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话剧《雷雨》中人物关系冲突与背景音乐的关系 |
范文 | 张梅 【摘要】话剧《雷雨》的发表,距今已有80 多年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在文学论坛中的地位不容小觑。本文是以2004年版的话剧《雷雨》中人物关系冲突与背景音乐的关系的考论。全剧有多重戏剧冲突线,贯串始终的主要冲突是繁漪和周朴园、周萍父子的冲突,以繁漪、周萍的冲突加强繁漪、周朴园的冲突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周宅的母子乱伦事件是周朴园的家庭专制造成的。 【关键词】《雷雨》;背景音乐;人物冲突;场景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第一章 从《雷雨》文本到《雷雨》舞台 (一)《雷雨》的主题思想 《雷雨》的主题思想到底是什么呢?关于这一问题,曹禺先生早在《雷雨序》中就明确指出《雷雨》“绝非一部社会问题剧。”曹禺说“《雷雨》所表达和展示给众人的,不是因果,亦不是报应,而是天地间的“残忍”……笔者通过观看话剧《雷雨》感受更多的是《雷雨》更多的是一种对命运的无奈及妥协。 (二)话剧《雷雨》的主题体现 通观这些年的不同版本的话剧《雷雨》不难发现,话剧《雷雨》的主要内容还是围绕着鲁侍萍与周朴园三十年前的恩怨、鲁大海与生父周朴园的阶级矛盾、繁漪与周朴园的本性冲突和繁漪、四凤、周冲、周萍间的爱情悲剧展开的。并通过人物乱伦的纠缠反映出人性的被压抑、压迫以及最终的放逐,这些均反映了悲剧本身。 第二章 通观话剧《雷雨》的历史演出版本 (一)解放前的《雷雨》演出版本 1.东京的第一次演出 1935年话剧《雷雨》在东京的第一次演出取得了巨大的轰动。当时以中华话剧同好会的名义《雷雨》与东京朋友第一次会面,此次的演出《雷雨》的意义非凡。这种对文学作品的舞台化的尝试,对日后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2.国内第一次演出 在1935年的8月,话剧《雷雨》搬上了天津师范学院的舞台,这也是国内《雷雨》的第一次公演。毫无疑问,《雷雨》的国内首演是相当成功的 (二)解放后的《雷雨》演出版本 自新中国成立以后,很多话剧院陆续将《雷雨》搬上了舞台。在众多的话剧版本中,当数1954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老一代艺术家演出的版本最为成功。从那以后,话剧《雷雨》成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经典保留剧目,经久不衰。 1. 1954年的话剧《雷雨》演出版本 1954年7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公演《雷雨》,这是建国后话剧《雷雨》的第一次演出。 2. 2004年的话剧《雷雨》演出版本 2004年,在尊重剧本、尊重导演的基础上,此次话剧《雷雨》的重排也有与以往版本不同的亮点——加入了大量的背景音乐来烘托气氛。此外,导演还通将“雷雨”作为了第九个人物形象展现在了舞台上。 第三章 话剧版本中的人物关系冲突及背景音乐作用 (一)人物关系冲突 全剧有多重戏剧冲突线,贯串始终的主要冲突是繁漪和周朴园、周萍父子的矛盾,其中,以繁漪、周萍的冲突加强了繁漪与周朴园的冲突。错综的矛盾冲突互相交织向前发展。而背景音乐的作用仿佛如同一条丝带,把一些零乱的、跳跃的镜头相互关联起来,这就是音乐神奇的综合作用。也是背景音乐独具特色的功能之一。 (二)背景音乐在话剧《雷雨》中的作用 1.烘托环境 背景音乐在话剧中的作用是很神奇的,可以将观众巧妙地带入剧情。