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陇剧音乐研究文献综述
范文

    陈开颖 张书健

    【摘要】陇剧音乐源于汉道情说唱,唐宋间从宫廷走向民间,逐步衍化出体系化皮影唱腔,是甘肃省独有汉族戏曲音乐艺术,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对读秀、知网、超星、万方、维普等文献数据的陇剧音乐文献进行了多变量组合、叠加、筛选,然后对其进行五个层面的分类,能大致获悉已有陇剧音乐文献在研究综述、历史发展、板式体系、唱腔研究和器乐编配等方面的立体研究成果。通过对这一成果的系统梳理与研究,既能从宏观上把握陇剧音乐研究的基本面貌,也能呈现出若干薄弱和空白的研究区域,为学术界提供更加及时、真实、有效的研究情报,也能为相关政府部门的相关决策提供便捷简明的施政咨询。

    【关键词】陇剧;音乐研究;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J617.5?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陇剧音乐现有文献。研究缘起:陇剧,原名陇东道情,其音乐源于汉道情说唱,唐宋间从宫廷走向民间,逐步衍化出体系化皮影唱腔,是甘肃省独有汉族戏曲音乐艺术,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陇剧的起源之地就是我的家乡甘肃,在近年来对陇剧艺术的研究时有时无,许多研究成果被埋没,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家如今大力扶持民族文化,在我们具有一定能力的时候,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对家乡的民族文化艺术进行宣传和研究,让陇剧艺术重新进入大众的视野。所以,在与导师商讨后,依据我目前的研究水平决定对陇剧艺术进行一个初期研究。

    研究意义:陇剧作为家乡的代表性戏曲音乐,从小深受到陇剧艺术熏陶,并由此产生日趋强烈的研究兴趣和热情。与导师探讨后,发现陇剧音乐研究,从宏观层面看,具有深刻稳定的社会历史规律和清晰可辨的人文自然因素深藏其间;从中观层面看,每一具体的陇剧音乐事项都与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相联系;从微观音乐形态层面看,兼具音乐类型的综合性、板式唱腔的程式性与灵活性、音乐编配手法的丰富性和规律性。我们通过读秀、知网、超星、万方、维普等文献数据平台,对数以千计的陇剧文献进行了多变量组合、叠加、筛选,大致筛选得到21篇文献。通过对其进行五个层面的分类,能大致获悉已有陇剧音乐文献在研究综述、历史发展、板式体系、唱腔研究和器乐编配等方面的立体研究成果。通过对这一成果的系统梳理与研究,既能从宏观上把握陇剧音乐研究的基本面貌,也能呈现出若干薄弱和空白的研究区域,为学术界提供更加及时、真实、有效的研究情报,也能为相关政府部门的相关决策提供便捷简明的施政咨询。

    对陇剧音乐现有的研究文献的筛选和分类:我们通过对在中国知网,1读秀知识、2图书、3期刊、4报纸、5学位论文、6电子书、7维普中文科技期刊、8万方数据、9超星10和我校图书馆的查询中发现,近年来与陇剧相关的文献有近4000条。但通过仔细筛选,我们发现大部分文章都是对陇剧的事迹报道,与陇剧相关的人与事进行新闻类的报道,甚至许多核心文章也只是普通的报道而已,而真正关于陇剧的学术性探讨与研究的文章只占了一小部分。再者,我们主要是对陇剧的音乐特征进行研究(其他问题也有所涉猎),所以我们通过大致的筛选后,初步得到了21篇可能有利于我们学术研究的文献,我们将对这21篇文献进行再分析。

    首先,我们对这21篇文献进行一个大致的分类,分类后我们在从这21篇文章中进行主次筛选。21篇文献如下。

    这21篇文献是从近三百篇文献当中筛选而出,具体筛选条件从以下几个条件考虑:(1)文献当中关于陇剧艺术研究方向的。(2)在陇剧研究中具有权威学术地位的。(3)在陇剧研究中具有特别意义的。从以上三点我们筛选出这21篇文献,接下来对这21篇文献进行分类。

