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霞明玉映月满壶 |
范文 | 徐丹静
摘要:一捧闪耀着紫色光芒的泥土,一把散发着芬芳的香茶,一次得益于自然灵感的伟大创作,共同造就了中国紫砂壶艺术,造就了延续百余年的辉煌。此件“映月”以造型结构的构建展现了紫砂壶艺术的精细、简约之美,在抽象与具象的相互转化与融合中展现了作品的诗意追求。 关键词:紫砂壶;映月;造型结构;诗意表现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3-0032-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3.022 一、前言 中国大多数传统艺术品均与自然有密切联系,无论是原材料的取用、艺术品的表现形式抑或是内涵等方面都不难找到自然所留下的痕迹,充满智慧的中国人在自然中感受到美,体会到自然所蕴含的诸多价值,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典艺术风范。紫砂壶艺术同样继承了这种自然美,并通过融合多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实现文学追求、意境追求或诗意追求等,此件“映月”紫砂壶就是一件意境色彩浓厚的作品,在看似简单的造型结构中手工艺人所表多角度的美感。 二、“月之形”的构建 月亮在中国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不同的月相也象征着人们不同的心情,在中国传统文学及艺术中,月亮已经是一个十分常见并有着稳定内涵的意象了。在紫砂壶艺术中,手工艺人通常在造型与意境两方面来对月亮进行构建,基于中国人对满月、圆月有美好的想象,在紫砂壶之中圆器就成为表现月亮的一种基本造型。“映月”便能通过这种造型首先表现出一种“千里共婵娟”的韵味。壶的主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赏析,首先是饱满素净的圆圆的壶腹,边缘的线条似实似虚,在稳稳地托住壶面的同时有一种朦胧的美感,壶面的弧度与线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壶腹无论从哪个方向上看都是非常立体的。 其次,“映月”通过“举杯邀明月”画面塑造来侧面展现月的韵味。壶身上下部分分别连接壶颈部与底部,二者在宽度上保持一致,较壶腹部分略窄,在实现结构稳定的同时凸显壶腹的圆润。纤长的壶颈部使壶身更加高挑挺拔,也将壶身指向了另一种造型:中国传统的酒壶,在一壶之中体现出两种造型的特点。中国古人常对月饮酒,或是与友人相聚,或是表达心中怨愤郁闷,选择这种酒壶的造型是对月的意境美构建。可以看出,手工艺人在塑造紫砂壶造型时,首先关注的是结构上的均衡美感,其次是这一造型对主题的诠释,最后这种造型美的表现不限于表层,注重作品整体氛围的营造,能够让人从造型逐渐联想到主题,使作品、手工艺人与欣赏者之间形成互动。 三、“月之色”的呈现 此壶选择了最为古朴和经典的棕红色紫砂泥来烧制,这种色彩的紫砂泥因铁含量高而色泽红润,透气性与保温性也极佳,在实用性上有所保证。“月之色”主要依靠泥料质感来呈现,壶表面洁净透亮如月般透彻無暇,表面的光泽如同月光,泥料本身的温润质感使壶又具有一种朦胧的美,正如月亮那种缥缈柔和的感觉。泥料的质感使作品的诗意效果更加浓厚,这与中国所推崇的那种朦胧美、含蓄美使相一致的。色彩与结构产生了一种较强的融合感,泥料的光泽是要依靠壶的结构造型来呈现的,保证了壶的工艺水准与泥料的天然美,月亮的形象也在泥料的帮助下越发清晰了。 四、“月之韵”的抒发 壶的各个部分以匀称、轻灵为主要设计理念,是对壶身主体造型的一种衬托。壶身两侧对称的壶嘴与把手线条优美飘逸,具有一种结构智慧,也像环绕月亮的云雾,进一步加强壶的整体意境。与壶颈部对应的壶盖微微凸起,宽阔的子母线与壶颈部、壶腹处的分界线相互对应,层次上更加分明。壶盖中央的壶钮为佛珠造型,与壶身的造型形成对照,壶钮也像是一个小酒杯,来呼应壶的酒壶造型,使举杯对月的诗学意境更为浓厚。 “映月”这一主题是指对月亮的表现,这表现在于形,也在于气韵。此壶有着一种沉静、低调、含蓄的美感,正对应那晴朗空净的月夜,如果说以往的紫砂壶作品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引发人们的思考,让人的心灵能够放松,那么此件紫砂壶在这些功能之上又增添了诗意追求,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强调:“人,应该诗意地栖居。”这种“诗意”有待于人们去寻找,去吸收“,映月”以紫砂壶艺术的形式成为诗意地聚合体,使人们在观赏此壶时体会中国的古典美学气质,体会壶中所包含的诗性天地。 自古以来,描写月亮的诗词数不胜数,月亮已经成为诗意的代表,本文从这一特点出发,对此件“映月”紫砂壶进行了地分析,揭示出它的造型结构特点与独特的诗意追求。紫砂壶艺术的表现要注重内涵气质的彰显,外形表现只是内涵塑造的一种手段,作为一件十分实用的器具,紫砂壶的实用性能同样受到关注,它的艺术水准也正体现于此,能够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在今天紫砂壶仍是人们心中的“白月光”。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