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应用民族音乐学对乡村学校音乐教育的启示
范文

    【摘要】乡村学校的音乐教育因为缺乏师资、教学设备不足等诸多因素发展缓慢甚至止步不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和音乐教育工作者做了很多努力,但收效甚微。文章认为乡村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理念应充分与应用民族音乐学理论相结合,在“多元——本位”中寻找自身优势,提倡乡村学校把乡土音乐作为音乐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乡土音乐教学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师资匮乏的问题,还可以保护和传承乡土音乐。

    【关键词】乡村学校音乐教育;乡土音乐;应用民族音乐学

    【文献标识码】J60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0-0223-03

    【本文著录格式】鲍明伟.应用民族音乐学对乡村学校音乐教育的启示[J].北方音乐,2020,05(10):223-225.

    一、乡村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问题

    改革开放40以来,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在受到重视并快速发展,音乐师资和学校音乐教学设备不断发展和完善,音乐教材以及音乐教育理论研究成果丰硕,可谓成绩斐然。“但同时问题也较为严峻,突出表现是:城市基础音乐教育迅猛发展,农村基础音乐教育非常滞后甚至止步不前,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基础音乐教育呈现出严重不平衡且日益扩大化的态势。”[1]如何在城乡均衡发展音乐教育,尤其是如何发展乡村学校音乐教育,是当今音乐教育界的一个重大课题和难题。

    乡村学校的音乐教育相比城市学校的音乐教育存在着诸多劣势,如:缺乏音乐师资、缺少音乐教学用具、校领导和师生对音乐课重视程度不足等,这些问题成了制约乡村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近几年国家对乡村学校的基础设施投入大量资金,学校硬件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就笔者曾经走访过的安徽省宿州市来说,近5年,宿州市辖区乡村学校的音乐教学用具和教学环境都得到了很大改善,学校添置了钢琴、电子琴、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可以基本满足音乐教学的需要。

    但由于缺乏师资,宿州市辖区乡村学校音乐教育发展依然缓慢甚至止步不前。当地教育管理部门为了培养和吸纳乡村学校音乐教师,三管齐下,推出了一系列政策:1.每个乡村学校派教师在寒暑假期进行音乐师资培训。2.针对大学毕业生推出特岗教师政策,大学毕业生需参加特岗教师考试,考试通过者听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安排,到乡村学校担任音乐教师,工作满三年后享有事业编制。3.对城区教师的职称评定政策进行硬性规定,欲晋升职称的教师必须到乡村学校支教1年以上。从以上三点来看,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为乡村学校师资的政策性保障做了很多工作。

    然而,即便如此,宿州市辖区乡村学校音乐教育发展依然缓慢,据笔者观察,上述三方面的师资管理政策,并没有从本质上提高乡村学校的音乐师资水平。具体分析如下:1.对于乡村教师而言,对参加音乐师资培训大多不感兴趣,只是多加了进修门课,多承担了些教学任务罢了,由于缺乏配套的音乐教学激励措施,乡村教师音乐师资培训多流于形式。2.针对大学毕业生的特岗教师政策而言,确实可以吸引大学生到乡村学校工作,但由于乡村学校师资匮乏严重,有一些学校连最基本的语文、数学教师都缺乏,部分音乐专业毕业生到了乡村学校后,并没有充分的开展音乐教学活动,而是承担了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的教学任务。此外,乡村学校的管理者美育意识不足,由于历史原因,多年来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惯性很难在短时间改变,即便音乐教师没有担任其他学科的教学任务,音乐课也经常被语文、数学等课程占用或者代替,所以特岗音乐教师充分发挥并不能作用。3.针对城区教师的职评政策,由于职称晋升名额数量极其有限,部分教师见短期职评无望,对到乡村支教也没有了动力,甚至陷入了更加消极的工作情绪之中。

    由以上几点分析可见,乡村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已到了瓶颈期,音乐教育发展形势并不乐观。具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底,我国总人口共有14.0005亿,其中,城镇人口8.4843亿,占比60.60%,乡村人口5.5162亿,占比39.40%,乡村人口数量依然庞大,要解决乡村学校音乐教育有很大难度。从理论研究视角看,要在解决乡村学校音乐教育问题上有所突破,仅仅在音乐教育学视野中研究问题是不够的,结合其他音乐学科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势在必行。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民族音乐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可以给予诸多我们启示。

