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刘天华二胡曲创作中的对话思维探析
范文

    林晨

    [摘要]

    在当今时代,刘天华的二胡曲旋律创作将中西方结合起来,使其具有极强的对话意识。即便是对话意识存在于现当代二胡创作之中,它仍然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在调式音列材料有序运用中,他的创作更是巧妙地将其进行排列、组合,从他的不同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调式音列材料也有着不同的音极集合形态和调式音列线条。无论是通过他的重复音型还是音区变化,这些现象都是在调式音列思维之上的体现。因此,通过研究刘天华二胡曲旋律创作中的调式音列思维,我们能够从中解读他创作的奥秘。

    [关键词]二胡音乐;旋律创作;调式音列思维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0)05-0153-02

    刘天华先生创作的二胡作品中的对话意识表现在他将中国的民间音乐与西方的音乐相结合,为专业二胡音乐创作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当然,刘天华先生的对话意识还存在于雅俗共赏的审美之中,他在此进行两极对话,将其渗透在传统文化的精神、音乐创作之中以及审美方面,在刘天华之后的二胡音乐创作者大多受他的积极影响。由于所处的环境、时代都不同,也能看出他们之间的变化。刘文金等不少从事专业音乐创作的作曲家和一些非专业的演奏家,都能从刘天华的创作意识之中得到不少经验。

    一、二胡曲创作中的对话意识传承

    刘天华的对话意识在刘文金的创作中得以传承。相比之下,刘文金更加注重他的雅俗共赏、中西结合以及选择性地借鉴其创作方法,创作了不少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音乐作品。可以说刘文金在学习刘天华音乐创作方法之后,也将二胡音乐创作推至了一定的高度。王建民的二胡音乐创作同样与刘天华一样,具有极强的对话意识,他创作的题材使二胡音乐作品表现力得到充分发挥。在日趋多元化的环境之中,专业的二胡音乐创作已经凸显出了对话意识,在新世纪中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随着水平不断提高,曾经困扰一些演奏家的问题也迎刃而解。王建民的二胡音乐创作之中不仅体现出了对话意识,还突出了“生成”意识,它的题材使二胡作品偏离了传统民族音乐素材,不断创新,不断突破。对于他来说音乐艺术继续流传延续下去,需要自身的创新突破以及向前发展。可见,他更加重视音乐的写作,无论是赋予挑战性的,还是具有演奏技巧或者关于语言方面的写作,强烈的对话意识是王建民创作的重点之一。

    从刘天华到刘文金到王建民,他们的创作无一不靠对话意识,他们是现代二胡专业创作的专家代表,更是将对话意识秉承延续的代表。将中西方结合起来的音乐创作并不是一种无厘头的想法,而是与对话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二胡曲旋律创作中的调式音列对话思维

    (一)调式音列的音级对话形态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二胡音乐的创作逐渐通过调式音列对话思维进行创作,这是基于传统性新的启发和思考。从另一个角度来研究刘天华在二胡音乐旋律专业创作中的调式音列对话思维,通过“音级集合”来分析。“从刘天华二胡曲的音阶结构和宫调关系来看,他的旋律创作是以中国传统音乐三种七声音阶形态之一的下徵音阶为基础,强调五正声,是一种七声框架内的五声性旋律思维。”[1]他通过研究分析十二平均律中的纵、横音结构关系,来展开对现代二胡音乐更加深层全面的分析,也对于我们研究作曲家的专业创作有着深层基础。我们可以用“音级集合”来审视刘天华的二胡音乐作品,我们可以看出它们在《苦闷之讴》中不同的体现和各自的形式,这些作品的写作用“音级集合”的原则来分析,了解其中所有的创作细节,这些都完全可以解释。在“衍展”的过程之中,旋律对话到一起形成了“三音列”,它们在音乐节奏下聚集运动,表现出了强烈的推动性和积极反响。这也就是刘天华的调式音列对话思维,在调式音列中的音级集合形态,在他的作品中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调式音列对话的同源性和双重性

    在二胡音乐的专业创作之中,同源现象也是十分常见的,许多专业作曲家的作品中都可以发现。当然在刘天华先生的作品如《月夜》和《除夜小唱》中都可以发现相同的音乐细胞和同源现象,那就是“三音集合”。如果我们仔细聆听两首曲子,我们不难发现,含在其中的精神境界也是十分有影响力的。将刘天华极具代表风格的音乐作品创作延续下去,也就是说把“三音集合”延续下去。在两个具有不同音乐主题的音乐作品之中,包含了“三音集合”的核心,这也就是说形成了我们音乐作品之中的同源性,而正好是这一种同源性,让我们通过那些音乐作品表现出来的主题音调感受到作曲家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在刘天华的二胡音乐中,我们可以看到音乐旋律的清晰性,也正是这种情绪性使音乐旋律构成一条旋律线。在刘天华先生的作品《月夜》之中,D音与E音相互交错,構成了旋律上方的线条,而F、D、E三音则是构成了在旋律下方的线条。我们可以从刘天华先生的音乐作品之中看出他的旋律创作的魅力,已经将二胡的技巧完美地表现出来了。刘天华先生在调式音列思维之中,巧妙地将各种音乐组织在一起,形成各种各样的线条,最后又编织成一曲优美动听的旋律,为听众营造一种唯美的气氛。

