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紫砂的文化历史 |
范文 | 许神超 摘 要:宜兴紫砂是我国乃至世界独一无二的传统工艺,它历史悠久,几百年来蜚声于海内外,赢得了可贵的声誉。纵观紫砂壶艺,无不包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对陶瓷文化的表达中获取生命的永恒。 关键词:紫砂;文化;历史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0-0175-01 紫砂艺术是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形式。一件好的紫砂壶,除了讲究形式的完美与制作技巧的精湛,还要审视纹样的适合,装饰的取材以及制作的手法。再说壶艺本身就是感情。所以一件较完美的作品,必须能够发抒艺术的语言。既要方便使用,又要能够陶冶性情,启迪心灵,给人油然而生的一定艺术感受。诚如已故紫砂大师顾景舟所说“总之,艺术要有决断、要朴素、要率真,要把亲自感觉到的表达出来,以达到形、神、气、态兼备,才能使作品气韵生动,显示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紫砂壶是一种典型的手工艺陶品,是中国陶瓷艺苑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紫砂陶材料特殊,陶泥具有砂性,所制作的陶器内外均不施釉,制作烧成后,主要呈现紫红色,因而被称为紫砂。紫砂陶器成型工艺特别,手工成型是主要方法。其造型式样极为丰富,陶器色泽古朴典雅,器物表面还常常镌刻诗文书画作为装饰,从而更加增添了造的实型的书卷气息,成为一种具有高雅气质和深厚文化传承的实用性艺术品,从一个方面鲜明地反映了一个民族造型审美意识。 如今的紫砂艺术经过几十代紫砂艺人的奉献,也已趋于成熟,无论是在造型装饰还是工艺技术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套系列性的理论知识。宜兴紫砂自北宋,盛于明清,当今更趋兴旺。其间,名家辈出,代有精品。新一代壶艺高手在继承传统制壶技艺的基础上,借鉴古今名师制壶的优秀成果,发挥紫砂五色土的神奇功能,运用造型装饰等技艺技法,大胆尝试,推陈出新,使得这片艺苑愈发欣欣向荣、气象万千。 清代紫砂茶具制作进一步繁荣,出现了一大批名彪青史的大家,陈鸣远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他所制的紫砂壶,造型生动,做工细腻,刻画讲究,富有哲理。文房雅玩,千姿百态。为我们今人大胆开拓题材作出了榜样。 至清中叶,紫砂壶制作的文人化倾向越来越甚,文人们浓烈的文化追求,从设计款式到壶面装饰的书法金石使紫砂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裝饰的陶刻手法有异,然抒情壮志,展示逸趣几乎成为主流,工艺制作的严谨到装饰手法的潇洒,孕育了一大批功成名就的制壶大家,这些大家大都是文化人,陈鸿寿就是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曼生十八式成为一时的时尚,其影响直至当今,陈鸿寿亲自撰写并刻绘铭诗画,他在紫砂壶的形制和陶刻装饰上开创了一代新风,为紫砂注入了新的文化精神,使壶型及铭文、画面的内容、布局及镌刻技法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了。以民族的文化积淀和追求时尚为人们所喜闻见乐,从民间流传直至成为朝庭贡品,在瓷器已成为主要消费品的清代中期,依然为陶器品种铸就了新篇章,紫砂陶器的独特与时尚为中化民族陶器文延续辉煌。 任何工艺品的升华从来都不拘泥于表面现象,它的民俗意向,地域文化,文化意向、文化追求,都表达着,对文化理念的探索和精神的依附。当今紫砂陶器的生存和发展,在文化追求的载体上产生了新的质的进步,在造型设计和工艺表达过程中,文化意识的支配和利用已成为普遍的价值观,不同的是各人的表达方式和内容相异而已。有的在传统基础上继承和创新,努力借鉴和融合其他工艺门类的文化特征和表达方式;有的是在主题思想上以有所选择的铭文和德治立面的格言在装饰上刻意创新;有的是以重大历史题材和值得纪念的内容在造型和装饰上恰当的表现。追求一种倾向于文化、有文化特征的审美情趣,使作品一定带有浓烈的文化信息。把紫砂文化与传统文化千丝万缕的关系得到延伸的发扬光大,也符合当代社会文明和理性的诠释。 近年来,紫砂茶具有了更大发展,新品种不断涌现,目前紫砂茶具品种已由原来的四五十种增加到六百多种。 例如,紫砂双层保温杯,就是深受欢迎的新产品。由于紫砂泥质地细腻柔韧,可塑性强,渗透性好,所以烧成的双层保温杯,用以泡茶,具有色香味皆蕴,夏天不易变馊的特性。因是双层结构,开水入杯不烫手,传热慢,保温时间长。造型多种多样,有瓜轮型的、蝶纹型的,还有梅花型、鹅蛋型、流线型等。艺人们采用传统的篆刻手法,把绘画和正、草、隶、笼、篆各种装饰手法施用在紫砂陶器上,使之成为观赏和实用巧妙结合的产品。 随着人们文化艺术生活的发展,人们对美的艺术追求更无止境。以大自然形态为源泉的紫砂工艺陶瓷的创作,题材更为丰富。 每一个紫砂艺术工作者,必须更加珍视。我相信传统的历史文化和紫砂文化,在先辈的艺术熏陶下,必将涌现更多、更好、更美的艺术佳作,繁荣我们的紫砂艺术事业,展现紫砂工艺无穷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姚迁等.宜兴紫砂陶艺[M].台湾南天书局.据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 [2]陈传席.紫砂精品壶鉴[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