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ISCS:例谈低年级多声部教学
范文

    

    

    【摘要】多声部音乐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音区的音响共同构成的音乐曲调。教学时要注意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多声部学习的兴趣;通过情境导入,领略多声部学习的魅力;设计二度创作,张开学生多声部学习的翅膀;让学生合作探究,分享多声部学习的成果。本文中的“ISCS”(综合监控系统)包含“兴趣”(interest)、“情境”(situation)、“创作”( create)、“分享”(share)。低年级的多声部教学,可以不只局限于“唱”,要根据低年级的学情,用简单直接有效的方式,充分培养孩子欣赏音乐的能力。

    【关键词】“兴趣”( interest);“情境”(situation);“创作”(create);“分享”(share)

    【中图分类号】CJ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 2020) 01-0158-02

    【本文著錄格式】肖韵.ISCS:例谈低年级多声部教学[J].北方音乐,2020,01( 01):158-159

    多声部音乐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音区的音响共同构成的音乐曲调,是以各种方式加入其他织体来共同完成的音乐过程。《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并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笔者结合近期所听的几节多声部教学课例,觉得应从以下四方面做好多声部的教学工作。

    一、贴近生活,激发多声部学习的兴趣

    【课例1】苏少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小鬼”当家》

    活动一: “包饺子”体验节奏

    师:生活中处处藏着好玩儿的节奏,让我们继续找一找吧1

    1)看视频寻找厨房里的声音。

    2)模仿各种厨房里的声音节奏(切菜、煎肉、炒菜、炖汤)

    师:星期天的早晨,明明约好了朋友到家里做客,可是很不凑巧,爸爸妈妈临时都要加班,无法为小朋友们做午饭了,这该怎么办呢?

    师生合作《包饺子》

    节奏练习(切菜、拌馅儿、擀饺皮子、捏饺子)

    3)儿歌说唱:切切菜,拌拌馅儿,擀呀擀擀皮!捏一捏呀!捏一捏呀!包呀包饺子!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六七八九,美味的饺子做好了。

    活动二: “煮饺子”表现节奏

    师:美味的饺子做好了,让我们一起来把它煮熟吧。

    声势律动《煮饺子》,学生分组扮演锅与饺子。

    加入强弱处理及打击乐器。

    看《过年我当家》动效音乐视频片段,认知“动效音乐”。

    这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节综合活动课。这堂课的开头,执教老师用节奏的多声部让学生走进生活中的音乐,体会“艺术源于生活”的乐趣。全程以学生为主,通过听觉辨析、游戏互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愉快轻松地掌握学习内容。它以“小鬼”当家为主题,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感受、发现生活中的节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其中模仿厨房的节奏时,用“切菜”引出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2/4 X X ∣ X X ∣

    2/4 XX XX ∣XX XX∣

    2/4 X —

    ∣X -

    ∣

    二、情境导入,领略多声部学习的魅力

    【课例2】苏少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八只小鹅》

    活动一:情境导入,铺垫教学

    节奏练习。

    A: X

    X ∣ X

    X ∣∣

    呷 呷

    呷 呷

    B:XX XX∣XX XX∣∣

    呷呷呷呷呷呷呷呷

    (初步练习二声部)

    加上旋律,尝试合唱。

    节奏变化练习。

    尝试渐强、渐弱的变化。

    2/4

    XX XX∣ X X X X ∣X X X X ∣ X X X X∣∣

    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

    活动二:导学结合,学唱歌曲

    揭示课题,完整聆听。

    对比学唱,感受节奏和音乐表现力的异同。

    1=D 2/4

    1 5 ∣6 5∣ 54 32∣15 1∣

    1 - ∣6 -∣ 5- ∣5 4∣3 2∣1 5 ∣ 1-∣∣

    加上二声部伴唱。

    通过各种方法体验和对比部分乐句异同,唱准歌曲。

    合作体验,引导学生关注聆听和协作演唱。

    尝试用和谐美妙的声音完整表现歌曲。

    “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见《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这位老师一开始就用情境导入,将孩子们带入主题,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快速高效地熟悉了不同的节奏,在情境中引导学生用有弹性的声音模唱、表现由弱到强或由强到弱的音乐形象,不但让学生感受了声音的强弱特点,并且初步领略了简单的合唱表演的魅力,既培养了学生的表现力,还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课堂的最后用有趣的合唱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歌曲表现的热情,提升了他们对音乐审美的品味。

    三、二度创作,张开多声部学习的翅膀

    【课例3】苏少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游子吟》

    活动一:秋之声

    师:同学们好!你们还记得这首歌吗?(师轻声哼唱引出《小树叶》)

    师:从这首歌里,你都听到了哪些秋天的声音?如秋风、叶落……

    师:哦!秋风渐起的声音!听——秋风:

    4/4 6 - - -∣ 6 - - -∣

    Wu…………(引导学生一起模唱)

    还有枫叶落地的声音!听——叶落:

    4/4 66 0 66 0∣66 O 66 0∣…

    沙沙 沙沙

    沙沙 沙沙

    师:你们猜,老师听到了什么声音?

