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古典诗词与钢琴音乐的邂逅
范文

    【摘要】“诗中有乐,乐中有诗”。许多作曲家的音乐创作就是从诗词中寻得灵感,在钢琴音乐中不断注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创作出独特的具有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本文以徐振民先生的钢琴改编曲《题破山寺后禅院》为例,探究诗性在这首中国钢琴作品演奏中的表达。

    【关键词】题破山寺后禅院;古典诗词;钢琴演奏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6-0009-02

    【本文著录格式】吕笑笑.古典诗词与钢琴音乐的邂逅——以《题破山寺后禅院》为例[J].北方音乐,2020,03(06):9-10.

    徐振民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他在钢琴音乐创作领域颇有成就,《唐人诗意两首》就是徐先生在古典文学作品的启发影响下创作而成的。该曲的第一首是根据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改编而成,第二首是根据唐朝诗人常建的题壁诗《题破山寺后禅院》所作,作曲家直接采用典型的中国传统古典诗词《题破山寺后禅院》为标题,使听众对该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有更直观的了解。这首作品带有朦胧的音乐美感,乐曲篇幅不长,音乐结构布局合理,段落明晰,通过灵动的音乐线条勾勒出清幽空灵的意境之美。

    一、静以观心—禅意绵长

    此诗所表现的是佛教的一种空静观,蕴含着“万事皆空,万念俱寂”的禅学哲理。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勾勒出清晨旭日东升,阳光洒向虞山葱郁的林木,寺院生机盎然,朝气蓬勃的美好画面。此联中“入”和“照”用法极为巧妙,将远景刻画得出神入化,同时流露出诗人满心欢喜的情绪。文章开篇点题,恰到好处地将古寺美景之幽静表现出来,同时为下文近景的描绘打下基础;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禅房深藏在香气馥郁的花木丛中,幽静惬意。这一联的美在于诗人运用朴素自然的文字不仅将幽静迷人的禅院景色准确传神地表现出来,而且借景传意把深邃的思想内涵传达了出来。佛教倡导远离尘世惑染,返归于清净,无欲无求,而此禅院草木葱郁,花团锦簇,争先斗艳,委婉含蓄地表现出寺院僧侣们内心对美的渴望与追求,也在暗喻此禅院那份慈悲的胸怀;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承接颔联,诗人通过曲折的小路欣然发现禅院这片圣地,运用动静结合的景物描写来渲染佛门禅理涤荡人心。作者举目观望,翠竹环绕,葱郁的林木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耳边传来清脆动听的鸟叫声,禅房前一汪潭水清澈见底,泛起波光潋滟,令人心旷神怡。“空人心”对应着“悦鸟性”,空灵纯净的世界可以洗涤尘世间的嘈杂意念,让心灵得到净化,而“悦鸟性”蕴含了人的内心应该像小鸟般纯真,回归自然才可以保持初心、逍遥自在,真正得到自由。此联借山光、鸟儿、潭影这些意象,透露着佛教禅理感化人心、净化心灵世界的奇妙作用;尾联“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以钟磬之声衬托寺院的空寂幽静,此时的钟声已经远远超过它本有的报时功能,而被赋予了浓浓的禅学寓意,把人们带入清净澄洁之境,聆听这微妙的天籁之音,悠扬深远,寓意深长,回味无穷。这首古诗虽未出现“佛”的字眼,但却营造出带有禅诗韵味的意境。此诗融景、情、理于一体,頗有诗意哲理韵味,更能使人们心领神会。

    二、诗乐飘香—意境悠远

    此曲是一个五声调式所作的带尾声的再现单三部曲式。

    图示为:A+B+A1+尾声

    (1-11)(12-31)(32-44)(45-50)