例如在第一幕中鲁贵给四凤讲家中“闹鬼”时,音乐是惊悚让人提心吊胆的,此时的灯光也是很诡异,给人整体感觉是比较阴森恐怖的;在说到那个“男鬼”是大少爷的时候,四凤的内心变化随着音乐的改变,给人以心里咯噔一下的感觉;太太下楼时,音乐是悲伤的,也为她悲伤的处境埋下伏笔;在太太询问:“大少爷还没起来吗”时,音乐改为诡异的感觉,给人以好奇、疑问的感觉,抓住观众的心理,为下文的母子乱伦的情节埋下伏笔;二少爷找四凤的时候,音乐变得欢快活泼,表现出青春期的懵懂的感情;到二少爷与太太交谈时,音乐变得温暖,体现了母子的温情;在后来提及“父亲不满意”时音乐变得紧张,为下文父亲严肃的形象进行了铺垫;老爷逼太太喝药时,音乐伴随着雷声变得紧张、让人很压抑;父亲质问大少爷的时候音乐气氛紧张、压抑;在周朴园谈论自己家庭健全、完美时,音乐给人以讽刺的感觉;第二幕一开始就伴随着音乐,有递进、推动的感觉;四凤与母亲相见,音乐变得温暖…… 这一系列的音乐烘托,均为话剧“浓烈的忧伤、无力的反抗以及深沉的表达”奠定了基础。导演通过对剧本的研究,选用不同风格的音乐加上丰富的灯光运用,用简洁的音乐素材为整部话剧的情感基调作了铺垫。 2.渲染气氛 “音乐是话剧的其他成分的作用的继续、发展和深入。”在话剧《雷雨》中紧张的背景音乐持续贯穿在整部话剧之中,背景音乐的加入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了话剧的渲染力。如周朴园看侍萍的照片时,音乐变得舒缓,给人以回忆的感觉,回忆期间,音乐动机一直在重复,给人以娓娓道来的感觉;侍萍说是不公平的天派她来的,雷声乍起,给人以心灵深深的震撼;下人说院里有一处走电了,此时的音乐为下文二少爷和四凤的中电身亡埋下伏笔;当大少爷、四凤、侍萍三个人共处一室时,音乐伴随雷声,随着雷声的变化,给人以暴风雨就要到来的感觉……我们都知道背景音乐最擅长的是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而话剧借助音乐的主要目的,也正是通过音乐来加强话剧的感情色彩。这段背景音乐在一定程度上拔高了整部话剧的艺术品位,起到了深化主题思想的作用。 3.升华情感 话剧的魅力不单单是有一个好的故事,一些优秀的演员,给人以一些精神上的共鸣或感悟,更多的是通过一些直接的、真实的情感所带给人们的精神撼动。话剧与所有的艺术门类相同,不管是其故事内容还是背景音乐,其产生的根源都是来自于老百姓的社会生活。 背景音乐对话剧的作用远大而深远,通过剧情与音乐的相结合,层层递进、深深的抓住了观众的心。它是话剧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现代人类在精神世界上的一种食粮。背景音乐的存在,极大程度的满足并提高了人们对社会的审美需求,是一种社会意识和精神文化。说到背景音乐最大的优点便是:它可高度概括地表现人物最内在的心理体验与微妙丰富的感情状态,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银幕上无法直观的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而话剧借助背景音乐的主要目的,也正是通过背景音乐来加强影片的感情色彩,从而达到将整部影片與观众的情感相互交融。 四、结语 随着话剧艺术的不断发展,话剧为观众营造了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虽然话剧与背景音乐属于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但是当背景音乐与剧情融为一体,背景音乐使得剧情的叙事表现力进一步丰富,在话剧情节和叙事时空的体现作用显著。背景音乐的艺术作用通过渲染话剧时代背景、地域特征、特殊气氛以及深化话剧主题、刻画人物形象和观众的心理体验,使得话剧艺术表现力更强。因此,背景音乐对话剧叙事的体现、氛围的渲染和情感世界的表达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作用。 参考文献 [1]孔庆东.从《雷雨》的演出史看《雷雨》[J].文艺评论, 1991. [2]王晓鹰.让《雷雨》进入一个新的世界[J].中国戏剧,199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