    (1)陇剧研究综述:《论陇剧的音乐特征》《陇剧音乐研究修订版》《隴剧音乐简介》《陇东道情考察研究及其价值探究》《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甘肃卷》《世界诗学大辞典》《陇东道情音乐刍谈》。

    (2)陇剧音乐历史发展研究:《信息时代对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以秦腔、陇剧为例》《有容乃大——对陇剧音乐艺术创新的思考》《陇东道情皮影戏的音乐特点》。

    (3)陇剧唱腔研究:《环县道情皮影戏板路唱腔音乐研究》《陇东道情初探——板路唱腔解析》《陇东道情“嘛簧”琐谈》《陇剧唱腔选》《陇剧小旦唱腔研究》《陇东道情音乐溯源》《郭晓文与陇剧音乐》《陇剧优秀唱腔选》。

    (4)陇剧板式体系研究:《环县道情皮影戏板路唱腔音乐研究》《陇东道情初探——板路唱腔解析》《陇东道情“嘛簧”琐谈》《陇剧音乐遗传基因与板式体系发展研究》。

    (5)陇剧音乐器乐编配:《从“枫洛池”的音乐编配谈陇剧音乐改革的一些体会》《陇东道情(陇剧)的渔鼓、简析及其它》。

    以上就是我对这些文献的分类,我将它们主要分为五个大类:唱腔、板式体系研究、陇剧音乐历史发展研究、陇剧研究综述、陇剧器乐编配研究。我们分类的原因是鉴于陇剧艺术的音乐特点,我们从陇剧音乐中可以看出它有自己独有的板式体系,唱腔,以及自己独特的乐器与配器方式,并且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对陇剧音乐在当今社会的发展问题越来越重视,所以对陇剧音乐的发展创新越来越关注,产生了大量的优秀研究成果,并且研究者们通过历史,透过历史可以找出陇剧的的发展规律,从而关注到未来陇剧的发展问题。而第四类研究综述,事实上这些文献对陇剧音乐各个方向都有所涉猎,如果我们具体分类的话它们可以分在任何一类,所以我们将它们具体分在一类。其次,我的分类可以看出有一个基本的顺序,首先是陇剧研究综述,之所以把它放在第一类是因为它是宏观的、系统的、全面的。依次向下是陇剧的历史发展研究,它是对陇剧从古至今的历史变化描述,从陇剧的发展历史中介绍陇剧的音乐特点,这些文献也是从全局出发,但涉猎的方向不像研究综述那样都有所涉及,而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着手音乐特点,所以它是综述的一种补充。剩下的三个分类就很好理解了,它们是从陇剧音乐的各个方面入手,对陇剧音乐三大特征详细地做了研究所得到的成果。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分类是从宏观研究一直走向了具体的音乐形态研究。那么,我们对这五个分类分别进行简析。

    一、对陇剧研究综述类文献简析

    在我们分类之后将七篇文章分在了研究综述这个类别,分别是《论陇剧的音乐特征》《陇剧音乐研究修订版》《陇剧音乐简介》《陇东道情考察研究及其价值探究》《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甘肃卷》《世界诗学大辞典》《陇东道情音乐刍谈》。在上文中我们也说到了陇剧研究综述是对陇剧音乐全面的研究,所以这七篇文献的篇幅都较长,其中,《陇剧音乐简介》《陇剧音乐研究修订版》《中国戏曲音乐集成 甘肃卷》为陇剧研究专著,三本书对陇剧的音乐特征都有具体的描述,在书中详细记录了陇剧的唱腔与板体的简析,那么我们逐个简析。《陇剧音乐研究》(修订版)这本书是王正强先生所著,全书对陇剧的音乐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对陇剧板式唱腔,器乐编配也有详细的描述。值得注意的是,书中对陇剧人物表演也作了详细描写,对陇剧舞台美术也作了叙述,在今后对陇剧专业知识的疑问完全可以从本书入手寻找答案。《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甘肃卷》《陇剧音乐简介》这两本书我们可以放在一起简析,原因得从我们寻找音乐简介这本书开始说起,我们经过查询以后发现,此书是一九六几年的一本著作,已经无法寻觅,所以我们只好对本书作者陈明山先生进行搜索,搜索以后发现,陈明山先生参与编订了《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甘肃卷》。作为国家重大项目研究成果,该书详细描述了陇剧音乐以及其他戏剧的音乐特征,但是我们发现,在对陇剧历史进行阐述时,他并没有从汉道情说起,而是从清嘉庆年间(1796-1850)开始记录,而我们从《世界诗学大辞典》典上的101页上可以看到道情是从东汉时期开始发展,最早是作为法事活动而产生的道曲,而作为陇剧前身的陇东道情,就是基于道情的发展开始的,所以,我们从论证中发现,从清嘉庆年间开始记录过于片面。个人认为,像这样的国家重大专项研究,应该拥有一个具体详细的描述,而不是片面的。当然,我们也不能否定它在陇剧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我们以《论陇剧的音乐特征》为例看一看此类文献具体有哪些方面的研究。

