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个体化康复治疗在住院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范文

    丁娜

    

    

    【摘要】 目的 探究對住院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个体化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120例住院脑卒中偏瘫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 各6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 实验组应用个体化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分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 实验组运动功能评分(69.24±8.48)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78.24±8.7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2.36±2.61)、(58.24±8.61)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 实验组NOSIE评分(89.24±2.67)分高于对照组的(78.36±2.28)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治疗满意度为98.33%, 高于对照组的8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住院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个体化康复治疗切实可行, 效果较佳。

    【关键词】 住院;脑卒中;偏瘫;个体化康复治疗;运动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3.076

    脑卒中属于近些年患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 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差, 常存在偏瘫、失语等后遗症, 对患者自理能力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亦给社会、患者家庭造成了较大的负担[1, 2], 故目前临床治疗脑卒中不再局限于提高其生存率, 还注重对脑卒中后遗症及并发症开展针对性康复治疗。较多研究显示[3, 4], 尽早对各类慢性疾病、神经病变患者开展康复治疗有助于修复其神经功能, 对增强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故尽早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治疗十分重要。本院对住院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个体化康复治疗取得了较佳的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120例住院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 各60例。实验组患者年龄46~78岁, 平均年龄(62.52±5.74)岁;男34例(56.67%)、女26例(43.33%);体重46~87 kg, 平均体重(68.24±7.61)kg;病因:36例缺血性卒中, 24例出血性卒中;偏瘫情况:32例左侧, 28例右侧。对照组患者年龄45~77岁, 平均年龄(62.48±5.99)岁;男33例(55.00%)、女27例(45.00%);体重44~86 kg, 平均体重(68.18±8.18)kg;病因:35例缺血性卒中, 25例出血性卒中;偏瘫情况:30例左侧, 30例右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者应用常规治疗, 即遵医嘱给予患者对症药物治疗(如降脂、抗血小板、改善脑循环、控血压、降血糖等疗法), 同时, 康复治疗师结合患者康复情况指导其进行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起坐训练、步行训练等, 对于存在吞咽功能、发音功能障碍的患者, 可对其开展吞咽、发音训练等。

    1. 2. 2 实验组 患者应用个体化康复治疗, 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开展康复治疗, 具体如下。

    1. 2. 2. 1 病情评估 患者入院后, 康复治疗师主动下到其病房, 了解患者病情, 并对患者偏瘫情况、坐/立平衡功能、肌力分级、吞咽功能、发音功能等进行评估, 结合评估结果制定当前功能状态下的康复治疗方案, 评估1次/周, 并结合评估结果调整康复治疗方案。连续干预3个月。

    1. 2. 2. 2 治疗实施 对于早期患者, 可给予其生物电反馈治疗, 即选择SUT-500超声脑血管病治疗系统(频率设为20~1000 Hz, 强度为0~120 V)开展治疗, 分别于患者患侧肱二头肌、股四头肌起止点放置上肢电极、下肢电极;对于中期患者, 可对其开展强制性运动疗法,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限制健侧肢体活动, 如可对患者进行用筷、持杯、握球、写字、坐立、步行训练等, 注意运动难度应超过患者运动能力;对于后期患者, 结合患者恢复情况开展肢体综合训练、肢体功能缺失强化训练, 如肩外展训练、肘伸展训练、伸髋训练、屈膝训练、翻身训练、行走训练、上下楼训练、负重训练等, 并对相关穴位(上肢:合谷穴、外关穴、手三里穴、曲池穴, 下肢:环跳穴、悬钟穴、阳陵泉穴、解溪穴、风市穴、昆仑穴、足三里穴)实施针灸干预, 以刺激神经电活动;治疗20~30 min/次, 2次/d, 5 d/周。对于存在吞咽功能、发音功能障碍的患者, 可对其开展吞咽、发音训练等。在治疗期间, 可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 对于存在心理障碍的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 如多向患者讲述预后良好的病例或邀请预后效果较好的患者进行现场宣教, 引导其聚焦在喜欢的事情上等, 并重点向其讲述积极心态对病情好转的有利影响, 促使其自主调节不良心态, 积极配合康复治疗。连续干预3个月。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NOSIE评分及治疗满意度。

    1. 4 判定标准

    1. 4. 1 运动功能评分[5] 选择四肢简化Fugl-Meyer 评分量表(上肢、下肢总分分别为66分、34分, 总计100分)进行评定, 评分越高, 即运动功能越好。

    1. 4. 2 生活自理能力评分 选择科室自制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量表(总分100分)进行评定, 其中, 完全依赖:0~20分;中度依赖:21~60分;轻度依赖:61~90分;完全自理:91~100分。评分越高, 即生活自理能力越强。

