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贝多芬的晚期生活与音乐创作 |
范文 | 丁多 [摘 要]众所周知,路德维西·冯·贝多芬(1770—1827),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钢琴演奏家,其一生创作题材广泛,尤其对古典音乐体裁的创新贡献极大,同时又发展了奏鸣曲和交响乐的曲式结构,被后人称为“交响乐之王” “乐圣”。在他短暂的生命中创作出了丰富而又伟大的音乐作品,不同的时期都有其不尽相同的音乐创作风格,尤其是后期晚年的艺术作品达到了他创作生涯的巅峰。因此,分析贝多芬晚期艺术作品的特点和创作动机,对鉴赏其音乐作品具有极大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贝多芬;晚期生活;音乐创作 [中图分类号]J6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0)06-0086-02 我国对于贝多芬的研究处于缓慢发展阶段,尤其是对其晚期风格作品研究较浅,国内大多学术研究成果认为其晚期给人呈现出一种迥然不同的风格,甚至称其为“集古典之大成,开浪漫之先河”。其音乐创作以古典音乐为主,并随着社会变革和个人经历的增加不断丰富作品内容,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成为音乐史上浪漫主义风格的创始人。贝多芬作为德国伟大的作曲家,其创作的钢琴奏鸣曲实际上连接了古典主义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其创作初衷并非要向世人证明自己的音乐才华,而是完全随心而作,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古典音乐的束缚,可以说是钢琴艺术史上的奇迹。 一、贝多芬艺术创作历程 贝多芬的音乐创作突破了传统音乐的形式结构,采用动机型主题与动力性思维,使音乐表现出非凡的气势和力量;同时,贝多芬还创建了功能体系上的变音节奏,使之成为其后期音乐创作的主要风格。贝多芬从青年时期开始创作钢琴奏鸣曲,直到晚年时候,其音乐创作已经形成鲜明的风格,有专门人士将其作品明确地划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不同阶段。由最初的初步形成自己的风格特性到之后进入发展关键期再到创作的低潮期,整个历史过程都与其自身经历和思想观念的变化有着密切联系。 (一)早期音乐创作 贝多芬早期音乐创作主要靠自学,从1792年到1802年,这十年间,是其创立自己风格的时期,主要包括钢琴奏鸣曲、弦乐四重奏、交响曲以及钢琴协奏曲等作品,其中钢琴奏鸣曲带有当时流行的古典主义风格印记,反映出莫扎特、海顿对其的深远影响,但也已经显露出他与众不同的音乐风格和独特性,比如《c小调奏鸣曲》《c小调悲怆》等作品,均有一种独特的阴郁,反抗意味隐含其中。在形式上,许多奏鸣曲采用了乐章风格而非典型的古典奏鸣曲风格,部分则开始运用谐谑曲代替小步舞曲乐章。此外,贝多芬早期室内乐创作中,在句法上,弦乐四重奏、钢琴三重奏等作品都频繁出现许多非常规的转调,甚至结构上的特殊设计也都十分大胆与特别[1]。 (二)中期音乐创作 贝多芬中期音乐创作是从1802年到1815年这一时期,这一时期正值欧洲启蒙运动爆发时期,社会倡导思想自由、个性发展,反对封建传统、宗教束缚。这些思想耳濡目染地影响着贝多芬,使其开始明白对真善美的呼唤与对假丑恶的抨击,世界和平成为贝多芬中期音乐创作的主题思想。同一时期,法国发生资产阶级大革命,当时的贝多芬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革命,贝多芬的政治思想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其音乐作品也是在这社会动荡中产生的。比如《第三交响曲》《第五交响曲》以及《第五钢琴协奏曲》等,其中弦乐四重奏的创作,在莫扎特等人的基础上有了较大发展,增加了许多慢板乐章的沉思性质,色彩变化更为突出,标志着其音乐创作进入关键时期。 (三)晚期音乐创作 贝多芬的晚期音乐创作主要是1814年到1822年之间。这一时期,贝多芬仅创作了5首作品,但是这些作品却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比如1819年出版的《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作品106,是其所有作品中最艰难、最庞大的巨作,他的晚期創作就此展开,在音乐风格上,完全脱离了传统形式的束缚,不仅坚决恢复到古典曲式的刚正严谨,而且在对音响材料的深刻挖掘和抽象提炼中,体现出一种义无反顾和一意孤行的极端风格。也正是因为这首作品,奠定了贝多芬此后作品的创作方向,写出了最后剩下的几部作品,每一部都堪称经典。终于,在《第九交响曲》的创作中贝多芬达到了个人事业的巅峰。这部作品基于贝多芬对社会信仰危机的深刻思考,企图在拿破仑时期政治复辟和欧洲文化衰退的不利环境中,重申人类欢乐友爱、平等团结的社会理想。 二、贝多芬晚期艺术创作特点 贝多芬创作晚期正值欧洲大陆较为黑暗的时期,这一时期由于他经历了社会过多的黑暗因素,对社会和人生又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此时的他在创作作品时,已经逐渐弱化了前期的张扬和浪漫,反而讲求更为实际的理念。 (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贝多芬是连接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风格的音乐家,其创作主要是在古典传统基础上,带有音乐逻辑感,强化了抒情效果。比如钢琴奏鸣曲《月光》这一作品,首先从慢乐章开始,贝多芬将三段曲式先以柔板形式展现出来,然后再用三连音和弦配好和声。正是利用这一背景,再由带附点的小动机引出乐曲的主题思想,充分体现出贝多芬音乐作品的秀丽、清雅的浪漫风格,给无数听众的心灵增添了优美高贵的浪漫体验。此外,贝多芬晚期作品中,除了英雄主义风格以外,更加注重朴实民族风,简洁大方、自然贴切是其晚期创作的主旨,在他的晚期弦乐四重奏作品130中,更是融入了咏叹调、宣叙调等形式,篇幅宏大,加之作者独有的个性及自由特点,使其作品的浪漫色彩极为浓郁[2]。 (二)具有哲学思维 贝多芬晚期处于思想低谷期,创作以沉闷、抽象为主,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联系。其晚期作品的伟大不仅在于音乐风格上的变化,而且还在于其作品中蕴藏着的哲学思维。晚年的贝多芬逐渐远离喧嚣,独自过着隐居生活,这时候的他开始思考人生哲理。贝多芬自己曾有一句名言:“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在其晚期创作的作品中,浪漫、自由形式居多,内容上则表现为幻想、沉思以及联想,这些内容成为晚期贝多芬创作的主要风格。比如他在1816年发表的声乐套曲《致遥远的爱人》,是开德奥浪漫主义声乐套曲之先河的作品,也是贝多芬创作的唯一一部声乐套曲,不仅表现出贝多芬纯熟的作曲技艺,而且也是首创的连环式架构创作风格,为欧洲的艺术歌曲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