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儿童声乐集体课教学中共性与个性的研究
范文

    郑媛媛

    

    【摘要】随着学生学习需求的提高,学校兴趣拓展课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普及,喜欢唱歌的学生也确实需要一门课程进行专业的学习。本文儿童声乐集体课教学中共性与个性进行探究。以笔者的亲身授教的的学生为对象,分析了儿童声乐集体课授课对象的基本情况,阐明儿童声乐集体授课教学中的共性与个性,并详细阐述了教学中共性与个性矛盾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声乐集体课;共性;个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一、授课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笔者是某小学的音乐教师,在学校兴趣拓展课中开设了儿童声乐集体课,每周定期组织学生交流学习。这些学生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音乐学习基础

    这些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声乐基础,但是很多都没有经过正规的气息、声音、乐理方面的训练,声音条件、音域各异,来报名参加的都是对音乐、歌唱极其热爱的学生,能够坚持按时上课,按要求练习。

    (二)音乐天赋

    我曾经在招募之初针对这些学生做过一个关于音准、节奏感、乐感的测试,分别通过听音模唱、节奏模仿和歌曲片段演唱等特定的题目按照制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最后总结如下图:

    从图表所示,他们大部分具有一定的音准、节奏感和乐感,一部分学生音乐学习基础较好,少数学生综合条件不太理想。

    (三)学习态度与能力

    由于课程是自愿报名参与,凡是报名学习的都是对唱歌具有一定热情的学生,所以学习态度都是非常认真、非常积极的。由于每个人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所以整体的学习能力是参差不齐的。

    二、儿童声乐集体课教学的共性与个性

    (一)教学的共性

    虽然儿童声乐集体教学的授课对象在各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就儿童集体声乐训练的本身,科学的唱法和技巧是有共性的,从基本声乐训练的科学唱法来说只有一种。对于儿童声乐集体课的共性教学,主要来说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气息的训练

    气息的训练是儿童歌唱训练中基础的基础,只有在合理气息的支持下歌唱才能顺利进行。气息训练主要是对歌唱中相关呼吸肌肉群的训练,还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加强腹部的力量。在学生的训练中通常会使用慢吸慢呼、慢吸快呼和快吸快呼等方法。除此之外,笔者还独创一些在课堂上统一训练气息的简单实用的训练方法,如花式吹纸、捏鼻子气息练习和抽泣练习等。还要求有条件地学生可以进行叹长气、仰卧起坐、游泳等体育锻炼来加强腹部力量。

    2.共鸣的训练

    在生活中,常会听到某些播音员说话声音好听、有磁性,实际上这所谓的“磁性”多数时候指的就是声音的共鸣。一些学生之前唱歌有个习惯就是愿意模仿音频里面演唱者的声音,没有科学的训练,有时声音会过于靠后,或者通紧下巴、挤喉咙、缩舌头等方式来发声演唱。有的学生为了追求高音更多的是靠嘶吼,自以为音量很大、声音很响、共鸣很足。殊不知,这是十分错误的发声概念。由于部分肌肉过分紧张、僵硬,这些僵硬的肌肉把憋在喉咙里的声音传到内耳,听着感到声音非常饱满,共鸣很大,其实这是陷入了一种错觉,而且时间长了对声带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在课堂上集体练习共鸣方面的进行也是基本功练习的重要环节,主要学习胸腔共鸣、头腔共鸣和鼻腔共鸣的方法。

    3.咬字的训练

    歌唱中咬字、吐字是唱好一首歌的关键,歌唱中的吐字咬字与平常说话的吐字咬字是有区别的,在歌唱中字头唱得要短、字腹要饱满、字尾归韵要收分明。很多学生受到地区方言影响,翘舌音和平舌音分不清,还有的学生平时习惯于一唱歌就下巴紧张,舌头发紧,应该开口的字口腔打不开。在课堂上通过一些针对咬字的练习来归正咬字吐字方式,如字头的训练、韵母的发声训练等。

    (二)教学的个性

    由于儿童声乐集体课的授课对象在音乐天赋、音乐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和能力上存在差异,所以应该发现学生的优点与长处,将其发扬,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个性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个性。

    1.表演个性

    (1)建立表演自信

    大多学生在生活中都可以自如,投入地歌唱,但是一上了课堂或舞台就手足无措,全身僵硬,殊不知过分紧张是干扰声音发挥的最大障碍,有的甚至会忘了歌词等。这就得建立舞台自信,首先选曲上应挑选自己最擅长、最有把握的歌曲,还要有表现的欲望,让自己兴奋起来,放平心态用心歌唱。想让观众喜欢自己,自己首先要相信自己是最好的,培养歌唱自信对于舞台表演是相当重要的。

