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莫扎特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 |
范文 | 邓羽 [摘 要]莫扎特作为欧洲古典音乐奠基人之一,留给世人的作品多达600多首,总括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包括协奏曲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subview/26987/6771494.htm"t"http://baike.baidu.com/_blank"、交响曲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subview/21346/13543614.htm"t"http://baike.baidu.com/_blank"、奏鸣曲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9864/6202776.htm"t"http://baike.baidu.com/_blank"、小夜曲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subview/22202/5082285.htm"t"http://baike.baidu.com/_blank"、嬉游曲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83382.htm"t"http://baike.baidu.com/_blank",艺术歌曲,歌剧。文章通过莫扎特所处时代环境所创作的几首歌剧作品对其演唱风格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莫扎特;歌剧;演唱风格 一、莫扎特声乐作品风格 作品的风格及个性其本质是在于艺术家自身对客观生活审美有其独特的见解和鲜明的表现,同时也有着对世间万物丰富的想象力,由于艺术家们的生活经历和环境、自身的艺术素养、各自的情感生活以及审美都大为不同,形成受到时代、社会、民族等历史条件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和特色。 莫扎特的一生穷困潦倒,可他是善良的,他就像一个孩子对世间充满着无数好奇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尽管自身的生活环境极其恶劣,也只是自己一人饱受着这其中苦涩,在其创作的作品中往往给人的印象是曲调优美旋律朗朗上口、积极乐观、充满生机、幽默、活泼。 (一)旋律新颖 莫扎特是古典主义时期的作曲家,当时的音乐大多是服务于宗教和王公贵族。当时的作曲法和人们的审美要求是音乐必须庄重威严,让人们产生敬畏之情,并认为人的耳朵一天能接受的音符是有限的,超过数额就会产生疲劳,所以当时的音乐大多旋律单一、缓慢。在莫扎特的歌剧《克里特王》公开演出时,褒贬不一,有将其评论为是最平凡、无聊的作品;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刚到音乐之都维也纳的年轻人为了表现自己的音乐,而在自己的作曲中加入太多的音符,花哨、轻浮。有的则认为莫扎特的这部歌剧旋律、音符都恰如其分地表达了那个时代的古典主义所特有的典雅和高贵,若是将音乐中的任何一段旋律或是任意一个音符舍去,都会使得古典音乐中的美和和谐被打破。 莫扎特在旋律音乐的创作上十分注重音乐织体上的律动感,他以非常轻快流动的音乐线条,突出他的精神面貌:自然安详、典雅纯洁。他把器乐伴奏和人声演唱的曲线达到了最完美的结合,体现了最为融洽的一种并联关系。莫扎特的歌曲普遍都是在小节中的弱拍弱位处开始,有的作品甚至跳过引子直接进入主题。莫扎特作品中的装饰音最终成为他的一种代表性的产物,在声乐作品之中的运用既独特又重要,这些装饰音作用于丰富音乐的灵动性,推出花哨、华美、浪漫的艺术风格。 (二)语言丰富 莫扎特的聲乐作品在语言取材上经常运用意、德、法三种语言。意大利语一直被认为是得体的歌剧语言,以至于在歌剧作品的创作中被采用为主流语言,认为受过教育的人都不会认同其他语言来诠释歌剧作品,而德文太粗野,不适合歌剧。但当时的皇帝认为应该创作一部本国语言的歌剧来让自己和百姓们欣赏,邀请莫扎特来维也纳是很有趣的构想,让莫扎特创作一部德语体裁的歌剧。这一主张也促使莫扎特打破了意大利语言为歌剧服务的唯一语言,促进了德奥声乐艺术歌曲、歌剧的发展,推动了歌剧题材风格的多元化,使其成为德国艺术歌曲早期的经典,他有着良好的语感,加上熟练的掌握、运用和理解使其谱写出动听的歌曲有着巨大的先决条件。 (三)题材多样 莫扎特所创作的作品题材新颖独特,有的是意大利式的歌曲;有的像歌剧的咏叹调;有的则是儿歌;还有的运用诗人的韵文。歌剧创作中所讲述的故事内容也丰富新颖。 歌剧咏叹调风格:作品《路易斯烧毁情书》,这部声乐作品展现出莫扎特过人的抒情及戏剧才华,讲述了一位名叫路易斯的妇女把对她不忠诚的爱人的来信付之一炬,在钢琴伴奏里出现了描绘火的旋律音乐。并使人们源源不断地在他的歌曲中获得情感的迸发和心灵上的共鸣。[1] 儿歌风格:莫扎特非常喜欢小孩,他的《初春》《儿童游戏》《渴望春天》都具有浓厚的儿歌和民谣风格,这几首都作于1791年,歌词用德语谱写。其中《渴望春天》这首作品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孩子们在凄凉寒冷的冬天里对温暖春天的盼望和思念,表达了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风格:《紫罗兰》此歌以歌德的一首小诗为素材,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的一朵紫罗兰对草原牧羊女的痴情和幻想,以及牧羊女没在意将紫罗兰将其一脚摧残的故事。