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论经学特点及其对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影响
范文

    刘奇叶

    摘要:经学是随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阶层的变化而发展,是赋有时代的特点的,尤其给中华文化发展溶入深刻的内涵,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对经济的特点及其对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影响进行浅要的分析讨论

    关键词:经学;中华传统文化

    经学是随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阶层的变化而发展,是赋有时代的特点的,尤其给中华文化发展溶入深刻的内涵,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经学是什么?是指训释或阐述儒家经典之学。儒家经典,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权法定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最初,有《诗》(包含《鲁诗》《齐诗》《韩诗》)、《书》《易》《礼》(《仪礼》)、《春秋》(公羊秋)五经,到了后来,《春秋》增加了《左传》和《毂粱传》,《礼》增加了《周禮》和《礼记》,再有《论语》《孝经》《尔雅》《孟子》这四书,就统称为“十三经”。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儒家经典长期传播,崇奉勿替,历代封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官僚对儒家经典加以阐发和议论,便形成了经久不衰的经学。

    自从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采用董仲舒等用阴阳五行说和《公羊传》相牵合的今文学说之后,经学盛行。

    随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经学”的阐发和议论,也就各自赋有时代的特点,其盛衰、分合、争辩,往往与当时统治集团相关联。

    两千多年的经学,就其阐释和议论的不同形式来看,是个学术流派问题;就其阐释和议论的实质来看,又代表着不同的阶级利益。

    因此,经学基本上是适宜当时封建统治的需要,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情况的发展而产生的精神武器。至于它内部各流派的斗争,则是历代地主阶级内部各阶层展开思想斗争的一种形式。

    历代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之所以注释“经书”,不敢“离经叛道”,正是由于这此“经书”在当时是“法定”的,非根据经书议论不可。经学各流派之间的争论,所以都能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经典为准绳,正是由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含有多面性,它总能适合整个封建时代各个时期的统治阶级的需求。

    从古代的经学流派形成和经学家解释经书来看,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唯经”。

    就是引经据典,本本是从。只允许把《四书》《五经》圣经贤传死记硬背,照本宣读。如果需要讲解,也只允许谈个人对经书的体会,不能发表与经典不同的意见。“经书”本身仅供诵读,不容讨论,用记诵代替思考,用经文代替分析,随着经书转,非圣人之言不敢言。即或有所作为,也要说是古有明训,拼命到经书中去找寻根据。在当时人们心中,经书的权威是不能动摇的。

    二是“唯上”。

    就是皇帝怎么讲,就怎么阐释。经学家每每揣摩皇帝意旨言事,“御篡”、“钦定”各经,是皇帝统一思想的工具,尽管所修之书,因循剿袭,为人讪笑,但还是“颁行天下”,“开示蒙昧”,引为盛事。在人们心目中,皇帝的权威是不能动摇。

    正因为这样,“唯经”是从,“唯上”是听,势致窒息学术,禁锢思想。封建主义的经学,名为研究,实为注疏,而且越来越烦琐,陷入死胡同。

    当然,也有个别经学家的思想并不属于统治阶级,如东汉的王允,对东汉流行的阴阳五行学和谶纬学说加以驳斥。也有个别经学家对当时盛行的“官学”表示不满,如清代戴震对理学的批判。但这种情况在我国历史上还是比较个别的。对“经学”的阐发和议论,毕竟以符合封建统治阶级利益为指归。

    经学在两汉时期,还历经了“今文经”,和“古文经”,之争。大体说来,古文学家以为六经都是前代的史料,孔子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圣人,他不过将前代的史料加以整理,传授后人而已。也就是说,古文学家认为孔子是一位史学家,将孔子看作是古代文化的保存者。但是,如今的文学家却是反对这种说法的。认为孔子决不仅仅是一个古代文化的保存者,五经固然是古代的史料,但经过孔子整理,就有了新的涵义,有的还是孔子所作,更具深意。前代的史料,虽是孔子“托古改制”的手段,但经过孔子的“制作”,经书就有了“微言大义”。因此,古文学家视孔子为政治家和哲学家。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在不同时期兴起,发展以至衰亡,也有其不同的社会、政治原因。

    众所周知,我国封建社会造就的以经学为核心的封建意识形态,一直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于巩固和延续封建制度,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同时,对限制新思想萌芽,阻滞科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直到二十世纪初,经学,经过五四运动的激烈冲撞,它终于终结了。由于经学在我国流传甚久,在经书及其注释中保留了古代的历史和思想资料,我们要批判地继承我国的文化遗产的同时,还需要研究经学。

    固然,作为封建统治思想的经学,是要批判的,但作为当时的文化思想却不能简单抛弃了事,而要认真的清理及重要史料保存。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