    《论陇剧的音乐特征》一文是陇东音乐学院赵志学先生所编写的,其全面概括了陇剧这一民间艺术,可以说是典型的综述类研究文章,赵志学先生是陇东学院音乐学院教授,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并且具有较强的声乐演出能力,全文从四个大的方面描述。

    陇剧的起源与形成:这一方面主要对陇剧的起源到今天的发展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且对陇剧如何发展成今天的规模作了描述,它从早期解长春带领人们在各省演出到1942年陇剧艺人们如何挽救濒临消失的陇剧都有所描写,再到1959年所排演的陇剧《枫格池》,描写到了当年在京演出的盛况,并对次做出了高度评价。

    陇剧的音乐板式:这一部分主要对陇剧的板路、唱腔、乐器进行了详细描述,他写道,陇剧是彻底的板腔体音乐形式,在陇剧中有三大板类,又写到从这些板类里又派生出许多附属板类,又在这些附属板类中派生出了腔类,便形成了陇剧音乐唱腔的基本框架,又写到陇剧虽属梆子腔系统但是有较大的不同,其中体现在了主奏乐器上硬木梆子和板胡,其中硬木梆子的使用较少,而运用水梆子较多。在唱腔中提出了陇剧特有的嘛簧。

    陇剧音乐的嘛簧:这一部分详细描写了陇剧音乐的特殊之处,他从嘛簧的考源、曲牌、唱腔的位置、作用分别描写了陇剧中嘛簧的特点与重要性,总结出了嘛簧在陇剧中占有毋庸置疑的地位,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嘛簧在陇剧中如果没有,那么陇剧就还停留在唐宋时期语言话的吟诵说唱形式上。

    陇剧音乐的唱腔:这一部分告诉我们陇剧的两大声腔,花音和伤音,并且对这两种声腔进行了描写,从字面上我们不难看出,花声表现欢欣喜悦,伤音表现忧郁低落。并且在男女的唱法中提出了同调异腔,意指用同样的调发音,但用不同特点的声腔,增加了演唱时的人物特点的描写,丰富了人物性格。

    我们分析完以后发现,这篇文献对陇剧的各个领域都有所涉猎,它详细描述了陇剧音乐的各个特征,我们从中基本上可以了解到陇剧的全部,也凸显了陇剧研究综述這一类型文章的特点,覆盖性的讲解了陇剧音乐,对大的方面虽有详细描述但是具体的问题没有分析,比如说陇剧历史并没有将每个时期的音乐特征描写出来,说乐器也是几句带过,当然,这是这一类文章无法避免的局限之处,所以才有了下文中具体的专题研究,但是,我们无法忽略这类文献能让我们快速的了解陇剧,并对于大众来说,这是不可或缺的陇剧研究文献。

