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贝多芬A大调第九小提琴奏鸣曲艺术价值与技术特点研究
范文

    周莫

    【摘要】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一生创作了许多部世界闻名的优秀作品,特别是他所创作的奏鸣曲对世界音乐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创作的奏鸣曲《A大调第九小提琴奏鸣曲》是技巧表达最出色的一首,是小提琴奏鸣曲式的巅峰在浪漫主义时期的表达。本文透过贝多芬生平、代表作品及创作历程,可以更好地理解贝多芬作品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贝多芬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分析

    【中图分类号】J622.1 【文献标识码】A

    通过对《A大调第九小提琴奏鸣曲》的创作背景与曲式分析论述,理解作品在当时的音乐地位及作品内涵价值对小提琴奏鸣曲艺术的影响。在对演奏中左、右手技巧运用等技术特点进行分析探究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了解浪漫主义初期贝多芬奏鸣曲作品的演奏风格与特点,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准确地运用所学技术演奏这一类作品。

    一、贝多芬A大调第九小提琴奏鸣曲的音乐地位

    贝多芬的创作保持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主体风格,作品结构严谨细致,与形成合乎逻辑的矛盾相统一,充满了激情和超越自由的大胆精神。贝多芬的音乐代表了他巨人般的性格,体现了时代的进步思想。他的作品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他的音乐是一种意志、气质和力量的象征,唤醒了一个无限的欲望,这种欲望是浪漫主义的本质。他的器乐作品给我们展开了一个奇异的、广阔无边的天地。

    贝多芬成功地融合了传统与创新,巧妙地连接起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把一个时代的理想融合在自己的音乐艺术作品之中,纵观整个西方音乐历史,贝多芬是一位令人赞美和受人尊敬的音乐大家。从贝多芬创作的小提琴奏鸣曲中,我们可以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到贝多芬的人生历程和创作风格,更有利于进一步探求其作品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

    二、贝多芬A大调第九小提琴奏鸣曲内涵价值对小提琴奏鸣曲艺术的影响

    贝多芬是奏鸣曲式成熟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小提琴语言。作为奏鸣曲中的精品,《A大调第九小提琴奏鸣曲》已达到了奏鸣曲中的顶峰地步,成为一部出类拔萃的杰作。从作品的深度和强度探究,这是从其他作曲家那里很难找到的有特质的一部作品,比普通小提琴奏鸣曲有着更为出色的演奏技巧的作品。这首奏鸣曲是快乐和热情的基调,要求演奏者要具备更加高超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贝多芬的音乐作品中,充满了哲理性与斗争性。这部作品实际上是从哲学的音乐形式和内容来确定的。在交响乐和器乐奏鸣曲中,毫无疑问地奏鸣曲式承担了表现斗争性的责任。冲突的重点集中在奏鸣曲式的展开部。某种意义上说,这部分显示人物的不同侧面不同的角色,如果发展到严格的推理辩论,可以通过逻辑和说服力的方法逐步详细地发挥原有的话题或主题的方法。

    贝多芬的音乐是将前辈音乐大师的艺术创作成果融合在一起,他的小提琴奏鸣曲,内涵价值主要体現在思想深处,站在时代的前列,以反映亨德尔音乐的英雄本质、巴赫的哲理性、发展了海顿的谐谑性,承继了格鲁克歌剧的戏剧性和莫扎特的抒情性,从而创造了一个更加独特的音乐风格。在他的音乐中,我们不只是感受到澎湃的激情与无畏的英雄性格,而且还深刻地感悟出蕴涵其中的哲理。作为成熟时期奏鸣曲式最重要的作曲家,贝多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例子,是古典器乐奏鸣曲最最杰出的作曲家。贝多芬所创作的小提琴奏鸣曲作品,大大拓宽了小提琴演奏的表现力,成为音乐会的保留曲目。成为小提琴作品创作和演奏理论研究和学习的教材。贝多芬的作品成为众多小提琴家争相演奏的经典作品,并且对以后浪漫主义作曲家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贝多芬A大调第九小提琴奏鸣曲创作背景与曲式分析

