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舞台化妆的细节美
范文

    阚庆媛

    摘要:“美是一眼就使人悦目、愉悦、满足的东西”。这一眼就动人的美,是整体美上细节的“和谐、完美与多样统一。”亚里士多德语:没有细节的美,就没有整体的美。细节的一环失色、不谐,就会影响以致破坏整体的美。在这个意义上,细节就是大节。对于“上场亮相”本身以及“上场亮相”和整个表演的关系来说,正是如此。

    关键词:舞台化妆;细节美;戏曲

    中图分类号:J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4-0146-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4.104

    演员对于在唱、念、做、打上下功夫是重要的环节,可是对于“上场亮相”的“美在细节”以及它和自己艺术生命的关系,却往往疏忽少究,没想到在这个闪光点上,演员下功夫不下功夫是主观的,而在观众的审美中却是客观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要让人一眼就见到美,是掺不得半点假的。

    一、化妆的重要性

    化妆是舞台综合艺术形式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舞台表演讲究人物造型,不同的舞台形式化妆艺术不同,如戏曲根据写意的艺术哲思,勇敢地调动夸张、美化、变形、写意的绘画美,对角色重新造型,可以使演员面目全非,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图案美的性格形象。戏曲化妆艺术是戏曲表演得天独厚的艺术优势,所以流传的戏谚甚至把它提到了“三分唱,七分扮”的高度来加以重视和强调。这个优势是通过一系列艺术细节形成的总体美而实现的。

    二、提眉、描目的美学价值

    这是戏曲化妆整体美中的重要一环。戏曲舞台上,除了净、丑两行角色的脸谱已经是全部图案化了的以外,老生、武生、小生、旦角都必须提眉、描目。这个细节,具有三大美学价值。

    1.??? 美化提神。演员运用特定的绘画手法,根据行当、人物,在本人眉、眼的基础上,勾画出更鲜明、更美的造型,不但眉、眼的粗细、长短、大小,可以另画,使眉更富有性格表现力,眼睛也在墨彩的烘托中更显得明亮了;就是眼眉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克服原来的缺陷而作精微的调整。它们的艺术造型,本身也是图案化的;造型画法的行当规范,也就是一种脸谱。紧跟着一提眉,眼角也提起来了,形象马上不一样了,顿时英气勃发,神采奕奕,整个面容都有了光彩。不要近处看它画得很夸张,它是“远看的艺术”。上了台,灯光一打,远处看来,眉清目朗,炯炯有神,这美就活了。它所发出的冲击波,远非演员的自然面目可比。

    2.??? 完美的和谐与多样统一。戏曲服饰化妆的魅力,全在于它图案、色彩、样式、大小、造型的放大、美化和夸張变形给人的写意美。生、旦两行,上有美化夸张的头盔、头帽、甩发、翎子、顶花头饰、凤冠、额子,下有夸张齐胸遮腹的髯口,生行还要用胖袄和厚底靴把身材也加以放大。在这一切中间,眼睛和眉则是演员精气神的聚光点。提眉描目对面部的扩展以及对眼、眉的美化夸张,和整个服饰化妆正是一种重要的完美和谐与多样统一。

    3.??? 延长艺术生命。由于提眉描目是一种“重新造型”的美,年龄较大的演员仍然可以通过这样的美化、捉神,扮演年轻的角色。扮得好,远看仍然不失其美。

    然而在现实中,有的演员却离开这个细节,追求类似古装电影电视化妆那样自然形态的平眉平目,以为很写实,很新潮。但是如果服饰不变,写实和写意便立刻在脸上打起架来,整体美失调,一亮相,远处看在大头盔和长髯口的双向挤压下其貌平平,不见神采,何来闪光?得不偿失;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小生、旦角演员,在形象的美化上更是吃亏。至于全部改成写实的服饰化妆,那就撇开了戏曲的写意美和艺术优势,走了另外一种艺术路子。所以艺术大师梅兰芳在古装戏的化妆上也是严格地提眉描目,可见细节不“细”,是关系到演员审美理想和艺术道路的大事。

    三、面彩与口齿

    戏曲的写意化妆,除了净、丑两行勾着绘画美的脸谱完全不见本来面目以外,生、旦两行的面部敷彩也是写意的,带有脸谱意味,有一定之法,通过敷彩的部位、浓淡、宽窄,弧线、烘托等艺术手法,调整着面部的胖瘦、长短、起着改变和美化容貌的艺术效果。在口唇的造型上,不仅净、丑两行的口形是另画的,而且小生、旦角两行也是用底色盖住原来的口唇,像在白纸上作画一样,充分运用绘画美,来改变本来的口形,要怎么美,就怎么美。这两个细节加上提眉描目,对于改容换面,通过绘画美使形象进入另一个写意美的境界,它的艺术魅力,绝对忽视不得——就是梅兰芳那样的艺术大师,也脱离不开它们的制约。

    梅兰芳的艺术形象可以说是美的化身。然而他在《梅兰芳的舞台艺术》影片(尤其是其中的《霸王别姬》)感情饱满,豪迈沉重,结合着绘画美的脸谱,一亮相,就使人物在一派写意夸张的气势中,倍加龙威虎振。老生的髯口,修长齐胸,线条流畅,亮人中而不露口形,在写意美的联想中,虚实相生,重在写出一派庄重、潇洒之意。生、净两行的髯口,都有许多精彩的“髯口功”,是演员表演强化抒情的重要艺术手段。在“上场亮相”的冲击波中,髯口起着重大作用,它也有自己的细节。演员的自然口形、脖子、护领、胸襟一齐显露出来,一眼看来,老生的凝重、庄重、沉稳、气度和风华正茂不见了,在整体化妆夸张美化的反射下,却给人一种萧条感、衰败感、零落失重感。

    总之,作为化妆师,要在舞台实践中通过形象对比,总结得失,用自己的审美观来把握,从而找出最美化的形象,这是戏曲发展的客观规律。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7: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