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的创作特点
范文

    刘崇晓

    

    

    摘要:四手联弹这一起源于17世纪,流行自莫扎特时期的演奏形式,能够使两名演奏者在合作时从节奏、声音、声部线条、音乐呼吸方面互相聆听,互相配合,丰富了钢琴演奏的艺术魅力。在当今的高校钢琴学科课程建设及各类比赛中,四手联弹或双钢琴演奏也被纳入其中。写下四手联弹作品的作曲家不乏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德沃夏克、莫什科夫斯基等人。

    关键词:勃拉姆斯;创作特点

    中图分类号:J6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6-0035-01

    一、勃拉姆斯的钢琴创作

    勃拉姆斯的钢琴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早期阶段(1852-1854年),这期间主要的作品有三首奏鸣曲0p.1,0p.2,0p.5和一首谐谑曲0p.4。这一阶段的作品曲式结构庞大,对技术和音乐表现力的要求都很高。

    2.中期阶段(1854-1865年),主要創作了五首变奏曲、两首叙事曲、一部圆舞曲集。这一阶段的作品形成自己的鲜明个性。

    3.晚期阶段(1878-1893年),主要的作品有0p.116,0p.117,0p.118,0p.119。这一阶段的作品都是篇幅短小的音乐小品,每个作品号由若干曲目组成,但是却对演奏者在音乐的深刻理解力方面有着极高的要求。

    早在1856年,勃拉姆斯就因为克拉拉·舒曼的匈牙利之旅二燃起羡慕之情,他曾写信给克拉拉·舒曼:“我常常希望能够亲耳听到吉普赛人的演奏,但愿我能研究并牢记这样的音乐,而且认清他们的旋律”。

    在这些曲目中运用了模范流行的“恰尔达什舞蹈”的元素,每首曲目中都有速度快慢的变化,正是这样的速度变化,形象的描绘了舞蹈中摇曳的姿态,也对演奏者在节奏律动与音乐呼吸上的配合是一种考验。

    将其与钢琴创作技法相结合,有以下几种谱例。

    二、高低声部在不同节奏型上的错位手法

    谱例1:第8首

    在谱例1中,高声部的旋律是从小节的正拍开始,而低声部的旋律则是在空半拍后开始,形成一个切分节奏。而且在整首乐曲的第一段中都是两个声部都是保持这样的节奏错位的手法完成。

    三、在音乐旋律线条横、纵方向上的对比

    谱例2:第13首

    在谱例2中,高声部是双手是短促跳跃的和弦音型,而低声部的右手则是连贯而快速的十六分音符跑动音型。在音乐上形成旋律线条的纵向与横向的对比。

    四、在力度层次上的对比协调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勃拉姆斯四手联弹曲目《匈牙利舞曲》中高低声部所出现在不同节奏型上的错位手法,协调配合;音乐旋律线条横、纵方向上的对比;在力度层次上的对比协调,速度变化的协调统一,以及演奏者在手位上的变化与配合等方面的分析阐述。进而明确了演奏者双方在合作演奏时从节奏的准确把握;音色的统一、和谐;声部之间旋律线条的平衡感和层次感应如何训练及把握的阐述分析。

    归纳总结了四手联弹作品合作演奏时需注意的一些要点,希望能对演奏及教授此类作品时提供一些帮助与建议。在合作中共同探究、共同创造、共同感受四手联弹这一演奏形式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1: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