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艺术特征 |
范文 | 【摘要】大量风格迥异、情感丰富的歌剧作品,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歌剧《白毛女》是新中国成立后所创作的第一部歌剧作品,具有宝贵的艺术价值,其中《北风吹》选段更是极为经典。本文将从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背景出发,基于对选段《北风吹》的音乐分析,浅析其艺术特征。 【关键词】歌剧;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822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1-0095-02 【本文著录格式】徐航.浅析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艺术特征——以《北风吹》选段为例[J].北方音乐,2020,01(02):95-96. 一、创作背景 这部1945年诞生于延安的大型歌剧《白毛女》,是在毛主席《延安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指引下,通过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师生改编而创作的。讲述的是杨白劳与女儿相依为命,却因高利贷被逼自杀,女儿喜儿因此被抢进恶霸黄世仁家,后逃入深山后头发全白,最终被八路军救出才得以申冤雪恨的故事。《白毛女》发源于秧歌剧,而新秧歌剧的题材内容广泛,并且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产斗争,同时赞颂了新社会给人民带来的和谐与完满。从某种角度来说,《白毛女》是一部以歌剧思维来构建的极具“现代化”审美特点的“新秧歌剧”。所以,歌剧《白毛女》在当时首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具有很好的教育作用。在之后的演出中剧本不断改进,日益完美这部作品后来也被改编成多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经久不衰。 咏叹调《北风吹》是整部歌剧中最脍炙人口的唱段之一,每个知道《白毛女》歌剧的人,听到《北风吹》自然而然就能联想到“喜儿”这一勤劳淳朴的人物形象。歌曲《北风吹》是由河北民歌《青阳传》改编而成的,虽然像一首地道的民歌,但这首作品有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在这部歌剧中显得贴合剧情,对主人公的角色塑造更加饱满、贴切和扎实。 二、音乐分析 (一)曲式结构特点 《北风吹》是三段曲式,乐曲的结构风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曲调不同,风格各异,表现的是“喜儿”三个层次的心理状态。 第一部分1-12小节,前奏是1-4小节,为分段体结构,乐句结构是“短”“短”“长”。第一句是5-6小节,第二句为7-8小节,第三句是9-10小节,第四句11-12小节:13-14小节则为小尾声。这一部分的乐句结构稍微特殊一点,这种结构让三段歌词的前后衔接的更加自然。第二部(15-37小节)分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15-17小节为间奏,为过渡乐句,有起承转合的作用。第一句18小节-21小节:为陈述句,语气平缓。第二句22小节-26小节:在第一句的陈述上发展。第三句27-32小节:为曲风格的转变。第四句33-37小节,为前后呼应,融合前后因素,构成了工整典型的四句型“起承转合”的结构。第三部分(39-45小节)是分段体结构。这两段歌词表现“喜儿”因为两件事情开心,所以这一部分较为活泼。后半部分节奏和速度变得更加急促密集,一小节一句。 最后两小节的尾声用来缓冲曲速,最后落在属音上。总的来说,这两个大乐句是在前乐句的基础上不断地变化。 (二)调式调性及节奏旋律特点 整个乐曲把河北梆子的音乐特点表达得淋漓尽致,高亢嘹亮。在调式调性各方面都展现了河北地区的音乐风格,而我国偏北地区的通常以徵调式来表现文化情愫,根据分析,我认为本首乐曲为具有强烈对比性的G宫七声徵调式。 第一部分这里的调性简朴自然,舒缓简单。徵调式具有明朗又稳定色彩,第一句和第四句的首音之间形成呼应,而这四句3/4拍加上“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结合尾音,则形成连续下行的趋势,营造了一个叹息的氛围,同时介绍人物场景,烘托音乐气氛,表现了“喜儿”期盼父亲回家又害怕被逼债的难过复杂、纠葛的心理;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不同的是旋律不再是叹息,而是在上扬后逐步下行,这部分“喜儿”表现更多的是对父亲的惦记和思念,所以情绪柔和一些。