该曲在伴奏上,钢琴第一次脱离了主旋律。 2、《我心爱的宝贝》 (一)作品背景 《我心爱的宝贝》这首男高音咏叹调选自歌剧《唐璜》中的第二幕,由安娜的未婚夫剧中男高音角色奥塔维奥演唱。选段背景介绍的是安娜的父亲为了保护女儿,被贵族唐璜无情杀害,奥塔维奥通过各种证据,推断出杀人凶手是花花公子唐璜,告诉乡间百姓,他要去报官,让唐璜得到法律的制裁,奥塔维奥同时立誓要与唐璜生死决斗,为安娜的父亲报仇。突出了奥塔维奥的正面形象和他下定决心与唐璜决斗的勇敢,以及他对未婚妻安娜真挚的爱。 (二)演唱的处理 莫扎特作品被视为世界音乐文化珍宝,其中他的声乐作品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存在价值。莫扎特作为欧洲最杰出的古典主义音乐家之一,他的声乐作品严格体现了欧洲当时发声体系的所有要求。被誉为声乐训练的“试金石”。在学习莫扎特声乐作品时,不仅可以让初学者对美声声乐的状态和气息支持上容易有所领悟,同时莫扎特的一些声乐作品极具难度,对声音的练习和揣摩也颇有其艺术价值。 1.声音的要求 莫扎特作为欧洲古典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他的音乐以连贯、典雅、高贵为主要特征,声乐作品在学习过程中,要求把每个音符唱得连贯,一气呵成,不能有停顿、转音和滑音,这些正是美声唱法的基本和精髓,莫扎特在此要求上强调声音的器乐化。《我心爱的宝贝》这首歌剧咏叹调在声音的运用和处理上面,对歌唱者的基本功和技术来说,所需的要求十分严格,莫扎特的声乐作品在演唱时,声音清脆、灵活地跑动,同时还要能渲染观众,音色悦耳、动听、充满活力。此曲前后两段中,每段的A乐段(8-29小节)声音要求亲切、温柔、明亮,大线条地把旋律放出来。在演唱A乐段的时候音域从中音区逐渐往高音区延伸,伴奏声部为二八的平稳地进行,我们在演唱的时候应注意,因为歌词较多,喉头要稳,否则声音断断续续会破坏声音的连贯性;音质上唱得不要太重,不用将声音打太开,要相对轻柔;同时在演唱时多看伴奏声部的表情术语,乐段句首(第8小节)dolce,以及12-13小节的渐强渐弱,这些地方都能促进歌剧主人公情绪的酝酿,所以不可忽视。 2.节奏、音准的准确 节奏上,我们从伴奏声部不难看出,作品前后两段,每段A乐段为八分音符分解和弦组成,B乐段为十六分音符组成。A段轻松,平稳;B两段紧张,激进。两段形成鲜明对比,对这种松紧交错的节奏演唱者需理性控制,收放自如,不可随着情绪的变化越唱越快,最后成断线风筝,不受控制。 音准上,第一段和第二段旋律音大致相同,其中后段中的A乐段与前段A乐段有几处临时变化音的不同需注意;后乐段中的B乐段与之前产生了一些新的旋律升华,这都是一些谱面上能看出来的音高变化。要说的是在唱两段的A乐段时,每次起音的第一个音不要产生滑音,这是许多声乐学习者在处理作品时不细心的坏习惯;再者是在演唱两段的B乐段中的华彩部分时,由于音程太过密集,很多声乐学习者想蒙混过关,滥竽充数。把华彩部分的音唱得模模糊糊,敷衍了事,这既是对自己的专业性的否定,对听众的不负责,也是对作曲家的一种不尊重。在练习这段华彩时,一定要有一个意识,慢速、慢速、再慢速。将华彩部以四音为一单位,每组的起音唱的略微重一点,慢速地哼唱出来,务必把每个音都唱准,时值唱饱满,然后再逐步将速度提升,并且随着华彩音高由低转高,口腔的打开程度也由小变大,反之则由大變小。这样长期的练习才可攻破音准在华彩上的难关。 3.元音的规范 声乐是语言的艺术,在演唱的过程中为了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莫扎特的声乐作品中,男高音往往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小清新,小王子的印象。演唱者在演唱时,不应该追求声音的集中和金属色彩,使得声音听上去僵硬、机械。《我心爱的宝贝》这首歌,在歌词上来说可谓是难度颇大,由于旋律声部音程众多,歌词也不少,导致每个字在音上的停留时间都非常短促。同时由于小音程上下波动的频率很高,使得演唱在初学此作品时,歌唱语言往往都是断断续续、一瘸一拐,不连贯,不平稳。让人在听觉上产生一种不安和焦躁感。因为意大利语在语言上每个词都是元音结尾,且歌曲中延长音普遍是元音,所以我们在学习此歌曲时可以先把每个单词当中的元音“a,e,i,o,u”抠出来,再带上旋律来慢速练习调整,做到一个音到另一音的过度上能让元音气息平稳、位置统一的唱出来,然后逐步的练习,让自己养成习惯,以字、词、句为单位把整首作品把握好。 莫扎特的歌剧作品是他所有声乐作品中最辉煌的,也是他一生中最高的艺术成就。有人曾说:想了解莫扎特,就得先学习、解读他的歌剧。莫扎特的歌剧,充满了戏剧性的魅力,充分表现了莫扎特在音乐上的戏剧天赋。他的歌剧中,合唱、重唱、咏叹调将他的音乐才华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剧中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刻画,也在他的咏叹调里表现得栩栩如生。[2] 注释: [1]刘 凯.莫扎特艺术歌曲赏析[J].时代文学,2009(07):127—128. [2]吕 环.浅谈莫扎特声乐作品演唱技巧[J].运城学院学报,2005(03):94—95. [收稿日期]2019-10-08 [作者简介]邓 羽(1992— ),男,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教师。(黄石 435109) (责任编辑:崔晓光)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