    乐段A:由两个平行乐句a和a构成。全曲开头调性是在#F大调(#g商)上呈现,到第3小节开始转调,转到F大调的a角上,在乐句a(7—11小节)频繁地进行离调。右手以连续的四五度和声叠加,左手是一连串流动的三十二分音符,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平稳地进行,以很弱的力度将诗句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呈现出来。作者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暗含着佛寺的飘然出世、光辉普照,表现了诗人对佛宇的那份礼赞之情,同时营造出玄妙、朦胧、空灵的音响效果。第5小节巧妙地使用前倚音将旋律推到随后的四度和声并且快速下移,这里的音响效果像是在模仿清晨林间的鸟鸣声,清脆响亮。

    第10-11小节,右手以八度音平缓地上行,后变为三连音,有一丝紧张感之后逐渐松弛下来,此处为乐段A的结尾,正是为颔联诗人踏入寺庙后禅看到另一番景观所作的层层铺垫。

    中段B:也是平行乐段,由b和b两个乐句构成。调性开始在D大调,到了15小节开始转为F大调,从乐曲12小节开始到17小节,曲风突变,以小快板的速度进行。

    18小节—20小节,是一个连接句,调性为c小调,这里把诗句颔联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巧妙地表现出来,一层层地向我们展现出一个幽邃、神秘、清寂的意境,引人入胜,暗含了禅房深处不为人知的那份神秘感。21小节—23小节,音乐一直在降D大调上以十六分音符的六连音织体在进行,接着远近关系调的交替进行,最终结束在A大调上。

    24小节至中段B的结束,通过8次不断地转调,一连串的琶音上下起伏,描绘诗句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美丽景观。结尾处,第31小节运用带有倚音的跳音(见谱例5)将鸟鸣声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这两句诗别开生面,作为名句遂传千古。诗人通过对壮美的山光、悦耳动听的鸟鸣声、清澈见底的潭水这些景色的生动描写,将禅院清新优雅、幽静深邃的意境呈现出来,最后的“空”字写人心,透露着深厚的佛学禅理,更为妙哉!

    再现段A1:从32小节起,速度回归初始的慢板速度,采用了乐段A的动机,再现A乐段,在C大调上开始进行,中间多次离调,最终结束在#F大调上。诗句的尾联“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是对颔联的一个补充,进一步表现后禅院的寂静。此时,自然界的一切仿佛都静止了,唯独听到那悠悠古寺传来钟磬的泛泛余音,回荡在寺庙中。乐曲最后又回到起初四五度和声叠加平缓的进行,40、41小节出现长休止,留出更多空间让人们遐想与感悟。

    尾声:结尾的部分,45小节调性又回到乐段A的#F大调#g商调式上,节奏型与音型再现,首尾呼应。后三个小节左手持续保持低音,象征着作者在钟磬的余音袅袅中领略佛教所追求的空灵澄澈、纤尘不染的出世境界。

    三、诗乐交融—琴人合一

    《題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词寻求“诗意”与“神韵”,具有抒情含蓄、意在言外的特色。在演奏这首作品时,对音色变化的处理也是突出这首作品韵味和意境的重要因素;其次需要对触键方式、音色变化及踏板的运用等方面做到精细化的处理,运用外在的“指、腕、臂、身”等技巧,与内心的平和宁静相结合,做到“外动内静”,方可将诗中韵意从音乐中更好地表达出来。

    (一)触键的控制

    这首诗融情于景,缘物寄情,营造出空寂、恬静、朦胧的意境美。演奏触键时应以阴柔的水平触键为主,多运用指面触键和指尖触键两种方式。

    (1)指面触键

    在表现初日缕缕阳光的清新缥缈之感时,右手的和弦弹奏应做到指面有控制、有准备的地去触键,轻抚键盘,将上方旋律音清晰连贯地演奏出来。演奏过程中,宛如置身于空灵静寂的大自然中,感受轻薄的阳光挥洒在身上带来的丝丝暖意,心灵受到光的洗礼,更加平静祥和。尾联钟声回荡给人带来的虚幻空灵的意境,也应如此,指面以推摸式触键,发出极具纤细柔美的声音,同时具有穿透力,即使是最轻的音也要谨慎有思考地下键,有明确清晰的“点”,做到声声入耳,动人心弦。