    (一)创作背景

    《A大调第九小提琴奏鸣曲》(Violin Sonata No.9),Op.47,创作于1803年5月,是贝多芬所创作的小提琴奏鸣曲中技巧表达最出色的一首奏鸣曲,也是小提琴奏鸣曲形式在浪漫主义时期的高峰。

    这首作品原本是写给一位久居伦敦的小提琴家布林格托瓦(George Augustus Polgreen Bridgetower,1780—1860)的,在1803年初,布林格托瓦来到维也纳,经过里奇诺维斯基王子的介绍,贝多芬与他相识之后,两位音乐家都觉得相见恨晚,布林格托瓦立即开始排练贝多芬当时正在创作的这首新奏鸣曲。据说,布林格托瓦的某一段演奏让贝多芬大受感动,贝多芬曾从钢琴键盘前跳起来拥抱布林格托瓦,并说:“再来一遍,我亲爱的孩子。”1803年5月24日,在维也纳的音乐会上,他们的合作演出取得极大的成功。

    之后由于贝多芬与其关系破裂,该曲被贝多芬献给了法国小提琴家克莱采(Rodolphe Kreutzer,1766—1831)。贝多芬非常欣赏克莱采,可惜克莱采拘泥于古典派的成见,始终没有认清这部创作在艺术革新上的创新,据说他竟然一生都未演奏过这部作品。

    (二)曲式分析

    第二乐章变奏曲将第一乐章的快乐情绪进一步进行了延续和扩大,从而使得这一情绪发展到整个音乐的高潮。开始演奏钢琴和小提琴轮番变化的主题,表现出一种温和平静甚至沉思冥想的情绪。在主体呈示的后半部分,随着颤音的开始,预示着欢快的情绪变化。钢琴是第一个变奏的重点部分,心情愉快体现在跳跃的节奏和明亮装饰的高潮。偶尔出现在四弦的小提琴演奏更带来了一种俏皮的心情。随着小提琴变奏的发挥,高音区的快弓不断在二、三弦上下探。第三变奏是情绪上的一个切变,通过一种对比,在小提琴和钢琴的连续长音后带来一丝忧郁的感觉。第四变奏又返回到欢快的心情,小提琴衬托的拨弦和钢琴右手的琶音及上行音阶营造出明亮的色彩,小提琴与钢琴的合奏也表达出十分快乐的情绪。乐章的结尾处是整部奏鸣曲的过渡段,它将高涨的欢快缓慢地引入到平静。

    第三乐章是急板,它基调是热烈活泼的情绪。第一主题是一段塔兰泰拉舞曲,在整部乐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这一主题贯穿乐章的始终,好像这是一场热烈的乡村舞蹈。第二主题尽管是一段短小的对比,在篇幅和情绪上却更像是一个插入部分。第三乐章是在热烈的跳动之中,非常华丽,是对整个乐曲的情绪总结。

    基于贝多芬《A大调第九小提琴奏鸣曲》的创作背景、艺术价值和技术特点等方面的分析,结合自己演奏经验,从换把、揉弦、运弓、指法等小提琴技术技巧方面进行了探究,提出经典谱例,为学习者更科学、合理地掌握作品演奏中左右手技术技巧,提高其演奏技术提供参考,并将技术技巧运用于演奏之中,进而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作品热烈活泼的情绪,达到技术技巧与情感表达较为完美的结合。同时,也有利于演奏者更加深刻地理解贝多芬这一时代音乐作品的风格。对于刚接触这部作品的演奏者来说,建议应该从慢练开始,注意左右手的配合,尤其要注意色彩和力度的变化,才能使音乐达到完美,这样才能更好地诠释和表现作品。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1.

    [2]高为杰.曲式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3]洛秦.小提琴艺术全览》[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4]罗伯特·盖尔莱.怎样练习小提琴的运弓[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

    [5]程民生.音乐美纵横谈[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5:5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