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帕格尼尼大练习曲第六首》演奏技巧与练习方法研究
范文

    【摘要】李斯特是伟大的浪漫主义音乐家,他创作的《帕格尼尼大练习曲》对后世的钢琴技术有着推动性的意义,因此对《帕格尼尼大练习曲第六首》进行研究是极有意义的。本文从该曲目的练习方法和演奏技巧分析,以期对练习李斯特作品可以从演奏方面提升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李斯特;帕格尼尼大练习曲;钢琴演奏;浪漫主义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6-0054-02

    【本文著录格式】梁泽恩.《帕格尼尼大练习曲第六首》演奏技巧与练习方法研究[J].北方音乐,2020,03(06):54-55.

    一、作曲家的简介

    李斯特(1811—1886),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钢琴家、作曲家、艺术家、作家。他是浩瀚无垠的音乐宇宙中最杰出的佼佼者之一,他用精湛的技术征服了听众,推动了钢琴的进程,将钢琴推向了“乐器之王”的宝座,开拓了钢琴演奏技术,并首创背谱演奏法,为后世音乐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他也是一位作家,同时期的另一位伟大音乐家肖邦去世后,他为肖邦书写了《肖邦传》纪念这位挚友。

    李斯特作为音乐史上不可取代的艺术高峰,留下了数量众多的作品,有《12首高级技巧练习曲》《6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旅行岁月》《华丽足尖舞》《弄臣》等。

    二、《帕格尼尼大练习曲第六首》的创作背景

    1831年,伟大音乐家李斯特受邀到巴黎进行演出期间,观看了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演奏会,激发了李斯特的灵感,创作了《李斯特帕格尼尼大练习曲》。

    《李斯特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一共有六首,其中《帕格尼尼大练习曲第六首》由一个主题和十一个变奏组成,每一个变奏的织体和形式都不同,此曲的演奏技术极为艰深,旋律优美华丽,音响效果气势恢宏,无论是触键、技巧还是音色,对演奏者来说都是极艰难的挑战。

    三、《帕格尼尼大练习曲第六首》的演奏技巧与练习方法研究

    (一)主题部分(1—24小节)

    主题部分在主属和弦中进行,乐曲一开头便用了跨度较大的双手琶音,主旋律声部突出在右手的最高音,在练习时可以放慢速度,多注意把位的练习。每个小节第一拍和第二拍的织体不同,要求的音色也不同,在演奏时需要注意音色的变化。第一拍要快、流畅地精准演奏琶音,并把重音落到右手的高音上,然后迅速改变音色;第二拍连贯且具有歌唱性地演奏出来,要有抑扬顿挫、横向的感觉。

    (二)变奏一(25—40小节)

    在这一变奏中,作家家将主题旋律放到了左手的低音谱号部分,织体与节奏相比主题部分变化尤为明显。四对三节奏是该段的主要难点,在练习这种复节奏时,准确地计算出左右手节奏对点练习确实是可行的,但笔者并不倡导,因为那需要把速度放到极慢,当速度回到原速时,不仅难以把对应方式演奏体现出来,而且容易导致不能清晰地弹奏。演奏者可以先借助节拍器将左右手练习至形成机械的肌肉记忆。在双手同时练习的过程中,因为右手的技巧相对困难、弹奏位置多变,而左手的旋律相对规律,应将注意力放至右手的弹奏上,左手大部分都依靠机械的肌肉记忆弹奏,如此练习直到能熟练而均匀地弹奏这种复节奏型。

    (三)变奏二(41—67小节)

    该段节奏规整,无太多变化,整一段的技巧难度并不高,只要注意演奏时的流畅度和交替左右手时的准确性即可。演奏时要求演奏者有画面感,想象低音大提琴低沉的声音,如沉闷的声音压抑在喉咙里萦绕,演奏者可以通过一些合适且不超过规则的自由速度增强歌唱性,使音乐更具有感染力。

    (四)变奏三(68—83小节)

    这一变奏气势宏伟,和声色彩丰富,演奏难度较高,要求演奏者具有良好的八度技巧与和弦技巧,切忌将声音弹得生硬、混浊不清。练习者在慢练的过程中,需要将重量都压在指尖上爆发出来,声音向外有张力地迸发,也就是反弹力要大,爆发力要强。弹奏时重音必须都落到拍点上,使节奏有律动性。由于这一段变奏的和弦跨度较大,如果遇到手不能完全够到和弦的情况,演奏者可以将其拆成分解和弦演奏,但需要注意演奏时钢琴把位的准确性。

    (五)变奏四(84—99小节)

    变奏四主要由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组成,主要旋律在右手高音进行,右手的大指应清晰地勾勒出中声部,左手依然在主属关系的和声中进行。在练习右手时,右手的手腕放松,指尖贴键,依靠手指第一关节的弹力“勾”琴键,把音色勾出来,弹奏出来的音色要有跳跃性。许多练习者喜欢把右手的高音全交给五指弹奏,笔者认为这容易影响钢琴音色的清晰度和鋼琴把位的准确性,应当在四五指的交替中弹奏高音,从而大量避免上述情景。在弹奏的过程中,可以把音乐想象成风吹动风铃发出的清脆声音,轻巧、灵动且动听,让十六分音符的弹奏更有律动性。

    (六)变奏五(100—115小节)

    在这一段变奏中,节奏在三连音和十六分音符中进行,左右手音程交替弹奏,在左右手交替的过程中,手掌撑住,每个小节的第一音下键深,爆发力强,注意手腕放松,音色不能生硬。关于这一段的音色要求和练习方法,可以参考变奏三的方法练习。第115小节可以做一个渐慢和渐弱,最后一个音轻巧地收掉,给予观众一些对后续音乐的期待感。