    (2)指尖触键

    开头左手六连音伴着右手旋律奏出时,手腕轻提带动指尖轻快“划过”,如同初升的太阳睁开朦胧的双眼,泛着道道红光;格外注意的是,左手支撑的力量需由内向外,做到紧而不僵、轻而不虚。同样,演奏中段B部分的一连串十六分音符,指尖触键时,突出以四度音程叠加的上方旋律音,音与音之间要有一定的粘连性,运用手腕、小臂与手指三者相互配合,再将情感贯穿其中,给人带来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另外,在模仿鸟鸣声响时,触键时应短促且富有共鸣,使声音透明清脆悦耳。

    (二)音色的变化

    这首钢琴改编曲在于营造意境美——清新淡雅、空灵缥缈。全曲的力度变化在p-pp之间,没有出现一个f的标记,声音主要在弱的范围内去变化。例如全曲开头从“pp”到“p”,尽管都是弱,但是所表现的意象却不同,开头以pp的力度呈现,表现清晨太阳还未升起,只见氤氲的薄雾似一层白纱一样神秘、迷离,这时力度开始由pp到P,一缕晨光穿过雾气喷洒在尘世万物上,朝霞逐渐扩散,太阳缓缓升起,这时天完全亮了起来,这个过程中色彩变化是明显的,在“p”或“pp”的范围内,根据音乐要表现内容的需要,尽可能地展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对比性,在音乐色彩的虚实变幻中营造出作者所要表现的空灵、缥缈、忘我的朦胧意境,展现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独有的东方韵味。

    (三)踏板的运用

    在演奏钢琴作品时踏板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这首作品主要用到了延音踏板和弱音踏板。

    (1)弱音踏板

    开头就出现了“unacorda”的标记,使用弱音踏板。并非是在弱奏处使用,而是运用弱音踏板将音乐色彩区分出层次,同时通过不同的触键方法将音色变化在一定范围内,得到进一步扩大。但是在演奏弱音时不能完全依赖弱音踏板来弱化声音,需要通过手的重量来改变音色,同时取得最弱的音响效果。

    (2)延音踏板

    这首作品左手大多为延续性的低音持续。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要对脚踝加以控制,延音踏板要深浅交替地踩。中段B后院景物的描写,基本每组琶音换一次踏板,音乐如清泉般连贯流畅,踏板就需要踩得轻而浅一些,防止过多泛音的产生,只需在旋律音上点一下即可,使音乐线条更加清晰明亮。与此相反的是,结尾处对钟声回荡的演奏,此时踏板就应踩得深一些,让泛音在空气中荡漾,意境悠远深长、空灵澄净,多一些留白,让人回味、深思和遐想。

    在演奏这首钢琴作品时,琴人合一乃最高境界。只有从心灵深处感受到音乐、领悟到作品蕴含的哲理,方可从琴弦的振动中获得回响。

    四、结语

    徐振民先生创作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将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在创作方面大胆创新,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在运用现代创作技法的基础上,他没有一味地追随潮流,而是坚持自己的探寻道路,在东西方音乐创作问题上为我们如今的音乐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他的这首作品中,渗透出浓郁的东方韵味及深邃的思想内涵、深厚的艺术品味。古典诗词与钢琴音乐完美地融合,耐人寻味,可谓是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的精品佳作。

    参考文献

    [1]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8).

    [2]何冰.钢琴曲《题破山寺后禅院》的音乐分析与诗意想象[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文社会科学版),2012(1).

    [3]杨凌云.徐振民钢琴曲《唐人诗意两首》的分析与演奏提示[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2).

    作者简介:吕笑笑(1994—),女,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东窑头,中北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键盘表演。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