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简析肖邦《降B大调玛祖卡》(Op.7 No.1)
范文

    冯姝菡

    

    

    【摘要】肖邦是波兰历史上伟大的作曲家,而玛祖卡则是贯穿他一生的重要音乐作品,玛祖卡独特的波兰民间音乐节奏,是肖邦内心潜藏的浓浓爱国情怀,他把这种节奏型充分吸收并加以表达。本文通过对《降B大调玛祖卡》(Op.7 No.1)的简要分析,以小见大,以助演奏者等人对玛祖卡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表达。

    【关键词】肖邦 玛祖卡 ;降降B;大调玛祖卡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

    一、玛祖卡舞曲简介

    玛祖卡是起源于17世纪波兰马索维亚省的一种民族舞蹈形式。节拍为三拍子,速度多為中速到快速,乐曲每小节的重音通常落在第二拍或者第三拍上,节奏重音灵活多变。从十八世纪开始到十九世纪初在欧洲各国广为流传,一度成为上流社会极度流行的舞蹈。19世纪中叶为西欧流行玛祖卡的鼎盛时期,玛祖卡从此成为欧洲古典舞蹈体裁的重要一员。[1]肖邦的玛祖卡来自于按照重音不同划分的三种三拍子波兰民间舞曲:玛祖尔舞曲,速度较快,力度较强,重音节奏多变不规律,音乐风格欢乐强烈,流行于马索维亚地区;库亚维亚克舞曲,速度较慢,节奏较为缓和,节拍重音通常都不在第一拍上,音乐趋于舒缓,具有歌唱性,流行于库亚文地区;奥别列克舞曲,速度轻快,节奏旋律相对较平稳,重音同样较少出现在第一拍上,同样也流行于马索维亚地区。肖邦的玛祖卡充分吸收了上面三种玛祖卡的精髓,并加以升华,加入自己的感情和内涵,把它们有机融合成有肖邦特色的舞曲,并用钢琴这件乐器充分表达。

    二、《降B大调玛祖卡》音乐分析

    (一)结构

    肖邦的玛祖卡创作主要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华沙时期二是巴黎时期,华沙时期是肖邦玛祖卡创作的早期,其中作品7号创作于1830—1831年,出版于1832年,献给约翰斯先生,是他早期创作中最成熟的玛祖卡作品之一,其中第一首降B大调玛祖卡是他早期作品中最简朴、流传最广的一曲。

    本曲为A-B-A-C-A的回旋曲式,由两个插部和三个主部构成。结构小巧、精致。主部为三拍子,快速、灵巧,插部一延续了主部风格,抒情的插部二则神秘浪漫,与主部形成对比。动感与抒情的音乐风格交叠贯穿始终,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波兰人民欢歌畅舞的美好场景,挥洒淳朴、自然的田园风情。

    主部一:1-24小节,bB大调,由两个乐段组成,重复关系。

    A乐段:1-12小节,由两个对比乐句组成,6+6对称结构,单一调性,主调为bB大调。高音旋律缓缓上行,十六分休止的使用为音乐增添抑扬顿挫之感,情绪惬意、舒适。在轻巧的颤音掠过之后,连续三个六度大跳极富张力的结束了前乐句,收拢于主功能。后乐句装饰音的使用更增俏皮之感,收拢于主功能。整个A乐段低音呈四五度关系交替进行,起伏有致,明确了调性,散发着蓬勃朝气。

    A1乐段:13-24小节,原样重复。

    插部一:25-32小节,F大调,由一个乐段组成。B乐段:为主部的派生,音乐风格、情绪较主部更为激烈。由两个平行乐句组成,4+4方整结构,转入F大调,低音主持续明确了调性,和声为主、下属交替的变格进行,充满了温柔、浪漫的气息。

    主部二:33-44小节,bB大调,缩减再现,由原来重复的两个乐段缩减为一个乐段。调性转入bB大调,于原样再现中赋予其力度、情绪上的变化,将音乐推向高潮。

    插部二:45-52小节,f小调,由一个乐段组成。C乐段:与主部形成巨大对比。4+4方整结构、两个平行乐句构成,调性转入f小调。音乐在此刻暗淡了下来,缓慢下行的音乐旋律如同叹息,低音由bⅡ上构建的纯五度音程均匀的铺垫着,为音乐蒙上忧伤,最后收拢在f小调的主功能上。

    主部三:53-65小节,bB大调,缩减再现,仅由一个A乐段构成,音乐回归主调,在热烈奔放中结束全曲。

    (二)旋律

    《降B大调玛祖卡》(Op.7 No.1)的旋律特征明显,充满歌唱性,运用了大量装饰性旋律,如波音,单倚音,颤音等装饰音对旋律进行装饰,使旋律充满新鲜感和跳跃般的动感,大大增强了旋律的表现力。这种与旋律进行相结合的装饰音,使旋律更具有浪漫感的歌唱性。

    (三)节奏

    在肖邦的这首《降B大调玛祖卡》(Op.7 No.1)中,他还采用了玛祖尔舞曲的节奏,在前三小节,他将节奏密集排列,营造一种集体欢快的音乐感觉,在四、五小节,又使节奏疏松排列,体现了玛祖尔舞曲的即兴特征,另外在四、五小节中,肖邦在短促的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后面加上了较长的二分音符,音符时值的长短交替,也使得这首舞曲显得更为诙谐幽默,也体现了玛祖尔舞曲节奏多变不规律的特征。肖邦也在第四小节中注释了scherz.(幽默谐谑的)。

    玛祖卡舞曲中的重音弹奏也是要十分注意的地方,因此在读谱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强拍和弱拍的位置,注意舞曲的节奏和重音。肖邦的这首玛祖卡舞曲运用了很多附点节奏,使得曲子鲜活而有动感,具有强烈的舞蹈性。附点节奏第一个音的时值教长,要重音弹奏。而在舞曲的第三小节,重音的位置落在了第二拍的装饰音上,可见重音的位置变化是没有规则的。

    (四)自由速度(rubato)

    在肖邦的很多作品中都采用了自由速度,他给自由速度定义 如下:“弹奏歌唱性旋律的手可以摆脱掉严格的时值,但弹伴奏的左手必须保持住时值。”[2]也就是说肖邦的自由速度并不是一味的自由,而是有伸有缩,有拉长也有回补,但总的来说会在一个固定的时值范围内,在这首玛祖卡作品中,肖邦就亲自标记了“rubato”的记号(见谱例2),而在这种稳定节奏中速度自由变化,也是波兰民间舞曲的一大特色,即节奏随意性即兴性。它影响着肖邦的创作,也是他日后“弹性节奏”的来源。

    三、总结

    玛祖卡舞曲自诞生之后一直广为流传,自肖邦这儿更是发扬光大,肖邦作为一位波兰人,这种民族舞曲深深地印在他的心里,这是他内心最真实的音乐,也是他对故土思念最好的表达。有作者说“或许没有其他任何作曲家能像肖邦那样容易从其作品中被辨认出作者,正是因为肖邦音乐中的波兰性格。”[3]而这种性格最突出的表现则是玛祖卡舞曲中的独特节奏,肖邦抓住了这种与众不同节奏风格,抓住了波兰民间音乐的灵魂,并充分融入自己的音乐中,鼓舞了波兰人民的斗志,也抒发了他对祖国母亲最真挚的情感。

    参考文献

    [1]钱亦平,王丹丹.西方音乐体裁及形式的演进[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

    [2]冯丹,姚纯青.钢琴艺术三百年[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