    (三)调式音列对话思维中的“衍展”和分割

    “衍展”是传统的旋律发展方法,它的表现具体在调式音列对话思维中的活动,同时也有可能会加入一些新的材料使音乐发展。而刘天华二胡音乐创作之中,巧妙地将调式音列材料完成分割、衍展、组合,从中就可以看到不同作品的音乐线条。刘天华先生在他的二胡音乐旋律专业创作之中,继承了我国民间的传统,同时也借助于西方的技术,形成了民族音乐特色。“衍展”的创作方法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音乐创作旋律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之中运动,也可以在调式音列环境之中运动的同时,加入一些新的音乐材料,从而使音乐发展起来。这种“衍展”的方法是建立在调式音列思维之上的。刘天华二胡作品之中巧妙地运用了“衍展”的方法将他创作的旋律以朴素自然的特色灵活运用出来,犹如行云流水一般动人清澈。

    “刘天华成功的创作实践是建立在他宽厚的知识结构、开拓的思想观念和创新性思维基础上的。”[2]在刘天华的作品《月夜》之中,我们可以看到音列运动之时,创作家以及作曲家内心深处的精神境界。在“衍展”的过程之中,旋律对话也会形成独特个性的节奏,从而呈现出清纯优美的旋律线条,也正是可以表现作曲家的二胡曲旋律专业创作思维。在旋律“衍展”的过程中,“三音列”的聚合也形成了极强的运动性和推动作用,将不同的音乐材料分割再组织起来,呈现给听众的思想感情会更深厚。

    三、二胡曲旋律创作的对话意识的生成原因

    (一)旋律创作的对话意识源自文化哲学

    对于二胡音乐创作,任何作品都不能离开其对应的文化,无论是在审美方面还是在精神境界方面。对话意识脱离不了文化哲学,二胡旋律创作离不开对话意识,而对话意识是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通过文化哲学的渗透,开始二胡旋律创作思维,主导他们的音乐活动。起初我国传统的文化哲学对于音乐艺术方面有着很大的积极影响,辩证性思维是一般人的思维模式,人们习惯将复杂的问题一分为二地思考和解决,但是道家哲学和儒家哲学把不同事物的不同属性分为对立的“两极”,两极之间在形成互相的对话意识,从而达到新的事物的平衡状态。在艺术方面的问题使人们的思维方式都是有对话意识和辩证性思维的特征,这也正是我国哲学对于音乐艺术方面创作的渗透。思维反映着心理活动,艺术活动需要靠思维方式来进行创作。二胡音乐旋律的创作的对话意识与文化底蕴和思维方式相关联。

    二胡音乐创作秉承的对话意识恰巧反映出哲学辩证性思维以及心理结构。无论是儒家的教育思想还是道家的教育思想,都在推进美德教育。采取中西方结合的方式,在文化的碰撞之中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就有了关于音乐理论的变化。当然刘天华先生也受其影响,在辩证地看待中西方音乐结合时,他认为我们借鉴西方的音乐文化并不是抄袭,而是将中国特有的精粹与西方的时尚潮流结合起来,开辟出一条新的音乐道路。可见刘天华先生的思维方式切合了儒家哲学以及中国“对话意识”的精神境界。在刘天华先生秉承“中庸”之道的思想之后,音乐艺术方面也开始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对于专业音乐旋律创作的原则,要随时调整创作方法,以便于之后听众对于音乐艺术的享受和热爱。对待不同时代音乐的态度,可以说是“以古持今”,改造旧的礼乐。在刘天华先生的音乐作品创作之中,对话意识是他的主要原则和合适的创作方法,他在中西方两个不同的艺术风格的对话之中,寻找更加合适的创作理念,也为我国传统的音乐艺术方面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发展方向。

    (二)对话意识的历时性和共时性

    对话意识不是当今时代才挖掘出来的,而是在我们国家历史发展中就贯穿始终。从历史来看,现代专业的二胡音乐创作的中西方融合和“兼容并蓄”再次复现。专业的音乐创作之中不能秉承固定的创作方法以及全盘吸收西方的文化精神,我们要和西方结合进行中西对话,“兼容并蓄”共同发展,当然,无论是从传统文化音乐元素还是民族音乐乐器之中,我们都可以看出中西方结合之后的典型特征。中庸是一种精神,它显示着中国人独特的对话精神以及哲学思想,它也包含着文化之中强大的整合力,也对于刘天华先生之后的专业二胡音乐创作产生了极大的积极影响。本文认为创作思维在于中国文化哲學,它终将离不开我国传统文化的联系。在历史上音乐艺术的兴盛时期,不同事物之中的不同属性展开对话精神,民族文化之间共同和谐相处,这都对之后的专业音乐创作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古至今,中国人特有的对话精神就一直贯穿始终,为二胡音乐的专业创作提供了固有的精粹,这就形成了对话意识的历时性。当然,即便是我们存在许多失败的作品,但是在这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之中,一个崭新的艺术音乐风格体系将会展现在我们面前,成为中国音乐的新传统。

    注释:

    [1]胡志平.刘天华二胡曲乐音形态分析与探讨(上)[J].黄钟,2007(03):16.

    [2]胡志平.刘天华二胡曲乐音形态分析与探讨(下)[J].黄钟,2007(02):54.

    (责任编辑:崔晓光)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2:5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