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简析罗伯特·穆辛斯基的《奏鸣曲作品29号》
范文

    

    

    

    【摘要】阿道夫·萨克斯于1840年发明了萨克斯管这件乐器,距今已经过去了170多年。170多年以来,众多优秀的作曲家为萨克斯管谱写了不少经典的作品,其中罗伯特·穆辛斯基的《奏鸣曲作品29号》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为萨克斯管所谱写的作品。在20世纪,以勋伯格代表的作曲家创作了不少无调性音乐,推动了无调性音乐的发展,这首《奏鸣曲作品29号》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罗伯特·穆辛斯基作为20世纪最有名的新古典主义作曲家之一,拥有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热衷于创作的罗伯特·穆辛斯基于1970年谱写了这首为中音萨克斯管和钢琴而作的《奏鸣曲作品29号》。

    罗伯特·穆辛斯基的这首《奏鸣曲作品29号》分为一快一慢两个乐章:一乐章是庄严的行板,二乐章是精力充沛的快板。演奏者在演奏这首作品时需要有力的气息支撑、手指的灵活度和超高音的演奏能力。

    【关键词】罗伯特·穆辛斯基;《奏鸣曲作品20号》;作品分析;演奏技巧分析

    【中图分类号】J623.3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0-0017-02

    【本文著录格式】梅松.简析罗伯特·穆辛斯基的《奏鸣曲作品29号》[J].北方音乐,2020,05(10):17-18.

    一、罗伯特·穆辛斯基的简介

    罗伯特·穆辛斯基(Robert Muczynski,1929-2010)是一位波兰籍的美国钢琴家和作曲家,1929年3月19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市。在他5岁的时候,他的父母发现了他在音乐上独特的天赋并送他去学习钢琴,罗伯特·穆辛斯基从此开始了跟音乐息息相关的一生。罗伯特·穆辛斯基于1947年考入芝加哥德保罗大学,跟随沃尔特·克纽菲(Walter Knupfer)学习钢琴,跟随亚历山大·齐尔品(Alexander Tcherepnin)学习作曲。最终圆满完成学业,于1950年获得音乐学士学位,1952年获得音乐硕士学位。

    罗伯特·穆辛斯基于1953年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首作品《第一交响曲》,1954年受到路易斯威尔管弦乐团(The Louisville Orchestra)的委托创作了《第一钢琴协奏曲》,在那之后,与路易斯威尔管弦乐团保持着长期的合作。罗伯特·穆辛斯基于1958年在卡内基音乐厅首次展演了自己的钢琴作品,并于同年7月与指挥家尼古拉·马尔科(Nikolai Malko)和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演出自己的《第一钢琴协奏曲》。罗伯特·穆辛斯基的一生不仅仅致力于钢琴演奏和作曲,还十分注重音乐教育,他在创作与演出的同时,也担任着诸多高校的教职工作。1955-1956年,他回到母校德保罗大学(DePaul University)教授作曲、钢琴等课程;1956-1959年,他离开德保罗大学加入了位于爱荷华州的洛拉斯学院(Loras College)并担任音乐学院的钢琴系主任。在20世纪60年代,罗伯特·穆辛斯基以常驻作曲家和作曲系主任的身份在亚利桑那大学(University of Arizona)的音乐学院任职,直至1988年退休。在罗伯特·穆辛斯基创作的超过50首已出版的作品中,《奏鸣曲作品14号》为长笛和钢琴而作(1961)、《奏鸣曲作品29号》为中音萨克斯管和钢琴而作(1970)和《时间片》为单簧管和钢琴而作(1984),这些曲目至今仍然是演奏家们在音乐会中常用的乐曲。他的作品也经常在美国、欧洲、远东、澳大利亚和墨西哥的演出节目中出现。他的管弦乐作品曾由芝加哥交响乐团、辛辛那提交响乐团、华盛顿国家交响乐团、图森交响乐团、明尼苏达管弦乐团以及其他国家乐团演奏(为萨克斯管还写过一首《协奏曲作品41号》。他的晚年生活一直和他的搭档哈利·阿特伍德(Harry Atwood)居住在图森(Tucson),2010年病逝,享年81岁。