    二、应用民族音乐学对乡村学校音乐教育的启示

    试问:音乐教育学和民族音乐学有什么共同之处?音乐教育应该怎样从民族音乐学中获得启示?在笔者看来,它们最大的共同点是:研究对象——人。沈洽在其文章《以人为本的多元—本位音乐教育——基于人类学和民族音乐学视角的思考》中提出:“这里我强调了人类学和民族音乐学(通常又称‘音乐人类学)的视角。这不仅因为它是我的专业,更主要是因为人类学的终极关怀正是人的本身,是人性的完善和发展,它同我的音乐教育尤其是国民音乐教育(做人)理念最为契合。”[2]所以,乡村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应充分借鉴民族音乐学的理念和方法,开阔思路,大胆创新,并以此为契机破除乡村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瓶颈。

    上文总结了乡村学校音乐教育的一些劣势,那么乡村学校相比城市学校在音乐教育方面有没有优势呢?当然有!笔者认为:乡村的乡土气息和自然环境就是鄉村学校最大的优势。乡土气息造就了乡土文化,而乡土文化孕育了绚丽多彩的传统民间音乐。我国乡村的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受外界影响相对较少,在乡村保留了丰富的传统民间音乐。大自然造就了人类的栖居之地,是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创造的源泉,乡村学校远离城市的喧嚣,亲近大自然,这对音乐的感悟和创造都很有益处。民族音乐学的研究视野一直关注着乡村,关注着传统民间音乐。

    民族音乐学(Ethnomusicology)既是一个学科,也是一种方法论。民族音乐学在我国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学术成就卓著,其影响力还在不断的扩大。民族音乐学对音乐教育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1.在理论方面,美国民族音乐学家博厄斯(Boas)的“文化价值相对论”,其破除了欧洲中心论思想,民族音乐学研究进入了“多元”的时代,对整个音乐学学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在“本位”上,博厄斯并没有说清楚,说明白。沈洽指出:“所谓‘本位,说到底就是一个‘我字,一个作为历史、社会、文化产物的‘我。‘我有大、中、小之别。这里强调的是:作为文化(民族)认同意识的‘大我,社会游戏规则中的‘中我和自身独处时的‘小我。”[3]音乐教育不但要强调多元,更要强调本位(自我)。

    2.在研究方法方面,美国民族音乐学家梅里亚姆(Marriam)提出从“Music in culture”到“Music as a culture”再到“Music is a culture”,倡导音乐研究扎根到特定的文化中,这给乡村学校音乐教育找到自身发展方向带来很大的启示。

    三、乡村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路径

    (一)对东山小学的走访调查

    为了探寻乡村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笔者走访调查了东山小学。东山小学校长杨建斌表示:该校成立于1952年,坐落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龙山镇东山村,校园内有附属幼儿园。小学共有6个班,每年级各1个班。此外,附属幼儿园有2个班,每班各有学生20人。学生方面,东山小学共有学生336人,其中,五年级有学生72人,一年级有学生43人,学生的各年级人数的逐年递减,生源逐渐外流。教职员工方面,小学共有教师17人,并无专职音乐教师,幼儿园共有教师3人,有1名音乐专长教师。近几年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县教育局为学校购置了两台电子琴,一台电钢琴,一个综合活动教室,具备史实音乐教学条件。师资方面,有两位教师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但乡村学校的师资不足,语文、数学等科目的教师也很缺,因此,学校并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师。杨校长说,东山小学这种情况在皖北地区的乡村学校普遍存在。

    从东山小学的调查情况可以看出,学校的教学设施可以基本满足音乐教学的需要,但在师资配备和音乐教育认识上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音乐师资问题是制约乡村学校音乐教学的主要因素,乡村学校师资的匮乏使音乐教学难以正常开展;其次,教师和管理者对音乐教育不够重视。这两方面因素成为乡村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障碍。这需要我们打开思路,因地制宜,对乡村学校音乐教育进行改革和推进。

