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文化生态学视域下环境对光山花鼓戏的影响 |
范文 | 【摘要】生态环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一片土地。光山县地处信阳,与湖北接壤,是中州文化和楚文化的融汇区,被誉为“歌舞之乡”。光山花鼓戏在其独特的生态环境背景下生存。目前,导致光山花鼓戏逐渐衰落的问题根源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植根的文化生态环境恶化所产生的。笔者试以文化生态学为视域,探析光山花鼓戏在大别山北麓地理环境下的生存缘由,解读地方文化生态对光山花鼓戏的孕育和滋养、中州文化和楚文化交融对光山花鼓戏的作用和红色文化对光山花鼓戏的映射,进而提出我们若要保护光山花鼓戏此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应从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着手进行改善的观点。 【关键词】光山花鼓戏;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G122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0-0079-02 【本文著录格式】金鹭.文化生态学视域下环境对光山花鼓戏的影响[J].北方音乐,2020,05(10):79-80. 据史料记载,光山花鼓戏于清代产生,是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古老剧种。2006年,光山花鼓戏被列入河南省省级非物质遗产名录。2014年,光山花鼓戏又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名录。1952-1957年期间和1980-1984年期间是光山花鼓戏发展的两个黄金时期。但目前光山花鼓戏却不复往日光辉,正面临着失传的局面,光山花鼓戏的发展与其生态环境的变迁有着密切关联。在此,笔者试以文化生态学视角分析生态环境对光山花鼓戏发展的影响进行一些探讨。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对光山花鼓戏的孕育 坐落在信阳市中部的光山县,其生态环境条件和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是息息相关的。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条件都为光山花鼓戏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便利的生态基础。光山地处河北、河南、安徽三省的交汇区,北临淮河水,南依大别山。光山县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14°31′50″-115°10′45″,北纬31°37′6″-32°11′40″。亚热带北部季风型潮润的气候、依山傍水的地理位置,使光山县拥绝佳的生态环境条件。笔者分别从光山县的气候条件、水文条件、自然人文景观等多方面自然条件来进行介绍。 (一)光山县的气候条件 气候因素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气候对光山花鼓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可以说,光山花鼓戏的形成既离不开适宜的地域气候条件的孕育,同时,光山花鼓戏也是光山人民对气候的直接感应面。光山县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交接地带,属于热带北部季风型潮润、半潮润气候,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由于光山县四周环山,峰峦叠翠对外来冷空气的阻隔,因此在冬季,光山县的最低气温要明显高于同纬度地区。从气候方面来看,与周边地区相比,光山县光能资源较为丰富,年均气温约15.4℃,年均日照时数2042小时,无霜期长约226天,气温日较差大(年平均气温日较差10.7℃),无霜期长(226天),雨水充沛(年降水量1027.6mm,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17天)。 (二)光山县的水文条件 光山县不仅气候条件適宜,而且水资源也非常丰富。光山县境内属于淮河水系,其境内密布白露河、潢河、寨河等淮河一级支流。 光山花鼓戏在当地人民日常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淮河以北的地理位置因其常年多雨、湿润温和的气候条件和水文条件非常适合发展渔业。据说光山花鼓戏最早的形态“花会玩灯”就与当地人们举行的祭祀活动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习俗有关。光山花鼓戏由民间小调、花会舞蹈的基础上演变而来,随着在其启蒙时期有“打五件”,民间称为“打龙船”的阶段演变而来,演出形式由群众担起彩船并伴以演唱。我们从其启蒙阶段的形式上可以得出光山花鼓戏的生存和捕鱼和其他生产、劳作活动相互依存的推断。如果缺少捕鱼和其他生产、劳作活动,就不会出现光山花鼓戏“打龙船”的演出形式;倘若没有“打龙船”的演出形式,也就不会有流传并发展的花鼓戏。 (三)光山县的自然人文景观 光山县独特的气候、水源、山丘等自然条件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就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如前所述,光山县北临淮河水,南依大别山,县内河流纵横、水源丰富。光山县是春秋时期的古弦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这里有1983年出土的春秋时期的黄君墓葬,有北齐天宝年间兴建的古刹净居寺,有纪念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养粹亭和司马井,还有分布全县的三台八景等名迹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同时,也是红色革命老区根据地之一,老一辈先烈的足迹遍及这里的山山水水,从悠久的历史文化到红色革命文化,壮丽多姿,吸引着古今中外的大量旅客前来观光,同时也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生态环境对光山花鼓戏发展的影响 生态环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土壤,先前已有部分学者对生态环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方面的问题及现状进行了研究。