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对东方美学品格的理解 |
范文 | 李秋婷 摘要:东方的美学是以自身文化的独特淳朴气质以展现自我内在美的魅力。它不仅是艺术美的发展,也与我们的生活、思想紧密相连,影响着我们,影响着我们民族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以及对艺术美与文化美的态度。中国园林便是从此诞生,引导我们对生活的憧憬。对自然的热爱,对悠闲自得生活的追求,在仙云野鹤的生活中,共同探讨诗情画意的理想与价值。 关键词:东方美学;中国园林;自然美;艺术文化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3-0168-02 一、中国美学中的传统美学 关于美,无论是客观世界的物体形式,还是主观心理自身想法,无论是哲学层面上对自然界景观自然的人化,还是我们本身具有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我认为都是对客观世界复杂信息相互交错下的主观能动性感觉上的一种意识形态范围里的一种认知的表现。 有人说道德美是东方园林意境美的最高境界。也有人认为东方园林意境美的最高境界是诗性美。道德美只是在东方园林本质面隐含的体现,是有善而美。儒家的美学精神中便是建立在人际关系上的伦理美学。它总是围绕着统治阶级陶冶人格和艺术教育而开展的美学中的道德体现,从艺术教育上这种体现表现为一种美学精神。诗性美则是在文学艺术方面采用诗词艺术运用夸张,臆想。等不同的处理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表现出无尽自然的感觉。“通过广泛采用诗画艺术习用的比拟,联想等手法,自然物的生态特征而赋予其人格意义。”道家中所复函的美便体现这种自然状态。道家的美学不受权力、奴役的束缚,崇尚绝对的自由。它与自然间无为的状态相一致,内在也认为美与富贵、名利、贵族等无关,而崇尚朴素的自然之美。它不强调人工修饰,不赞同人为的加减和塑造,与中国园林造园遵循的原则相一致,体现再现自然的原则,使园林展现诗情画意与自然融为一体,是一种安静的自然美。 在中国园林的自然美中。不仅体现着道家的,安静、无为的自然美。也在更深的层次上隐含着禅宗美学的特点。它把对人格主义的“悟”“清净”“解脱”,表现在园林的建造中。不注重形式而是注重内在的品质,精神。禅宗美学的自然主义认为:人本来是自然生的。是以自然的一种形象化,追求一种超越脱俗的自然境界。而中国园林建造与表现中更是体现了这种自然美的精神。因此,在中国传统美学中。儒家强调的是一种带有阶级性质的道德美,它强调礼教,强调仁义,强调阶级是一种人格的陶冶,在园林的境界中体现着自然的道德美。而道家则是强调自然朴素中透露着无为而治的环境美,在园林的境界中则结合自然展现一种诗性美。禅宗则是强调心灵,强调感化,突出内在内涵和境界高度的美,在园林中更加体现追求自然品味境界的意境美。 二、中国园林自然美的具体表现 (一)山石的自然美 中国园林,不仅体现着儒家的道德美,道家的自然美,禅宗的意境美的传统美学精神。也讲究着自然的本真。在园林中无论是建筑,山石等哪种要素无一不是在模仿自然界,追随自然界。大到山脉溪水,小到花草碎石。无论是轮廓还是叶静,都带有自然界中的自然美神态。起初,园林是在自然山水之间建造苑囿,供帝王狩猎、娱乐;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建造园林时开始封土筑石,出现了容天下于一园的景象。因此在园林中常有这样一句话,“凡有园,必有山石。”因此山石在园林中有着必不可少的艺术地位。 中国园林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不如西方来的直率,更倾向于带有东方特征的含蓄手法,体现出隐晦的、引而不发的、显而不露的表现技巧。因此,山石在园林中不仅有着观赏性、欣赏性,吸引游客的作用,还具有一定的遮挡性。但对于山石的主要作用还是欣赏它的形式美、自然美,对于别致的石峰,清晰的轮廓,在石与石堆积的缝隙间透露着院内模糊的树影,随风摇动,朦胧中带有丝丝醉意,无不显露着院内景色与自然间的美妙和谐。 在山石的典范中,留园的冠云峰便是因石而得名。还有石林小院,怡园拜石轩都是如此。在墙壁中镶嵌着峭壁岩石,层层堆积,这样的堆山叠石在园内常见的手法。再加上零零散散的石块儿散布期间,更突显出了自然景象的模仿。