的决定,不管父母是否是值得尊敬的,我们都不能不追求孝。这和封建社会中国的孝道如出一辙,这在西方人的眼里不被理解,认为这是一种“愚孝”。在四五十年代的日本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传统的孝道受到冲击。影片《户田家兄妹》讲述的是:户田家本是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一向生机勃勃,可是当一家之主病逝后,整个家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母亲带着最小的女儿被迫搬迁到孩子们的家中居住,母亲和儿媳的关系开始不和,家庭的亲密度随着父亲的突然死亡逐渐瓦解,长子夫妇不想照顾她的母亲,甚至与其发生争执。母女最后被迫躲到海边破屋生活,传统孝道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综合来看,小津导演作品最突出的是社会转型期日本传统大家庭的消解,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人与人之间亲情关系的淡漠。

    四、结语

    小津安二郎和侯孝贤,两个生存境遇和时空背景大不相同的电影导演,却有着风格上的相通性,是两人执着于追求电影本性的特点。当然,两人在很多方面存在不同之处,这是两人的生活环境等造成的。两位导演用自己最擅长的电影手法,关注着各自生活地域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我们在观看电影作品的过程中,不由自主的会产生共鸣,关于生活、关于人生、关于生命。

    参考文献:

    [1]韩笑.台湾导演侯孝贤的电影叙事风格浅析[J].文教资料,2013(29).

    [2]豆耀君.论小津安二郎电影中的家庭伦理观[J].电影评介,2011(04).

    [3]徐抒晨.裂變中的东方家庭与电影美学[J].艺术百家,2009(0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