    1. 4. 3 NOSIE评分[6] 选择NOSIE量表进行评估, 计分制为0~4分, 对患者社会能力、个人卫生、社会兴趣、精神病表现、迟滞、易激惹进行评价, 共30个题目, 总分越高, 即康复效果越好。

    1. 4. 4 治療满意度 选择科室自制问卷(满分100分)进行评估, 对治疗内容、治疗结果等指标进行评定, 其中, 差评:<60分;中评:60~80分;好评>80分。治疗满意度=(中评+好评)/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干预前后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对比

    干预前, 两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对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实验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 2 两组干预前后NOSIE评分对比 干预前, 两组NOSIE评分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实验组NOSIE评分(89.24±2.67)分高于对照组的(78.36±2.28)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2. 3 两组治疗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治疗满意度为98.33%, 高于对照组的8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患病率增加, 脑卒中患者数亦明显增多, 而脑卒中易对机体的中枢神经产生一定损伤, 从而促使其神经功能受损, 进而导致患者语言功能、运动功能障碍[7, 8]。现代康复理论认

    为[9-12], 中枢神经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尽早开展康复治疗干预有助于重组大脑功能, 对恢复受损神经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但由于每位患者脑卒中部位及病情严重程度有所区别, 故偏瘫程度亦有所不同, 因此, 为保证康复效果, 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开展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

    本研究对住院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个体化康复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这主要是由于个体化康复治疗具有较好的个异性, 康复治疗师可结合患者实际病情为其制定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 从而有助于保证康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且在实施康复治疗过程中, 除对患者实施康复治疗外, 还注重开展心理疏导工作, 不仅有助于避免肌肉萎缩现象及增加关节活动度, 对改善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具有较积极的影响, 还可缓解康复期间的负面心理, 使其以较良好的状态配合康复训练[13-15]。研究发现, 大部分患者经个体化康复治疗干预后, 其肌力及运动能力获得显著改善, 效果较佳。

    此次研究显示, 干预前, 两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对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实验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前, 两组NOSIE评分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实验组NOSIE评分(89.24±2.67)分高于对照组的(78.36±2.28)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提示采取康复治疗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运动能力, 还可增强其生活自理能力, 对提升患者生活满意度具有较积极的影响。同时, 数据显示, 实验组治疗满意度为98.33%, 高于对照组的8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提示对患者开展个体化康复治疗更有助于增加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 间接说明个体化康复治疗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 对住院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个体化康复治疗切实可行, 效果较佳, 值得各医院采纳。

    参考文献

    [1] 魏海棠, 彭涛, 杨露, 等. 肉毒素局部注射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性足下垂的治疗效果观察. 山东医药, 2017, 57(27):55-57.

    [2] 高春华, 黄晓琳, 黄杰, 等.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4, 29(4):351-353, 366.

    [3] 董均成. 芪龙胶囊联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的效果. 广东医学, 2018, 39(z1):256-258.

    [4] 彭蕾, 陆小伟, 陶彤, 等. 神经康复治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 37(17):4214-4215.

    [5] 王广洲, 任明芬.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肌电F波的变化与运动障碍的关系.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9, 26(4):419-422.

    [6] 郭瑞, 刘悦. 强化肩胛带训练及早期康复治疗对经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6, 28(3):92-95.

    [7] 芦雪峥, 李欣欣, 田楠, 等. 运动想象训练联合有氧运动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作用.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 10(3):66-70.

    [8] 赵一瑾, 黄国志, 谢笑, 等. 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训练的临床研究.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4, 29(5):442-445.

    [9] 钟毓贤, 周维金, 刘金玉, 等. Athos智能运动服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治疗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重庆医学, 2018, 47(14):1896-1899.

    [10] 王万宏, 徐朦婷, 李琳琳, 等. 绳带疗法对偏瘫患者步态和生活质量的疗效观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43(2):195-198.

    [11] 王成秀, 杨凤翔, 邹伟庚, 等.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和失语症康复中的作用.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9(4):48-49.

    [12] 贾澄杰, 张宏如, 倪光夏, 等. 头针加音乐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随机对照研究. 中国针灸, 2017, 37(12):1271-1275.

    [13] 王盛, 郭川, 龚晨, 等. 自制偏瘫步行矫正带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伸肌协同偏瘫步态的运动学及时空参数影响.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8, 40(10):740-744.

    [14] 张振山, 阴炳侠, 关丽梅, 等. 中医针推综合方案床旁康复治疗脑卒中急性期偏瘫的临床研究.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8, 33(1):51-53.

    [15] 梁天佳. 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8, 35(7):1026-1028.

    [收稿日期:2019-11-1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