    (七)变奏六(116—131小节)

    变奏六的技巧主要是一些艰深的大跨度和弦技巧和八度技巧,难度比较大。练习者一定要把速度放到最慢,每一个和弦扎实地下键,保证音色饱满。在弹奏右手时,指尖贴键瞬间爆发,掌关节用力撑住,在准备弹下一个和弦的时候手不能抬高,尽量贴键找到和弦的把位。左手在用2、4指连续弹奏音程时,手腕放松,2、4指有力量地支撑着走,注意键盘把位的准确度。在练习八度时,手腕和手臂放松,手掌和指关节在弹奏的过程中保持好弹奏的框架,手臂放松地带动手掌击键。

    (八)变奏七(132-143小节)

    变奏七的节奏可以相对自由,但依然要在规则中进行。在这一段中,技术的难点主要是该段最后小节中右手快速弹奏双音的部分,练习者在练习过程中弹奏的双音一定要整齐连贯,保持两个音同时弹奏时的音色一致,弹奏时手腕手臂放松,指尖要有迅速抓取的感觉,并依靠手臂所带动的弹性迅速而准确地转移到下一个键位上。

    (九)变奏八(144-159小节)

    这一段双手八分音符交替的进行,音响效果更像是一串连贯的十六分音符,和弦极速地抓取和跳跃性较大的键盘把位都让难度变得困难。练习者要注重练习快速弹奏时的把位准确度,在练习的过程中,指尖迅速爆发,要有抓取的感觉,即每个和弦都有弹下后迅速抓取和弦离键的动作,让声音短促而有力,这些动作必须同步进行,且保证干净利落。

    (十)变奏九(160—175)

    在帕格尼尼本人的原作中,这一段是用勾弦的技法演奏的,灵动活泼,节奏感强。在李斯特的改编中则用跳音来模仿原作,故而在练习时需要轻巧地弹奏跳音。在触键时手指应积极主动,在这种跳音中同样要求指尖的弹性,指尖触键点不要大。演奏者也可以用弹奏断音的方式练习,但必须是轻巧灵动的,这一段的律动感极其重要,但同时节奏的律动感也是许多练习者容易忽视的地方,演奏者可以通过每个小节的第一个音(在装饰音后面的)弹成重音来解决这个问题。而关于弹奏这一段,同样要求有画面感和想象力,练习者可以把该段的音响效果想象成风铃或者马林巴的声音,同时多唱旋律,去追求更多的歌唱性。

    (十一)变奏十(176—191小节)

    变奏十的节奏是可以相对随性的,全段有四个声部,而难点在于初练者难以控制四个声部同时横向地清晰演奏,这就需要练习者将每个声部拆开,单独训练。右手高声部旋律在弹奏时,需要用尽量多的指腹慢触键,注意弹奏音色的深度。左手的难点在于持续连贯的1、2指颤音,练习颤音时,指尖立起来贴键,弹奏的深度在琴键的二分之一即可,由慢至快地练习,弹奏过程中指尖不能离开琴键,直到熟练掌握颤音技术后,再合手弹奏。合奏时,将颤音的音量控制得极弱,强调右手高音声部,四个声部之间要有很好的层次感。

    这一段要求的歌唱性非常丰富。而练习歌唱性,需要达到生理强度和精神强度的微妙平衡,练习者可以多唱乐谱,例如著名钢琴家郎朗在练习音乐之前,习惯将乐谱先唱一遍寻找感觉,笔者认为这不失为一种极好的方式。

    (十二)变奏十一(192—220小节)

    这是全曲的最后一段,大量的琶音技术、和弦技术、八度技术都使得这一段成为全曲技术最困难的一段之一。整一段的左手显得相当重要,第192小节到第199小节的音乐中,要将左手和弦弹成重音,弹奏八度时需要手腕放松,用手臂带动手腕形成惯性弹奏。在第200小节到第203小节中,主要旋律均在左手上,更需要演奏者将左手弹奏得清晰可见,突出主旋律。在第207到第214小节中,同样要求强调主题。弹奏这一变奏中右手部分时,练习者容易在密集的琶音跑动中不能很好地把握键位的准确度,练习者可以将三个音分成一组慢练,或者在练习阶段将节奏改成附点节奏练习。

    第204小节到220小节的终止,是一个A大调主和弦琶音,这就需要练习者有结实的基本功,同样可以将三个音分成一组单独训练,练习者也可以将《哈农练指法》这本基本功练习的书籍中关于琶音技术的部分多加以训练,以追求更好的演奏效果。

    四、结论

    通过以上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帕格尼尼大练习曲第六首》是一首动人心弦、铿锵有力的高难度练习曲、变奏曲,作曲家李斯特不但是出色的钢琴家、作曲家,也是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音乐改革者,演奏这种艰深的、高水平的乐曲,需要练习者多加练习各种基础技术和艰深技术,深究音色触键、深究画面感和歌唱性才能练习好的曲目,同时了解创作背景、深究作曲家的乐思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演奏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张梓昆.浅析李斯特《帕格尼尼大练习曲六》的演奏方法[J].艺术教育,2015(7).

    [2]何靖.长笛版《帕格尼尼第二十四随想曲》艺术特征与演奏诠释[J].艺术教育,2015(6).

    [3]刘潇云.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第六首演奏分析[J].北方音乐,2019(7).

    [4]邓育文.钢琴演奏技法研究[J].北京:中國书籍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梁泽恩(1999—),男,汉族,广东广州人,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7级音乐表演专业钢琴演奏方向优秀学生,师从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彭超教授、星海音乐学院李阳老师学习钢琴演奏。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5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