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山西民歌及其地域特色 |
范文 | 【摘要】山西,一座充满民族文化特色的城市,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让山西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存在一定独特性。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了别具特色的山西民歌文化。山西民歌在创作和演唱方面都与生活有紧密的联系,反映着山西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尽显黄河儿女的热情豪迈。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艺术的审美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山西民歌也在与时俱进。在歌唱方法上既传承传统,也逐渐融入现代唱法符合当代人的欣赏趣味,其美妙动听的音乐让人百听不厌。本文就主要围绕山西民歌及其地域特色提出一些自己的分析。 【关键词】山西;民歌;地域;特色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一、山西民歌的地域特色 (一)山西民歌与方言相结合 山西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地方,历史发展和其地理环境就决定了山西文化的特殊性。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少古代汉语的成分被传承了下来,时常出现在山西方言中,可以说山西方言是汉语中的活化石。山西人在说话发音时有一定特点,时常对en和eng,an和ie分不清,说“人”的时候其发音与“仍”“钱”与“茄”“信”与“杏”在发音时几乎没有区别。在普通话中分卷舌音和不卷舌音,山西人在发音时大多时候的卷舌音都是不卷舌的音。就常见的“你”和“我”山西人在发音时就与普通话有很较大区别,普通话说“你”时是三声,而在山西方言中却是四声。山西方言中的(ě)就是普通话中的“我”;“甚”字虽是古代时期的词,却在山西方言中时常出现,通过这一点就说明了中原文化对山西文化影响的久远性。包头和陕北文化对山西方言也有一定影响,不少语言它们是共通的,如表达说胡话,它们都称之为“鬼嚼”,表达爸爸是用“大大”,漂亮是用“袭人”,通过这些例子就能感受到山西民歌的独特魅力和山西人民的亲切朴实。 (二)山西民歌融入地方戏曲 山西民族文化丰富多样,戏曲就是其中一种,山西被称为“中国戏曲的摇篮”。戏曲和山西民歌在唱法和风格上各有特点,两者结合所创作出的艺术作品更具山西的民族特色。演唱时从表达规律来看是一字一声一情,以字带声、以韵补声、腔随情转。提到这一唱法不得不提的就是著名歌唱艺术家郭兰英老师,她的籍贯就在山西,她对戏曲艺术有着深入研究和探索,对山西民歌也是一样。她十分擅长“戏歌唱法”且是这类唱法的典型代表之一,她的民歌演唱风格独具特色,“高音轻过,低音重煞”,她独特的演唱风格和对民歌戏曲的无比热爱创作出许多被大家所赞颂的作品,如《人说山西好风光》和《汾河流水哗啦啦》等,每一部作品都深深的触动着听众的内心,每一字一句都在表达她对山西文化特色的喜爱和对热情淳朴的山西人民的夸赞。通过对她作品的欣赏就能明显感觉到山西民歌与地方戏曲的巧妙融合为我国艺术的创作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郭兰英式的山西民歌唱法,既是对山西传统艺术文化的继承,又结合戏曲发展创新山西民歌。在作品中能感受到家乡风景的美好和人儿的质朴热情,也充分体现了山西民歌融入地方戏曲所呈现出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三)山西民歌大量生活写实 山西民歌围绕山西人民的生活写实表现出来。主要分为几个方面,第一,物质生活方面。从气候条件来看,山西属于北方以干旱天气为主雨水较少,所以农作物主要以抗旱性的为主。如高粱、山药蛋和糜子等,这些都是山西人民日常的主食,民歌中就有唱到“推窝窝”和“山药蛋烩菜糜米饭”等词汇,不少词汇都是与山西人民的日常物质生活紧密相关,写实性很强;第二,人的精神信仰方面。