我们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文献可以看出大多数研究者选择从历史文化、社会发展的视角来对光山花鼓戏的发展进行探究,但鲜有学者从生态环境方面来入手对其影响和发展进行研究。结合我国儒家音乐理论专著《乐记》中“音乐是由人与环境融合而生”的观点,大致来说,音乐是由人结合所处于的生态环境所外化形成一种艺术,而光山花鼓戏也是萌生于其特定的环境之中的必然产物。 (一)生态环境对光山花鼓戏的孕育和滋养 由于光山的地理位置原与湖北接壤,花鼓戏起源于光山,随着数代人的提炼、加工逐渐走向成熟后,向其周边接壤地区辐射,扩散成带有地方特色的变体。地方文化差异增加了其外在传播力,满足一定的地理环境交通便利条件更使其具有扩散力。光山花鼓戏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光山作为交通枢纽的地理位置条件便利,长期以来流行在豫东南、鄂东北、皖西一带,不仅是豫南花鼓戏中的一枝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山花,同时也是横跨鄂、豫皖、三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融汇了地方特色的戏曲艺术形式。 据史料记载,光山在古代农业和林业十分发达,在百姓安居乐业,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下,人们开始注重精神文明的发展,推动了当地民俗文化的发展。由苏轼在《仇池笔记》中“光、黄人二三月群集讴歌”的描写可见,光山人民热爱音乐、其乐融融的景象。河流、山丘不仅是地理空间,也是光山人民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光山人民适应生态环境以务农、渔业劳动维持生计,正因如此,他们常会在辛苦的生产劳动中,以自娱自乐的减压方式,边做边唱,一来消除疲惫,二来鼓足干劲。由此创造了独具乡土气息的“山歌”“田歌”“花会舞蹈”,光山独特的生态环境为这些艺术形式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些艺术形式在发展中逐渐交融,光山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迎神祭祀成为了孕育光山花鼓戏的沃土,使其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光山花鼓戏的生存和生态环境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的存在便是生态环境与音乐相融合的最好证明。 (二)生态环境对光山花鼓戏风格的影响 光山的生态环境条件不仅会对当地居民的性格和风俗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人们作为艺术的创造者,其性格和风俗直接作用于艺术类型、风格及体裁。例如,曲调婉转的江南小调、豪迈的东北伐木号子、高亢的青海花儿等,它们的艺术风格都带有不同的地域特色。光山县位于信阳,其自然、地理条件虽与周边地区不尽相同,但大体上还与信阳地区的生态环境特点相符。与信阳人民的性格一样,光山人民的性格特点是正直善良、热情好客、勤劳朴实。这些性格特征也在光山花鼓戏的唱腔中得以体现。在光山花鼓戏的唱腔中,生角高昂激烈,旦角含蓄内敛,净角粗犷雄壮,丑角幽默诙谐,末角浑厚明快,唱词多为十字句和七字句,演员使用光山方言进行演唱。据《乾隆光山志》中“乘剧余兴……一唱百十应”的记载,便可看出群众对光山花鼓戏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十分喜爱。由此可见,光山花鼓戏的艺术风格是受生态环境影响下创作者的性格所决定的。 (二)红色文化对光山花鼓戏生存的浸透 大别山地处江、淮、河、汉之间,跨鄂、豫、皖三省边界,在历史中是兵家必争之地。光山地处大别山北麓,在我国革命历史时期有显赫的军事地位,随着军事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为了鼓舞战士们的斗志,光山境内曾有过不同的戏曲活动。在党的领导下,这片紅色土地上的人民前赴后继,为革命作出很大贡献,在历史上焕发着灿烂的光辉。为了革命的宣传需要,诞生了红军剧团、宣传队、地灯班(光山花鼓戏形成的阶段)、音乐队等革命文艺组织。 光山花鼓戏在这片红色文化沃土的浸染下,衍生出强烈的“抗压迫性”,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光山人民受到外敌侵略时创编红色剧目、英勇地投身于抗敌宣传中,也体现在当其遇到生存压力与挑战,为延续光山花鼓戏对内进行革新。总而言之,红色文化的浸透既是光山花鼓戏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也是使其永不衰竭的精神源泉。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光山物产丰富、交通便利的环境条件为光山花鼓戏的孕育和传播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环境基础,光山丰富多彩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动为光山花鼓戏的贴上了地域化特色的标签。因此,生态环境对光山花鼓戏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无论是其孕育基础、艺术风格再到未来发展的方面,生态环境的作用都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环。光山花鼓戏在其发展中受到了地理条件、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三方面的影响。在其发展中每一次的变化都与这一方水土的生态文化环境有着密切关联。生态环境选择了光山花鼓戏,同时,其也从环境当中汲取大量的养分,这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长过程,也是其与生态环境之间深化关系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美)朱利安·H·斯图尔德,潘艳,陈洪波译.陈淳校.文化生态学[J].南方文物,2007(2):107-109. [2]孟凡玉.关于区域音乐研究的几点思考[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2. 作者简介:金鹭(1993—),女,汉族,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出生地河南省信阳市,研究生毕业,助教,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