    二、对陇剧音乐历史发展类文献简析

    陇剧音乐历史发展类文献主要是以陇剧历史发展为依据,透过陇剧音乐在各个时代内的发展状况,描述了陇剧音乐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变迁的,详细描述了陇剧音乐如何在一次次的时代锤炼之中保留到现在。我们通过分类得到了以下几篇文献:《陇东道情音乐溯源》,《陇东道情音乐刍谈》,《信息时代对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以秦腔、陇剧为例》、《有容乃大——对陇剧音乐艺术创新的思考》,《陇东道情皮影戏的音乐特点》。这五篇文章都是对陇剧历史有着较为详细描述的文献,也是在陇剧历史发展类文献中具有突出特点的文献,例如《信息时代对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以秦腔、陇剧为例》这篇文章对陇剧历史的渊源做出了详细描述,并且以专题研究的形式,对陇剧等这类民族音乐如何在这个信息时代生存发展提出了疑问,并且以具体的方法提出了解决办法,比如,文中详细描述了历史悠久陇剧音乐如何与现代化信息技术接洽,从而更好地在这个时代推展开来,并且保证在现代化音乐元素的冲击下与其竞争。《陇东道情皮影戏的音乐特点》这篇文章对陇剧在正式形成之前的陇东道情研究,详细记录了陇东道情戏的由来,并且将解长春如何把道情曲调融入皮影演唱作了描述,并且描写了陇东道情与陕北的戏剧有何不同。从这两篇文献中可以看出此类文献并不是只对历史进行研究而是有更深层的意义。那么,我们对《有容乃大——对陇剧音乐艺术创新的思考》这篇文献进行深入分析。

    《有容乃大——对陇剧音乐艺术创新的思考》这篇文章从题目中得到了这几个关键词——创新、思考,从题目中不难看出这篇文献重视的是陇剧的现实发展研究,这篇文章由甘肃省陇剧团杨长春先生所著,杨长春先生是我甘肃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是在陇剧事业一线奋斗的老一辈艺术家,在陇剧发展问题上具有绝对的权威性。那么,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杨长春先生所探究的陇剧问题。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世界音乐、中国戏剧现状进行了一个整体描述,从作者笔下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戏曲如今在世界音乐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总结了中西方音乐的成就,并分析了这些成就其中的共同之处,得出中国戏曲强大的包容性是戏曲成功的重要原因,从而引出了陇剧,简单介绍了陇剧现有的板式体系以及作品成就。

    第二部分是对陇剧艺术所面临的严峻社会环境进行了探讨,也就是寻找陇剧所面临的问题到底有哪些,通过对近代陇剧历史发展作品研究我们发现,陇剧如果想继续屹立在中国戏曲大家庭中,必须坚持改革,但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对文化的抢救和对文化的大胆创新两者是对立的,所以作者提出了陇剧应该改革,对于流传古老的体系唱腔,我们可以通过与现代唱法的融合做到两者兼备,并将新的板路加入作品中,这一点,《枫格池》这一作品已经做到了。并且还提出了陇剧不能只停留在城市中,要下到基层去,不能让百姓说陇剧是“干部戏”,要让更多的人民群众观看陇剧的演出,这样才能了解陇剧,推广陇剧。

    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可以看作一个整体,都是提出现实的解决方法,第三部分描写了陇剧在新时代背景下受到了大量的冲击,在现代科技、政治、文化的快速发展中如何找到一个可以走的路子,作者提出了以京剧发展路线为基础,在陇剧发展中尝试走出自己特有的发展路线。

    第四部分提出了更加具体的问题,一是语言,二是甘肃周边地域的音乐文化繁多,语言上由于甘肃地方方言各地都有较大的区别,那么我们可以和第二个问题一起解决,首先语言不发生变化,但在艺术统称上全部改为陇剧,比如陇剧-秦安小曲、陇剧-高山戏等,其实京剧、川剧早已这样改革了,这样就以一个面孔走向全国,更有利于陇剧的推广。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透过历史找到规律,从而探寻陇剧在现行社会的发展路线,这也是此类文献的一个特点,透过历史寻找出路,因为往往历史的变迁给我们的是最正确的答案。所以,此类文献才如此之多,也许每篇文献所得到的答案有所出入,但也就是在这些答案中总会找到一个正确的解决方法。