宗教在古代时期就流传了下来,有苦难的地方都会有宗教。纵观历史,山西经历了不少战乱和灾情。当地人们的生活十分困苦,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需要精神上的寄托,希望通过虔诚的祷告能获得上天神仙的救助逃離苦难。所以在山西民歌中时常会提到“八仙”和“山神庙”等鬼神,这也是对山西人民的生活写实;第三,社会情感方面。通过欣赏山西民歌发现不少作品中都有对爱情的赞美之情,以及对美好婚姻生活的憧憬。山西人在性格上十分直爽,面对爱情敢于表达,“愿意了愿意,不愿意了罢”就证明了他们这一性格。而在旧社会时期,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下,即使山西人民敢于表达自己的爱情,也难以摆脱封建习俗的束缚,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情人也难成眷属。包办婚姻在当时也较为常见,以金钱为重爱情和婚姻成了利益的牺牲品,“大大妈妈把银钱爱,硬把我当成牲口卖”就表达出当时社会生活中婚姻是得不到充分自由的,即使面对不幸的婚姻。大多数女性也只能保持沉默,一些妇女们进行了自己的反抗,“为朋友”和“打伙计”的畸形恋情就是一种证明,虽方式落后也是在表达山西妇女在思想上的觉醒。总之,山西民歌中大量的生活写实,是创作山西民歌素材的重要来源,是对生活的尊重,也是对山西社会文化的传承,也是发扬山西民歌艺术的重要方式。 二、山西民歌特色的传承与创新 (一)古朴的原生态唱法传承 山西民歌的地域性特点十分突出,保持了本土发声和方言的特点。山西民歌的唱法种类并不单一,其中就有一直被延续下来的民间唱法。是山西本土音乐的结晶,经过历史长河的积淀,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演唱技艺在唱法上有属于自己的一套体系。这种唱法分两种声型,第一是有真声的声型,主要以自然声和大本嗓发音为基垫,口腔产生共鸣,通过调控声带张力的大小来决定发声的高与低,真声发出的声音不仅在力量上表现出十分有力,音色也显得十分饱满,与平时说话交流的音质类似,在演唱中低声区的歌曲作品时这类唱法就十分适合;第二是有假声声型,发声属于“小嗓”类别,在发声时声带相对放松,给人一种温柔细语的感觉,所听到的声音是柔和的,因为这种唱法几乎不用平常说话交流的本嗓来演唱,而是百分百的假声,在演唱高音时就可以运用这类唱法。总之,无论是哪种声型都属于山西原生态唱法,能充分展现山西民歌文化的古朴和别样的艺术气息。 (二)创新山西民歌唱法注入新的血液 山西民歌是在历史长河中经过筛淘出来的珍贵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山西民歌被不断传承和发扬,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歌唱风格。山西是它的“生命源泉”,所以在民歌创作过程中大多主题都呈现了山西的本土文化特色,在结合时代发展创新唱法和丰富歌唱内容等。近几年,山西民歌在唱法方面就表现出了创新,新的唱法既传承了传统美声唱法的发声技巧,又将西方唱法与之融合。这一混音效果明显比单独唱法圆润丰富,声音穿透力也更强在真假声换音过程中很难听出有打架现象。演唱时声音的高低和强弱能自如控制,且更显流畅自然,对演唱者更好的表达情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就意味着这一歌唱方法是科学合理的,著名歌唱家牛宝林和韩敏虎等都运用过这一唱法。随着山西经典晚会《唱享山西》和说唱剧《解放》等取得了不错成绩之后,混声型模式演唱民歌逐渐流行。新的演唱方法为山西民歌注入了新鲜血液,山西民歌以山西为“土壤”不断茁壮成长,发扬山西本土文化特色的同时,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促进中国艺术文化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卫华.山西民歌的特点简析[J].黑河学刊,2011(09). [2]汪俊芳.个性·技巧·表现力——感悟山西民歌[J].艺术评论,2014(06). 作者简介:李佩玉(1984—),女,汉族,山西省大同市人,硕士研究生,助教,就职于山西大同大学音乐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