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国民族声乐的审美探究
范文 冯倩
摘要:声乐艺术是音乐与文学交融发展的结果,是人类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能够给人独特的审美感受。本文对中国民族声乐美的本质、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以及审美取向三方面对中国民族声乐审美进行探究。
关键词:民族声乐 审美 美的本质
声乐艺术是音乐与文学交融发展的结果,是人类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能够给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一、中国民族声乐美的本质
(一) 民族声乐的声音美。民族声乐是文学与音乐的综合体,美妙的歌声是多种元素凝聚而成的,是歌词与旋律的完美结合。民族声乐的声音美主要体现于音色、音量、音域等,嗓音的柔美、浑厚、高亢、纯净等方面,中国传统音乐认为演唱应“壮而不猛,凝而不野;刚而不锐;清而不扰,浊而不蔽”,具有甜、圆、脆、润等特点。民族声乐演唱讲究声音圆润柔和、清澈透亮,用深沉的呼吸来控制气息,能做到纤细与浑厚、轻柔与嘹亮相结合;用假声来扩大音域的宽度,用真、假结合的方法使音量变得厚实。不同风格的民族声乐有着不同的声音美,如刘斌演唱的《咱当兵的人》柔和多情而豪放洒脱,使人联想到军人的飒爽英姿。同时,民族声乐也有着鲜明的地域性色彩,如江南民歌曲调婉转、情感丰富、柔美细腻。
(二)民族声乐的情感美。在人的一生中亲情、爱情、友情、故乡情、爱国情等思想情感占据重要位置,而民族声乐则蕴含着深沉的情感美。民族声乐艺术的魅力是由其表达的情感所决定的,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情感表达的基本原则,也是决定演唱成败的关键因素。[2]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准确无误地将歌曲的情感、意境、韵味等表达出来,与听众产生情感共鸣。《乐府传声》中就有“唱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曲之情为尤重”,这就是说声音美只是声乐表演的前提条件,而以声带情、表达丰富的情感则是声乐表演的关键。在民族声乐演唱时,要分析歌曲的思想内容、情感表达、艺术风格、文化背景等,加深对歌曲的认识,做到有感而发、有感而唱。
(三)民族声乐的语言美。文学语言是声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使音乐形象具体化与形象化,民族声乐的语言美保留了语言文化的个性色彩,如整齐和谐的对仗美,同韵相协的反复美,抑扬错落的平仄美。新疆民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情歌,“果园的姑娘阿娜尔罕哟,精心培育这绿色的小苗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欢乐、甜美的歌词将含蓄、纯真的爱情细腻地刻画出来,犹如一幅优美动人的抒情画。刘勰的《文心雕龙》就有“诗为乐心,声为乐体”,可见,音乐与文学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
二、中国民族声乐的审美特征
(一) 雅俗性。生活环境、社会阅历、教育程度、民族文化等因素不仅直接影响着声乐表演者对声乐作品的理解,也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二度创作。同一部声乐作品在不同演唱家那里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这些表现方式既能带给人们独特的审美感受,也能体现出民族声乐表演的雅俗性特征。如由著名歌唱家殷秀梅演唱的《桃花红、杏花白》带给人们的是“雅”之美:细腻的情感、清亮的嗓音,而由山西农民石占明演唱的民歌版却体现出真实的“俗”之美:没有专业的演唱技巧,没有矫揉造作的表演,只有真挚的情感和多样化的民族个性。再高雅的艺术也不能脱离生活,只有将演唱风格、内在寓意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雅俗共存、雅俗共赏。
(二)歌舞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声乐与舞蹈密不可分,二者都以旋律与节奏为主要表现形式,但舞蹈主要通过动作、姿态、表情来塑造人物形象;而音乐则是通过声音和一定的情感意象来塑造音乐形象。在民族声乐演唱中,歌唱者要准确表现作品的意境,就必须了解乐曲中的情感意象、思想内容、文化意蕴,并通过自己的歌声、眼神、表情等来表现这些内容。同时,如果演唱时身体姿态与歌曲内容相搭配,不仅能恰如其分地展现作品的音乐形象,而且还能带给人美的感受。此外,歌曲还要具备歌舞旋律的节奏特点,这样作品才能体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才能使音乐与舞蹈达到完美的表现境地。
(三) 即时性。即时性既是民族声乐审美的重要特征,也是民族声乐审美的直观感受。所谓即时性就是指在审美过程中产生的不假思索的领悟,是演唱者传达给观众的审美体验。当我们欣赏声乐表演时,不仅会被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绚丽的表演所吸引,还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情绪体验,如欣赏欢快的歌曲时会情不自禁地快乐起来,欣赏忧伤的歌曲时情绪会变得低落。民族声乐审美的即时性不仅能使人产生瞬时记忆,对旋律精华记忆犹新,而且还能使人们在审美活动中体验到美感和乐趣。即时性带来的直接审美心理体验来源于歌曲的艺术魅力,因而常常是在一瞬间完成的,根本就没有理性思维和逻辑判断的参与。
三、中国民族声乐的审美取向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节奏等发生了深刻变化,并带来了审美习惯、美学追求的变化,这对民族声乐的创作与演唱提出许多新要求。中国民族声乐不仅要有鲜明的民族性,还要有较强的时代性、艺术性。
声乐审美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人们的道德情操、思想意识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民族声乐的审美需求也变得多元化,西方音乐、现代音乐受到人们的青睐。这就要求音乐家继承与保护民族声乐,创作高质量的、有民族特色的声乐艺术作品,适应现代人对民族声乐的需求。
民族声乐世俗化趋向。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声乐艺术也呈现出“世俗主义”的发展倾向,成为商家谋取利润的工具,各种“歌曲风行榜”、“金曲榜”、“大奖赛”风靡全球,艺术审美变成享乐主义的工具,这也使民族声乐呈现出娱乐化、平民化、大众化的发展趋势,艺术家应适应民族声乐的发展趋势,推进民族声乐繁荣发展。
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已取得丰硕成果,并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声乐歌唱家,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也正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因此,我们应研究民族声乐的审美特征,提升自己的声乐艺术素养,推进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宗明.浅谈我国民族声乐的风格[J].大舞台,2011,(02).
[2]赵世兰.中国民族声乐艺术风格的演变和发展[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2,(05).
[3]张俊.民族声乐的声音概念与个性风格[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03).
[4]何花.浅谈民族声乐的审美[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5).
[5]朱志荣.中国审美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2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