    三、陇剧音乐唱腔类研究文献简析

    在对陇剧的研究综述类文献和历史发展类文献分析完后,那么就要进入到具体的陇剧音乐特征研究,唱腔是陇剧音乐的核心部分,这方面的文献主要是对陇剧唱腔具体的描述,专业性相对更强,也是陇剧人士所追求的专业技能,那么,在这一类文献中我们得到了大量的文献,经过筛选后我们得到以下八篇文献,即《环县道情皮影戏板路唱腔音乐研究》 《陇东道情初探——板路唱腔解析》《陇东道情“嘛簧”琐谈》《陇剧唱腔选》《陇剧小旦唱腔研究》 《陇东道情音乐溯源》《郭晓文与陇剧音乐》《陇剧优秀唱腔选》,这些文献都是对陇剧唱腔系统的作出了描述,它们事实上还可以被分为对陇剧唱腔的系统介绍和陇剧唱腔的专题研究,比如《陇剧唱腔选》《环县道情皮影戏板路唱腔音乐研究》《陇东道情初探——板路唱腔解析》 《陇东道情音乐溯源》《郭晓文与陇剧音乐》《陇剧优秀唱腔选》,这六篇文章都是对陇剧唱腔的系统研究,详细解释了陇剧唱腔的形成,门类有哪些,陇剧唱腔的作品,陇剧唱腔与其他戏剧的区别之处。我们以《陇剧优秀唱腔选》为例,此文献是2009年出版的著作,它的作者是甘肃省陇剧院院长杨波,全书详细记载了近七十五篇陇剧作品,详细描述了每一首作品的唱腔特点,以及作品唱法和创作经历,是一部陇剧唱腔的“全能字典”,此类文献的特点在这本著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对陇剧唱腔作了全面描述。

    而《陇东道情“嘛簧”琐谈》《陇剧小旦唱腔研究》这两篇文献主要是对陇剧唱腔其中一个类别的专题研究,当然也有提到其他的方面,但也是几句带过,不作过多解释,此类文献更适于人们对一个方面的探索,是对个别问题的解释。我们以《陇剧小旦唱腔研究》为例,这篇文章在开头对陇剧唱腔的形成作了详细描述,并对男女唱法,男女齐唱进行了描述,文章的中心部分对陇剧旦角唱腔作了详细描述,并以《枫格池》为例详细展开了研究,结合作品对旦角唱腔的特点作了详细描述。最后,通过旦角唱腔联系到现代民族女高音的唱法。我们从此文献可以看出此类文献是对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这就是陇剧唱腔研究类文献,是陇剧音乐的核心部分。

    四、陇剧板式体系类研究文献

    陇剧板式体系类研究文献通过筛选后有《环县道情皮影戏板路唱腔音乐研究》《陇东道情初探——板路唱腔解析》《陇东道情“嘛簧”琐谈》《陇剧音乐遗传基因与板式体系发展研究》四篇文献,这四篇文献对陇剧的板路唱腔作了系统描述,并且与陇剧历史发展一样的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陇剧研究者们希望从历史上出现的板路唱腔中发现规律,从而达到丰富现有板路体系的目的,例如《陇剧音乐遗传基因与板式体系发展研究》这篇文献就是对陇剧现有的陇剧板式体系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从现有的体系中找出规律,解决陇剧板式未来的发展问题。我们以《陇东道情初探——板路唱腔解析》为例探索陇剧特有的板路在哪里体现。

    《陇东道情初探——板路唱腔解析》是由兰州商学院艺术学院的周璟所著,文献开头首先对陇剧的历史脉络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梳理,从而引出了陇剧板式体系到今天的发展成果,对唱腔和板式体系的概念进行了描述,并告诉我们唱腔和板式体系在陇剧音乐中的重要性。接下来对陇剧的板路类别进行了详细描述,众所周知,陇剧是鲜明的板腔体音乐,其唱腔分为四大板类,即花音弹板、伤音弹板、伤音飞板、花音飞板,这四种板类事实上是以弹板和慢板为基础,从速度和调式上扩展而来的,接下来文献就对飞板类和慢板类进行了描述,文章后半部分对唱腔作了阐述。

