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
范文 | 孙莹 【摘要】音乐是一种艺术,是由一个个音阶构成的艺术画廊,通过听觉的传达形式向人们传达一种美。因此,从小学生进行音乐素质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着重音乐相关课程的开展,坚持以听为主,从音乐本身出发的教学观。这样为孩子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培养审美能力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音乐;情感;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提升审美观,增强兴趣 (一)吸引注意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主动的学习,而不是被迫接受,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此时被动的吸取知识,到最后只会半途而废,所以说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师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在进行授课时,应充分了解教学内容,制定一个预期目标,充分注意教材的意境和节奏感等等。例如在学习<<义勇军进行曲>>时,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正因为太过了解,还有歌曲有一定的历史感,没有经历过那种年代的沧桑,致使同学们在歌唱中毫无内心波动,草草了事。这是一首让人崇拜的战歌,我们要让孩子们明白这首歌其中的意义,它代表了中国人民对入侵着进行不屈的斗争,在代入孩子们的情感让他们观看以前抗日的历史纪录片,让他们了解那个沉重的历史,向一些抗战老兵采访当年的壮烈,讲述一些抗战的故事,在孩子们对当年的抗战感到深深的震撼,这时候聆听《义勇军进行曲》同学们会沉浸其中,進而让其进行联想自己处在革命老区和烈士陵园等特定场所,那种骄傲感、使命感由内而发,一节课下来学生都会激情饱满、热情洋溢。 (二)发掘潜在审美能力,培养高尚情操 音乐是高尚的存在,音乐以他的独特的魅力熏陶着聆听者,洗涤听者的心灵。而当今充斥着网络的烂俗歌曲,像毒瘤一样侵蚀着孩子们纯洁的内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令人担忧。因此我们校内应当担负起保护者的职责,宣传音乐的正面性,提高学生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我们对音乐好坏的辨别意识。音乐教师同时也要知道自己的价值,利用自己的职务的便利挑选好的作品供同学们欣赏,要勇于专研教学方法,探索不同的途径,让同学能够充分的理解每一个优秀的作品。多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小游戏,比方说“丢手绢”在边唱边跳的过程中,一些礼貌用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同学与同学间的交往中礼貌交谈;在“老鹰抓小鸡”过程中怕被“老鹰”捉到的紧张感中体会到生活中要有自我保护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同学都是单纯的小白兔,在美好的生活下健康的成长,但是外界还有狼外婆的存在,它们用尽办法让我们打开家门来伤害我们,生活就是这样。所以发掘同学们潜在的审美能力,培养正面的价值观,对同学们以后的发展会有很大的作用。 二、培养自主创新意识 (一)参与其中 新课标中明确规定了要多给学生们的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比如说教师在上每堂课时,先给同学们十几分钟时间,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列入让他们介绍自己觉得好听的音乐,还可以进行演奏会的形式,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可以组成一个乐队来给班级的同学们进行表演,这样即锻炼同学们的胆量,又可以让同学展示自己的天赋。设立一些对抗形式的比赛,可以让同学从小感受竞争力,增强了他们的好胜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以后面对的竞争压力能够脱颖而出。记得当时一个比较腼腆的学生上台谈了自己拿手的吉他,下面的同学对他刮目相看,而且他变得越来越活泼开朗,有了许多要好的朋友,他的文化课水平也慢慢地提高了。 (二)尊重个体差异 个体之间会存在差异性,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学生之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都不一样,身为教师不能以偏概全,要结合每位同学的实际情况,根据他们自身的情况制定符合他们的教学方法,使每位孩子能得到最好的发展。比如在教打击乐时,有的同学的音律掌握的不是很好,或者头一次接触打击乐器,我们可以先不让其直接上手,先通过熟练一些节奏规律,慢慢的在让同学试一下;有的同学有音乐方面的天赋,或者家里有从事音乐方面的工作的,从小耳睹目染,他们得接受能力会强一点,那么我们应该让这些人直接上手练习,那么他们能够花最少的时间就能学到知识,这样得到的效果应该会好很多,课堂效率也会相应的提高。 三、结束语 音乐鉴赏是学生们了解美育的最佳方法,在剧院欣赏一场震撼的交响乐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观,在听一首流行歌曲也是进行自身的音乐修养。身为圆丁,我们应着重培养孩子们的对美好的事物的享受,带领学生们积极健康的走向社会,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这个高尚的职业。 参考文献 [1]卢杭林.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音乐时空,2015(15):18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