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谈舞蹈作品的动作和语言 |
范文 | 任春娟 摘 要:在舞蹈艺术领域内,各民族、各地区的舞蹈之所以千差万别、各具风采,也在于构成舞蹈语言的舞蹈动作和姿态在形式、节奏、动律和结构方面的差异,所以舞蹈语言在舞蹈领域中是极有特点、极为活跃的因素。 关键词:舞蹈;动作;语言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6-0113-01 舞蹈作品中的语言,就是能表现一定思想感情内容的舞蹈形象的基石,是舞蹈作品中叙事、状物、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舞蹈作品的内容,最终也必须通过一定的舞蹈艺术语言,才能成为具体存在的舞蹈作品,没有舞蹈语言就无法形成舞蹈形象,没有形象也就不可能形成完整的作品,所以舞蹈语言是构成一部作品的非常重要的因素。舞蹈动作和舞蹈语言是舞蹈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段,是舞蹈理论和舞蹈创作实践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本书在这里不做进一步的阐述,仅指出舞蹈作品中舞蹈语言的一般规律。 一、舞蹈语言的形象化 舞蹈艺术的特点就是通过舞蹈动作反映生活、塑造人物。但是,并不是任何舞蹈动作都能完成反映生活、塑造人物的任务,只有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才能描绘出丰富多彩的生活图画,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从而吸引人,感染人,进而影响人的思想感情。贾作光在对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和性格进行了深入的体验和研究之后,在蒙古族民间舞的基础上,创作演出的《雁舞》,表现了一只翱翔在祖国草原上的大雁的舞蹈形象。那刚毅有力、节奏鲜明的双臂舞动,不断起伏旋转的舞步,以及那充满激情的表演,不仅表现出大雁的雄姿健影,而且能使人们感受到我国蒙古族人民热爱祖国、热爱自由的坚强性格。陈爱莲表演的《蛇舞》,表现一条伪装的美女蛇对猎人从乞求怜爱到诱惑、疯狂的追求,直至最后失败的过程。这些情节过程都是通过一系列富有性格特征的动作和姿态完成的。如用手臂和手腕的弯曲颤动,创造了一个具有蛇的外形特征的造型;特别是那个平躺在地上,弯腰成一个圆圈缠着猎人和躺在地上起胸挑腰,身体像蛇一样慢慢蠕动的动作,形象十分生动。陈爱莲凭借训练有素的身体,通过形象地模仿蛇的外部特征,进而揭示出像毒蛇一样的恶人的阴险性格,从而使舞蹈获得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再如贯穿在舞蹈《快乐的罗嗦》里的主题动作:节奏强烈的小跑步配以急速的甩手,也是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舞蹈语言,这是舞蹈家冷茂弘从凉山彝族祭祀舞蹈“瓦子黑”中挖掘提炼、发展而成的,它十分形象地倾吐出原来处于奴隶社会的凉山彝族人民获得解放后,一步越千年的欢快舒畅的奔放情绪。 二、舞蹈动作的抒情性 抒情性舞蹈语言的艺术功能在于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性格,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由于舞蹈是以抒情性为其本质特征的表现性艺术,因此抒情性舞蹈语言是构成一部舞剧、舞蹈最重要的手段。唯其如此,抒情性舞蹈语言质量的高低、艺术表现力的强弱,往往是一部舞蹈作品成败的关键。叙事性舞蹈语言用于展现人物的行为和具体情节的内容,有较多的模拟性和再现性。但舞蹈中的叙事性舞蹈语言绝不是生活中自然形态和原貌的简单再现,不是只有比画的啞剧动作,也应该是经过提炼美化的、富有造型性和表现力的艺术语言和动态形象。 就舞蹈动作的形态和舞蹈动态与生活的反映关系看,舞蹈动作可分为具象性动作和抽象性动作。具象性动作来自人类具体生活和生产实践,如中国戏曲舞蹈中的整妆、骑马、上船、下楼,芭蕾舞中的表意性哑剧动作,民间舞中的种地、挤奶,现实生活中的操练、行军、作战等,这些动作在作品中大多具有明确的表意性质。抽象性动作来自人类表现情感和情绪的需要,既可以直接从人类喜、怒、哀、乐的情感动作加以抽象,也可以从动、植物和自然景物的形状变化中提炼,如跳跃、转圈、扑跌、翻滚、飞脚、虎跳、鹰展翅等。据朝鲜族青年舞蹈理论家朴永光研究认为,具象性动作和抽象性动作在特定的“语境”和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比如朝鲜族舞蹈中有一种“抽手”动作,动作的原型是从顶水舞中衍化而来,原来的动作是妇女顶着水罐,用手背擦去从罐内溢出流淌到罐底的水珠。动作为从额前向侧旁抽臂。后来人们把这一动作提炼出来,使之成为一般性抒情动作,擦水珠的实意逐渐淡化。再如朝鲜族的“横甩手”也是从原为撒种的具象动作逐渐衍化为抽象动作的。即如美学家李泽厚所言:“成为规范化了的一般形式美。”另一种是抽象性动作向具象性动作转化,如“凌空越”,此动作的意义本是多义而模糊的,但如把它置于叙事语境中,其意义就会变得具体明确,如在一般行军舞中出现,它就具有“大步飞快地向前进”的实义。如将一组“串翻身”放在爬山情节中出现,它就有“滚下山来”的指意。再就是抽象性动作的意义转换。如“飞脚”等意义指向不甚明显的动作,在不同的“语境”中就可以形成不同的意义,而且随“语境”意义的转化而转化。正因为各种动作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和条件而转化,这就极大地丰富了舞蹈动作的表现力。《奔月》以戏曲舞蹈动作为“元素”和“动机”,然后从表现生活、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需要出发,对这些“元素”进行“分解”“嫁接”“变形”和“发展”,使其发生倍数的变化,从而生发创造出许多新颖的语汇,成功地塑造了嫦娥、后羿、逄蒙等舞蹈形象。 三、结语 总之,社会生活丰富、复杂、变化万千。舞蹈艺术要想真实生动地反映不断变化发展的生活,也绝非贫乏、单调的语言所能奏效。一些富有独创精神的舞蹈家,都十分注意在语言的运用上刻意求新,从各方面努力,不断丰富扩大舞蹈表现手段。 参考文献: [1]曹贵臣.浅谈舞蹈语言的艺术[J].内蒙古艺术,2009(0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