    从此文献中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凡是出现唱腔研究的都要对板式进行分析,并从研究后我们发现,唱腔和板路本来就是一体的,两者不可分开,也就是说,我们日后的研究应该从两者为一体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并且我们发现此类文献都致力于创新发展现有的板式体系研究,从这里可以看出陇剧人士意识到了陇剧的生存現状,希望通过对陇剧音乐专业技术的改革来抢救陇剧。

    五、陇剧器乐编配类研究文献

    此类文献致力于陇剧的器乐研究,我们分类后发现此类文章数量较少,《从“枫洛池”的音乐编配谈陇剧音乐改革的一些体会》《陇东道情(陇剧)的渔鼓、简析及其它》这两篇文章是我们筛选后得到的。后者详细描述了渔鼓这一乐器的特征,从渔鼓的由来讲到这一乐器的特征,此乐器来源于唐代道情演奏时所用的乐器,所以又被称为道筒,乐器一般有六十五到一百五十厘米左右长,为筒型乐器,底部以羊皮蒙底,演奏时左手持筒右手击打乐器底部发声,它在陇剧中的作用相当于定音鼓,可以发出D/F调,而这两个调就是陇剧常用的调式,此篇文献主要对这一乐器进行了描述。

    而《从“枫洛池”的音乐编配谈陇剧音乐改革的一些体会》这一文献,主要是从《枫格池》这一作品出发,详细描述了它的创作历程,并且描述了陇剧音乐改革以后音乐编配有哪些创新之处。此类文献主要是对陇剧器乐编配进行了具体分析,陇剧器乐在当代已经有了较大的成果,2013年荣获国家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金奖,依据自身现有能力,如果想在这一方面深入研究,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积累,才具备这种能力。

    六、结语

    在我对五个分类都作完简析以后发现,原本想从此类文献综述研究中找寻一个以后具体的研究方向,并弄清陇剧音乐的研究现状,但发现,通过此次研究后,明白自己所积累的对陇剧研究的专业知识只是皮毛而已,并且发现陇剧研究是一个相当庞大的体系,仅仅通过对文献的搜索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想真正弄清陇剧的研究现状,需要扎根于陇剧研究,甚至是付出自己的毕生精力。但是我们通过此次研究发现了一些现有的研究问题,陇剧在各个具体的研究方面还有很多空白,如唱腔板式、器乐编配,我们不得不说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细致研究,还有在对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甘肃卷上卷阅读以后发现,就算在这样庞大的一个国家项目中还存在着研究的空缺之处,本书的第356页到627页记录了陇剧的音乐特征,但是并没有阐述清楚陇剧在汉代道情演变到今天的历史发展,那么我们不禁要思考,如此庞大的立项项目都有所欠缺,那么真的说明我们任重而道远。所以,我们下一步就是要通过各种途径继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并且通过实地考察走访的方式继续研究,直到具备更高的研究能力,以后再来完成课题,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范琳琳.陇东道情考察研究及其价值探究[D].西安音乐学院,2007.

    [2]陈明山.陇剧音乐简介[M].甘肃省戏曲艺术研究会, 1961.

    [3]赵志学.论陇剧的音乐特征[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4(02):46-49.

    [4]晏晓东.陇东道情音乐溯源[J].音乐创作,2015 (01):152-154.

    [5]马登峰.陇东道情音乐刍谈[J].陇东学院学报,2009, 20(06):46-49.

    [6]康紅英.信息时代对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以秦腔、陇剧为例[J].甘肃高师学报,2016,21(10):71-74.

    [7]王伟丽.陇东道情皮影戏的音乐特点[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0(02):20-21.

    作者简介:陈开颖(1965—),男,重庆市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员,三峡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张书健(1995—),男,甘肃兰州市人,音乐学专业本科生,学士,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