    师:小树叶离开了自己的妈妈,就像一位即将出门远行的游子要离开自己的家乡,老师听到了游子内心对母亲依依不舍的心声。接下来,我们合作一下,用秋风和片片落叶为这位游子送行!

    活动二:二度创作,聆听心声

    师:还记得这堂课开始,大家创作的秋风和落叶声的旋律、节奏吗?现在我們也来用它们为诗人送行,想一想,分别加在歌曲的哪里比较合适?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对于爸爸妈妈来说,世界上最美的声音是什么吗?

    师:孩子的远行牵着妈妈的心,我们将树叶的“沙沙”声改为心跳声“通通”,这样更能体现歌曲中的母子深情了。我们来尝试一下。

    师:我们之前曾经有一个“你唱我诵”的环节,让我们感受到了母子之间的深情呼唤与爱的回应,大家想一想,歌曲中哪一句最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应与感恩?

    生:……

    师:好,让老师听到你们爱的回应!

    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呈现一个由我们自己创作的冬日暖阳合唱版《游子吟》。

    课堂的一开始从学生熟悉的歌曲《小树叶》介入,让我充满疑惑,《小树叶》和《游子吟》两个完全没有联系的歌曲他会怎样引入呢?原来,他是由此引发学生对自然界音响的关注,通过想象、模仿、创造、演唱、合作、实践等方法,自然而然引出了一个二声部,为后面的歌曲教学做铺垫。

    课堂全程以“母爱”为主题,在唱好、唱美歌曲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对音乐编创的兴趣,能够让孩子在感知音乐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并做出相应的反应,既不超越新课程标准对3-6年级段歌唱能力的要求,又能让学生体会到歌唱的魅力。

    我相信,全场师生都被这位老师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所吸引,这样的课堂给我的感觉就是独一无二,他永远都陶醉在自己的世界,和孩子们融为一体,以学生为主,追求本真。

    四、合作探究,分享多声部学习的成果

    【课例4】苏少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欣赏课《司马光砸缸》

    活动一:师生问好,丰富节奏

    1)同学同学 你好∣老师老师你好∣

    2)同·学同学你∣下午 好∣

    3)同·学同学你∣下午 好∣

    听了很多版本的《司马光砸缸》,这位老师的确让我惊喜,看似普通的师生打招呼节奏练习,里面却藏着歌曲的主题节奏,不仅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又为接下来的教学打好了基础。

    活动二:舞一舞B段

    1)聆听B段

    师:在这样轻快活泼的“哐当”声中,故事开始了。

    2)读歌词

    师:老师用两种方法读歌词,听听,你更喜欢哪种?

    指导有节奏地读歌词。

    3)演一演B段

    学生分组设计动作。

    分享有创意的动作。

    合作表演

    活动三:奏一奏C段

    1)夸一夸司马光。

    师:聪明机智的司马光救出了小伙伴,你想怎样来夸夸他?

    2)聆听C段

    师:歌曲的C段老师是怎样夸奖司马光的?我们来听一听。

    3)练习伴奏

    4)出示碰铃、双响筒的伴奏谱,读谱,模拟伴奏

    老师通过唱、念、演、奏等形式,帮助学生建立多声部的合作意识,充分感受了多声部的各种表现形式,教学中通过合作探究,让孩子们分享多声部学习的成果,从而培养了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听音乐的习惯,激发和提高了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能力。

    低年级的多声部教学,可以不只局限于“唱”,要根据低年级的学情,用简单直接有效的方式,充分培养孩子们欣赏音乐的能力。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接受音乐教育、培养音乐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期的音乐教育的任务不是立即培养出伟大的音乐家,而是要培养能去音乐厅欣赏高雅音乐的人。

    参考文献

    [1]曹理.勤耕不辍必有收获——许卓娅《儿童音乐欣赏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论文读后[J].中国音乐教育,1992(2)

    [2]缪裴言.音乐课程实施:教学建议(一)——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之十[J].中国音乐教育,2003(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6:4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