    (2)建立自己的表演风格

    歌者在表演时除了演唱之外,肢体语言、服装等组合出来的视觉效果在现场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演唱中,肢体表达成了很多学生的负担。每个人的声音条件、表现风格都不一样,可以多看看视频,先模仿,多对着镜子进行演唱。慢慢体会,培养自己对音乐肢体、神态的表现力,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

    (3)注重表演实践

    在教学课堂上,定期有学生单独演唱展示環节,提供专业的音响和话筒,讲课老师和其他学员当观众,演唱完后交流,人人都是老师,都会“挑刺”,一方面培养大家的鉴赏能力;另一方面提供小舞台实践锻炼。定期提供大大小小的艺术活动演出交流机会和参赛选拔,通过舞台实践,提高上台的心理素质,积累舞台经验。

    2.演唱作品的个性

    唱歌就是有旋律的说话,不同的作品表达着不同的情感和内容,歌者就是一首歌曲的二度创作者,演唱作品前期对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尤为重要,这将直接影响到一首作品的好坏,除了在词上面花功夫,更要在曲上吃透它的调性,把握好它的风格。演唱歌曲除了要有好的乐感、好的音色等,最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声情并茂”,很多唱得不错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声音的训练后,一张口就考虑音色、位置、共鸣,声音是提高了,但在演唱中一味地只追求声音和音色,却忽略了情感,再“漂亮”的声音听上去总不能打动人。歌唱最终原则就是“以情带声”,发声方法的初衷是为了结合气息让声音更科学地用嗓,都是为唱好歌而服务,方法不是唱好歌的最终目的,唱得打动人才是演唱的最高境界。因此,在追求歌唱艺术的过程当中,一定不能单独讲声音或吐字,只有将全部艺术表现力综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成功。

    三、教学中共性与个性矛盾的处理方法

    不同的音乐素养基础,不同的欣赏习惯,会产生出不同的个性和特色,在唱法和表达上也会随之变化。这种差异并不是意味着它变得不科学了,而是在统一的科学的声乐学习基础上体现出来的不同个性,一定要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所产生出来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学生经过统一的科学唱法的基本功训练,再去掌握和了解自己的唱法和特点,体现自己本身的个性,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和发展。

    (一)教学时间合理分配

    儿童声乐集体课由于学生人数众多,经常出现上课时间紧促的问题。既要完成每节课学生统一的声乐基本功教学任务,又要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应该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1.确保统一的声乐基础训练时间

    声乐基础学习中的唱法和技巧是具有共性的,在上集体课时,大家在一起统一学习,可以避免老师的重复性教学,使大部分学生掌握和建立正确的发声方法,节约学生的学习时间。

    2.适当的个性辅导时间

    由于统一的教学中没有办法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可以在每节课的后半部分安排不同的学员进行单独辅导,轮流交错。在完成统一的声乐基础课学习后,将多余的时间用来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

    (二)分层教学

    儿童声乐集体课使大部分学生都学到了声乐的基础知识,但是由于学生在各方面的差异性和需求的不同,会使学习吃力的同学失去学习的信心,也会使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失去学习的兴趣。针对这些问题,在课中大胆地采取了分层教学的方法。

    1.合理分配教学任务

    在集体课时,会按照本节课学习的声乐基础知识,统一布置学生一首必唱歌曲,然后在下节课时才用统一回课和讲解的形式,使学生们在集体教学中掌握这个作品的风格与演唱。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我则按照层次再布置一首适合他们的歌曲,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去完成并得到个性化的指导。

    2.合理制定学习要求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既要重视儿童声乐集体课中的统一标准,让教学标准具有一致性,又要注重他们之间的个性差别,分层制定不同的学习要求,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应该注重他们的基础学习,循序渐进,慢慢指导,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对于基础好、程度高又有更多学习需求的学员,可以让他们尝试难度更大的歌曲,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扬。

    (三)进行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

    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舞台的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儿童声乐集体课更是一个交流学习的大舞台。经常组织一些交流、表演和比赛能促进课堂的学习气氛与积极性。

    1.定期组织交流活动

    经常组织学生间的交流活动,让他们之间存在着良性的竞争和友好的鼓励,相互支持。每个人的学习心得体会是不一样的,在相互的交流中,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看到别人的长处,在共性中寻求个性得到突破。

    2.丰富的表演和比赛活动

    声乐是在舞台上锻炼出来的,有时候在底下练习的再好,没有实战经验,上了舞台不能完全发挥出来。多上台表演或看别人在舞臺上表演,可以克服自己的紧张心理,提高舞台表现力,也更能直观地感受到自己与他人学习的成果好坏,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牢固与个性的发挥。

    在儿童声乐集体课教学中,我不断验证自己的教学思想和各种方法,在启发学员时,也是在提高和丰富自己,寻求在儿童集体声乐教学中的突破,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检验。我还要不断拓展自己的思路,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杨易禾.音乐表演艺术原理与应用[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

    [2]王鸿俊.声乐学概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3]徐行效.声乐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19: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