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传统文化融入设计教学课程体系的创新探索 |
范文 | 刘桂艳 摘要:从最初的中外工艺美术史课程到中国传统装饰艺术课程再到最后到实践创新平台,实现了课程的衔接。本次课程作业为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延伸实践。 关键词:传统文化;设计教学;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J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33-0220-01 中华文明博大而精深,丰富的传统文化以其浓厚的魅力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是设计灵感的源泉。新的设计风格激发着新的生活态度,思维方式和精神价值。 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到现代设计中,如何将传统元素进行创新再设计更好的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我们共同面临的问题。在课程中,应加入传统文化美学思想的教学,培养学生文化底蕴和民族认同感。 设计教学中有很多的课程都和传统文化有关,如工艺美术史、传统装饰艺术和实践平台等。如果整合这些课程,用传统文化进行贯穿使其成为一个课程体系,能更深入的研究传统文化也能在课程的教学中形成课程体系,从理论到元素创新再到最后的文创成品的产生,其实也是一个设计过程的整体体现。 中外工艺美术史课程作为一门设计的理论课程,使学生对中外古代及近现代的陶瓷工艺、玻璃工艺、金属工艺、木工工艺等多种工艺美术的基本知识和发展规律有所了解;认识中外工艺美术的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科学,全面而系统的掌握工艺美术的发展线索,提高视觉审美,增强艺术内涵,从而拓宽设计思路,进一步指导设计实践活动。在理论的学习中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较为理论的了解,为后面的创新和实践打下基础。 中国传统装饰艺术课程作为一门研究性的课程主要介绍不同类别的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产生的历史背景、题材内容、艺术形式、装饰风格与特征,对其独特的民族美学形式及丰厚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和阐释,引导学生在领略民族传统装饰艺术的同时,学习艺术元素的提炼与研究,并培养学生将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设计进行有机转化的能力,以及对民族艺术的传承与延展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全面而系统的掌握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历史发展状况和各时期的装饰艺术的主要思想、典型风格,增加美术理论知识,提高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指导学生把平时所学融会贯通,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从而使学生能够独立地运用相关的中国元素表达其内在的思想,为他们今后的艺术设计的道路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达到取其精华,古为今用的目的与意义。全面而系统的掌握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发展脉络,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和艺术精神的感性认识,提高艺术鉴赏能力,进而增强设计的艺术内涵。 学生对传统文化元素的造型、色彩及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提取特征元素作为创作素材,进行图案和元素的再造,产生新的原创形态。 實践创新平台作为实践课程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结合前期所学基础知识进行一定的综合创新实践。锻炼学生自主选题、资料收集整理以及项目实践能力,即如何将信息、创意整合后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根据需要选取合适载体,进行实物制作,最终形成可以展售的作品。 从最初的《中外工艺美术史》再到《中国传统装饰艺术》最后到《实践创新平台》,实现了课程的衔接。本次课程作业为《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延伸实践。前期的《中国传统装饰艺术》课程知识点讲授和对传统纹饰的研究对后期的学习提供有关图案设计和装饰表现。 针对课程体系的特点,我们也急需要一套完整的设计教学系统,能培育出具有本国创新特色的优秀的设计人才。这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把把传统文化渗透到实际的设计教学实践中。重点是抓住传统文化这块,让他们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赖以挺立的基石并热爱我们的文化,深刻领悟我们的传统,只有热爱才会去体会和感受传统的魅力并有创新设计的不竭动力。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鼓励学生多尝试传统手工艺的制作临摹,并适时传承人进行辅导,使其掌握一定的工艺流程,并对此启迪创新思维。后期作品会对已经完成的实物作业进行分析调整,并针对文创活动的比赛及展销提出修改意见,完成作品的课后延展。 设计的本质就是解决其终极目的是达到人、物、环境的和谐统一。这就要求艺术设计应面对特定人群,代表特定文化,。高校的艺术设计教学注入传统文化元素,经过提取和再造后探索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矛盾,开创多元化的设计潮流,同时也为教学体系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