无论是山,石块,沟壑,甚至于是细小的石子都在自身形象的意境中烘托出了院内自然美的气氛。 (二)溪水的自然美 俗话说有山必有水,水在园林中也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水是对自然界中河流、瀑布等艺术的临摹描绘。因此在园林建造中,水是呈现出自然美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它的形状,声音,情态以及倒映在水池里的颜色无不是给幽深的园林中加以动态的元素,使平静的园林在山水搭配间,更流露出自然界的和谐状态。水从情态上看是有动有静,动静结合的。潺潺流动的溪水不仅给人一种顺水而下的感觉,自身还带有一种指引方向的作用,使园林在有限的空间内借着山石,溪水的丰富层次,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而静态的水是以集中平静的水面作为园林的处理手法。让人们在幽静迷离的园林间,崎岖凌乱的山石旁,看到平静的水面,给人以宁静开朗的感觉。 苏州的网狮园便是溪水的典范。水就本身而言是没有形状的,而水面的不规则轮廓则是通过水岸的处理记忆装饰而表现出来的。如同自然界中的湖泊,加上看似无意间形成的驳岸山石,再对比曲径通幽的园林小路,给人以置身山林间的深邃悠远的感觉。而园内带状的溪水也是狭窄而崎岖的变化丰富而又深层次,从而产生一种韵律的美感,与平静的湖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由如陶渊明笔下所写的《桃花源记》“初级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给人以身处世外桃源般的感觉。在康健的仙都苑和湘东苑的建造过程中,都是以自然水景和人工水景相结合的手法构成园内水系,使园林更趋于精细,显现婉转风格。而在有山无水的空间下不惜利用人工开凿蓄水,甚至于人工瀑布,也要點缀园林与自然间的微妙和谐,突显园林间的自然美。 (三)花木的自然美 园林中的花木可谓是面积最大,成度最广的一种要素。在中国历史上,凡有园,必有木,因此园林在一开始的创造阶段就有花木的身影。但中国园林的花木与西方有很大的区别:西方强调的是人工美,强调整齐,均匀对称,将花木修剪成不同的几何形状,对于颜色和栽种的位置也是经过精心安排的。而中国的园林则更追求似诗如画的意境美,对于环境的选择追求自然的,本真的,纯粹的美。体现出一种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再现自然美。园林中的花木有点种与从植两种方式。点种在视觉上更引人注目。根据自身与众不同的特点来吸引游客,有的高大挺拔,有的古老沧桑,不仅能满足观赏的视觉美,还能衬托建筑物点缀园林空间。点种在园林空间里也是追求一种自然的原则:有疏有密,大小不一,距离不等。而从植则是结合乔木与灌木相互搭配,浓密复地,使整个园林在一定的空间内形成郁郁葱葱的树林,并且从植在园林中还可以起到丰富空间层次的变化,加强院内景深的作用,通过遮挡,显露隐含着自然中的神秘感。他的稀疏有密无,形状不一,颜色不同无不一刻显示着自然的随意美。 在园林中,花木不仅是一种视觉的形式美,还涉及到了听觉、嗅觉等感官。如拙政园的留听阁就是靠听觉来追求园林中的诗情画意,拙政园的留听阁取意: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思。通过梅雨季节或下雨时候的雨打芭蕉,呈现出一种自然间巧妙的声音。加之联想和整体环境空间营造的自然氛围,从而来追求园林中自然美的诗情画意。彰显出身处园林,意在自然的境界。 三、中国园林自然美的总结 在东方艺术中,无论是绘画,造园、文学艺术、诗词歌赋等,它强调的都是“意境”,“意”所指的便是感情,主观的内在感受,注重与感情的描绘。而“境”,则是指客观形象。用“行”表现出“神”,并兼顾形与神,意与境。中国园林的建造是在中国的山水写意绘画、诗词歌赋情感中发展而来的,而诗词、绘画又是从山水田园间表达抒发而来的,所以中国园林带有中国特色的文学艺术精神,注重其中的“意境”表现,强调的是我们心灵的感受,因此写意精神奠定了园林自然美的的基础。让人们在曲径通幽的小路上,深不可测的园林中,感受着自然的“山水”,见证着自然间的草木,体味着自然美的韵律。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