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职公共音乐课程微课教学模式探究
范文

    

    [摘 要]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已经进入到关键期,微课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比传统课堂教学更具有优势,微课以其主题突出,资源多样,短小精悍,使用方便等特点成为高职公共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资源。本文系统阐述了微课的发展,并结合高职公共音乐课程教学特点,提出了高职公共音乐课程微课教学模式的设计流程,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公共音乐课程;高职;微课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0)04-0019-02

    [收稿日期]2019-12-17

    [作者简介]王洪雅(1988— ),女,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体育艺术系讲师。(郑州 450005)

    高职公共音乐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1]。音乐课程作为艺术范畴的课程对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现实的意义[2]。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教学设备和信息化技术在音乐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微课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以其丰富灵活的教学手段,有效提高了高职院校公共音乐课程的教学水平和信息化教学建设,在未来的信息化教学改革中将成为音乐艺术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3]。

    一、微课教学模式概述

    微课(Micro-lecture)一词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David Penrose教授于2008年提出的[4],他认为微课是一种以构建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2011年微课在国内首次被提出,2012年华南师范大学和凤凰卫视联合推出了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微型课程[5]。随着时代的进步,移动网络宽带技术、视频压缩传输技术、视频分享网站技术的快速应用普及,可视化的视频信息传输技术在微课常态化应用上成为了可能,也为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思路[6]。

    微课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定深度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新兴的数字教育资源,以其主题突出,资源多样,短小精悍,使用方便等特点将教学信息化与专业课程进行整合,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便捷、更加有效、更加有趣[7]。

    高职公共音乐课程微课教学模式是在传统公共音乐课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既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有着较大的区别。微课教学模式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实现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教学形态,设计更为高效的教学活动,打破了傳统课堂对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让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自定步调进行学习和练习,真正实现分层化、个性化的学习,使课堂上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变成了通过各种导向性教学活动进行知识内化的新模式。微课的使用能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完美结合,使学生能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选择学习的内容,并对课程学习内容做出及时评价和反馈,教师也能在线与学生进行交流,掌握学生学习进度,及时总结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促进和完善教学方法,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微课教学模式在高职公共音乐课程中的具体实施

    高职公共音乐课程是让学生在充满美感的音乐中,去体会和感受音乐的形式美和内涵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欣赏音乐的兴趣,丰富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精神世界,培养具有发展创新思维的综合素质较高的技能型人才[8]。基于微课教学模式的特点,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归纳总结出适合高职学生的公共音乐课程微课教学流程,具体如下:

    在以微课为核心的教学环境中,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利用信息化技术有效组织教学传授知识,从而建立新的微课教学模式(图1)。

    (一)课前互动——在线学习,设计教学方案

    在整个公共音乐课程微课教学模式中,根据课程需要将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点以音频、视频、动画、教学课件等形式,整合成生动形象符合学生学习的微课,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工具自由选择时间进行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完成知识的了解和传授过程。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还能引导学生以“提问、讨论、展示、游戏、问卷、考试”等多种互动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让整个课堂不再盲目和被动。

    在公共音乐课上课前,教师将课堂中所要涉及的知识点、微课、视频等加入到课前预习环节,学生通过网络公共平台开展学习,通过课前预习和对知识点的初步了解,对课堂学习目标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教师也可将课堂中所需的音频资料在课前推送给学生,这样既能节省课堂教学时间,也能让学生提前感知和欣赏音乐并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查阅资料,深入了解和感知音乐。此外学生还能借助网络公共平台及时和其他同学或者教师进行互动学习和解疑答惑。

    (二)课中内化——多元方式,突破教学难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前网络公共平台上学生集中反映出来的薄弱环节,积极调整教学策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和协作学习将知识潜移默化地完成内化。针对公共音乐课程中的教学重难点,在课堂中巧妙运用音频、视频和图片等微课素材进行有时效性的展示,变抽象枯燥的知识形象具体化,既符合现代信息化教学的要求,也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分析总结,让学生在做—想—说—学—练—思中快乐学习,真正实现“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思、做中改”的教学策略,充分体现教师诱思、学生乐动的趣味课堂。在课堂上不能完成所有教学项目的同学,可以在课后继续完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公共平台上的微课和各种教学视频帮助自己独立解决各种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也可以跟其他同学或教师进行互动交流,进一步完成知识的内化吸收。

    (三)课后评价——有效评价,验收教学实效

    微课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教学评价体系应从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微课教学情况评价、教学互动情况评价、学生评价。

    微课教学情况评价主要评价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微课运用是否系统、完整、合理,相应的教学设计和任务目标是否配套齐全。

    教学互动情况评价包括课上课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況,通过网络公共平台访问量、提问量以及师生回答率等指标进行考核评价。

    学生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客观了解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及课堂参与程度,同时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也反映了学生对微课教学模式的认可程度。

    最后,教师还应及时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不断完善和提高,这对后期的教学过程将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

    总 结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学模式改革,将微课教学模式运用到高职公共音乐课程教学中,打破了传统教学以抽象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学科化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能设计和制作微课,并积极指导学生观看和学习,实时掌握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以备在课内交流探讨。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养成了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好习惯,课内也能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中掌握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手段,真正成为知识的主动获取者。同时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也为教师展示自己的才能和个性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必将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注释:

    [1]刘五华.公共艺术(音乐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5.

    [2]张 凯.高职公共类音乐课程设置研究——以湖南省六所高职院校为例[D].湖南农业大学,2015.

    [3]徐震宇.高等教育音乐专业信息化进程中的微课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03(09):190.

    [4]Shieh,Davi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J].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9,23(02):1—13.

    [5]吴 婵.关于微课对优化高校教学效果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3(10):17—18.

    [6]苏小兵,管珏琪,钱冬明,祝智庭.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7):94—99.

    [7]邵 华.微课理念引导的高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成人教育,2014,34(05):99—101.

    [8]曹 靓.音乐微课教学新模式探讨[J].黄河之声,2016(17):43.

    (责任编辑:张洪全)当代音乐·2020年第4期黄细英: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5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