    (二)对乡村学校音乐教学路径方法分析

    作为民族音乐学的下属分支学科,应用民族音乐学(Applied Ethnomusicology)近几年在我国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从其学科范畴角度来讲,主要涉及两方面工作:一是针对传统音乐的记录、保存、复兴及展演活动;二是针对上述活动的路径与方法展开理论层面的总结、批评与研究”[4]。张天彤认为:“最贴近民族音乐学现实应用的两个方向: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二是高校专业音乐教育,这也就是意味着保护与传承。”[5]而笔者认为,传统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不应仅仅着眼于高校,在中小学校做会更有意义,也更有效果。

    1.乡村学校音乐教育发展应充分吸收“文化价值相对论”,找到自身的优点,避免陷入到向大城市方向发展的“进化论”漩涡之中。乡村学校要发展音乐教育,应该先问自己有什么,而不是缺什么。

    乡土音乐深深的扎根在乡土文化之中,乡村学校应充分开展乡土优秀音乐的教学。首先,开展乡土音乐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意识,通过对家乡音乐的学习和演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责任感;其次,更容易得到家庭支持,乡村中的留守儿童和老人较多,老年人对乡土音乐的兴趣较中青年要高,这对学校乡土音乐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家庭环境,为学校和家庭联合开展教学提供了条件;再次,更容易开展社会参与活动,乡村的传统习俗传承较城市更完整,如果孩子们通过乡土音乐的学习,可以参与到乡村传统音乐活动之中,不但推动了学校乡土音乐教育,还可以传承和发展乡土音乐。

    2.关于音乐师资,可以“就地选才”,本地区的乡土音乐需要找本地区的乡土乐手来教。乡村学校可以寻求当地的教育和文化主管部门的帮助,或者直接在本村寻找优秀乐手做为学校的乡土音乐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的解决音乐师资的问题。当然,学校音乐课并不只有乡土音乐的内容,德育类音乐和世界音乐也必不可少,但在乡村学校中,把乡土音乐作为乡村学校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更容易实现。这需要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重新探讨学校音乐课程与教学和国家音乐课程相关政策法规的协调性问题,做到国家、省和地方音乐教育的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

    3.促进城乡学校之间的音乐教学交流。城市学校在“多元”方面(世界音乐教学)有优势,而乡村学校在“本位”方面(乡土音乐教学)有优势,通过城市学校和乡村学校的交流,可以让城、乡学校彼此取长补短,在不断交流中促进“多元——本位”的音乐教育发展。这正是应用民族音乐学理论给乡村学校音乐教育的启示。

    笔者呼吁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建立城市和乡村学校一体化发展的交流机制,通过现代化网络教学设备、实地学习交流等方式,推动城、乡学校音乐教育的协调发展。日趋成熟的校园网络化建设给城、乡一体化音乐教学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一方面,乡村学校可以分享到城市学校标准化的音乐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城市的学校也可以从乡村学校吸收乡土音乐资源。通过这种城、乡一体化教学机制,学校音乐教育将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四、结语

    现阶段的乡村学校音乐教育发展虽然不乐观,但只要我们打开思路,在多元中树立本位,在本位中发展多元,乡村学校要善于充分发掘本土的音乐教育资源,开辟乡村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新路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族音乐学研究者的田野脚步从未停止,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脚步也在不断迈进……

    参考文献

    [1]刘琨.当前城乡基础音乐教育发展之比较研究[J].艺术教育,2007(6):42.

    [2]沈洽.以人为本的多元—本位音乐教育——基于人类学和民族音乐学视角的思考[J].音乐研究,2012(3):7.

    [3]沈洽.以人为本的多元—本位音乐教育——基于人类学和民族音乐学视角的思考[J].音乐研究,2012(3):8.

    [4]郝苗苗,梁輝.西方应用民族音乐学的演进与发展动态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5(2):89.

    [5]刘芳.多元并置,融合重构——“中国民族音乐学反思与建构学术研讨会”记述[J].音乐时空,2016,508(5):9.

    作者简介:鲍明伟(1985—),男,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中国音乐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7:2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