18-26小节用了很多的弱起和跨小节连线,增强了“喜儿”担憂的内心活动,在2/4拍里同时伴随出现附点和切分节奏,表达了“喜儿”对爹爹的惦念之心。第三部分旋律在开始就有一个四度的跳进,节拍变为4/4拍,节奏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前十六分和后十六分音符节奏,并且通过交替、变化把这部分的节奏节拍变得更加欢快,采用了高兴的基调,父亲平安回家还带回了红头绳,表现出喜出望外的激动心情。与第一部分凄凉担心的情绪对比,我认为这部分有这样的情绪转变,是因为北风和雪越大地主越不可能出来逼债,父女才有团聚的机会,所以“喜儿”的情绪才出现由忧转喜的变化。 三、艺术特征 (一)形象特征 在该曲中,“喜儿”这个角色是多元的、复杂的、互相融合的。通常可以将“喜儿”的人物形象理解成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喜儿”是一名受地主阶级榨取的农民的女儿,由于阶级的差别她的父亲敢怒而不敢言,只得逃避,以至于受尽了地主阶级的折磨也只能忍气吞声、不敢反抗,虽然“喜儿”遭受到旧社会的压迫,但是“喜儿”的身上依然有一种属于年轻人的青春气息,在歌曲的歌词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言语上表现出“喜儿”仍然有天真浪漫的小女孩的感觉,十分贴近人物形象;再进一步看,她就代表了当时广大农民阶级群体,国家尚未解放,地主阶级凶狠残暴、欺压群众,使得农民饥寒交迫、民不聊生。“喜儿”沿袭了父亲辈朴实、勤劳的特点,“喜儿”是旧社会的受害者,从对生活无限憧憬向往,变成一个无力控诉鬼一样的人。在经历了山洞的苦难后,强忍着悲伤与痛苦与敌人作斗争,在这时就体现了“喜儿”人物形象中的坚强,也因为如此的形象,不断地充实了“喜儿”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但她不胆小懦弱、不逃避,敢于反抗,这样才能让观众明确该角色的心理活动以及形象特点 (二)表现特征 由于《北风吹》选段是整部《白毛女》歌剧里唯一一处能表现出主人公“喜儿”浪漫天真性格的重要唱段,所以在演绎这一唱段时与后续唱段区别开,表现出强烈的少女浪漫感,得符合主人公人物性格发展逻辑,通过肢体语言,俏皮等生动的动作为角色塑造重要体现,撂鞭子、轻快的步伐等。即使生活艰辛也没能让她失去希望,对过年团圆有着美好憧憬,迫切希望和爹爹“杨白劳”过个平安年。同时为“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做铺垫,这一段的表演加上唱词一定要凸显她性格率直、爱憎分明。在《北风吹》中,“喜儿”等爹爹回家这个时候,她表现的是清澈透明稚嫩的,在期待中盼望着自己的爹爹早日回来,她的爹爹出去躲账八天,但他还没有回来,在故事背景的情况下,从语言的语调到小怪以及热切期待的故事的故事背景。歌手的情感表现不仅是声音技术的体现,也是歌词的内容、歌曲的主题,以及作曲家创作作品的背景和思想。 作为一部红色题材的歌剧,这个角色充满了悲剧色彩有着警醒世人的意味,当时一场重大的土地革命正在进行,又可以说这部歌剧就是为了推动土地革命发展而创作,在中国歌剧史上有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四、结语 歌剧《白毛女》作为我国新歌剧的里程碑,《北风吹》更是其中最为光彩夺目的一个篇章。通过上文对《北风吹》的分析可以发现,除了它本身根植于民族民间音乐内容以外,音乐内容与音乐形象的高度统一,更是它流传至今的最大亮点,其对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与研究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朱佳.孔笙电视剧创作中的音乐运用[J].当代电视, 2016(3). [2]胡士平.歌剧<白毛女>的魅力[J].人民音乐,2005(7). [3]贺敬之.白毛女[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4]朱佳.多维视角解读巴洛克时期音乐之特点[J].作家,2014(6). 作者简介:徐航(1995—),女,汉族,江苏人,硕士,辽宁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研究。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