    二、《奏鸣曲作品29号》的作品分析

    第二届世界萨克斯管大会于1970年在美国召开,罗伯特·穆辛斯基受大会邀请,为坦特·基纳斯顿(Tent Kynaston)谱写了这首《奏鸣曲作品29号》(Sonata for Alto Saxophone and Piano Op.29),它是当时为萨克斯管和钢琴而作的经典作品之一,至今很多演奏家还时常在音乐会中演奏。

    罗伯特·穆辛斯基的《奏鸣曲作品29号》(1970)是一首具有20世纪新古典主义且带有一定奏鸣曲式性质的萨克斯管作品,它并不像常规的奏鸣曲一样,本身只有一快一慢两个乐章,且没有明确固定的调性,乐曲中的主题在不同调性上来回游离变化。

    罗伯特·穆辛斯基的《奏鸣曲作品29号》第一乐章为庄重的行板(Andante maestoso),第一乐章分为A呈示部——B展开部——再现部三个部分,主题a为全曲的主要动机,这一材料奠定了整曲的风格与基调以及核心动机——附点节奏与连续的十六分音符。

    B展开部从 第30 小节开始,伴奏声部和萨克斯管声部进行很好的连接,现有的伴奏声部对该部主题进行引奏。展开部与呈示部对比,展开部的乐句明显通顺流畅,不再重点强调附点节奏,而是连续的音符小范围内上下行跑动。

    再现部是对主题a进行了上行二度移位,省去了主题b,是一种缩减再现的形式。再现部的材料由材料a的变化而来。

    第二乐章为充满活力的快板(Allegro Energico),与第一乐章形成鲜明的对比,全曲在不同拍号之间不停地来回切换,拍子的不停变化导致了节奏重音也跟随着不停地改变位置,使乐曲的律动感大大增强,丰富了乐曲的表现力。第二乐章只有副部主题B的一次再现,在结束部分反而还有新的材料出现。这首作品有着古典作曲技法的痕迹但又不是完全遵循古典乐的创作,与传统的古典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给演奏者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罗伯特·穆辛斯基的作品往往将传统音乐与现代技法融会贯通、合而为一,由于他的创作受不同方面的影响,所以他的音乐中时常能发现一些俄罗斯风格的色彩元素,像《奏鸣曲作品29号》 中通过改变重音的位置成功勾勒出爵士节奏的特征。

    三、《奏鸣曲作品29号》的演奏技巧分析

    第一乐章的a主题部分(见谱例1)由12小节连续的旋律线组成,旋律此起彼伏犹如波涛般连绵不绝,主题旋律的走向上下交替进行。演奏者需要划分好换气口,不要破坏每一个乐句的整体性和如波涛般的连贯性。例如第一次换气可在第3小节第3拍前半拍降B音处换气,自身气息比较短的情况下可以在第6小节第2拍连音线结束处第二次换气。之后在第8小节降E音连音线结束时断句(见谱例1处红色箭头所标注),我们还需要注意力度变化。

    穆辛斯基的《奏鸣曲作品29号》还有一大难点就是超高音的演奏(见谱例2),我們在练习超高音时要注意选择合理的指法,由慢至快地反复练习,还要注意音准和音色。

    指法选择: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罗伯特·穆辛斯基的《奏鸣曲作品29号》的作曲家简介、作品曲式和演奏技巧等方面作了分析,使我们对这首作品有了深刻的认识,也让我们能更好地演奏这首作品。

    参考文献

    [1]李淼.论Sonata for Alto Saxophone and Piano Op.29 1970——罗伯特·穆钦斯基演奏分析上,一乐章[J].艺术教育, 2015.

    [2]李晓婧.穆钦斯基《六首前奏曲》Op6和声分析[J].当代音乐,2018.

    [3]丁咛.罗伯特·穆钦斯基《中音萨克斯管奏鸣曲》演奏技法分析[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8.

    [4]赵大光,张磊.论萨克斯管演奏中的气息与技巧[D].长春:吉林艺术学院,2018.

    作者简介:梅松(1985—),男,仁寿,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萨克斯管演奏。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1: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