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古琴名家査阜西的琴学活动及其贡献述略 |
范文 | 刘小萌 [摘 要]古琴名家査阜西自童年初识古琴,一生便与其为伴。无论身处“乱世”,还是新中国成立,査阜西的琴学活动从未停止。从习琴、打谱、组织成立民间琴社,到资料搜集以及古琴艺术传播,査阜西都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关键词]査阜西;琴学;活动;传播;贡献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0)07-0001-03 提到中国近现代以来的琴学发展,査阜西是怎样都绕不开的一位琴学大家。除了在琴乐琴器本身的传播传承上做出贡献外,更重要的是,对于推动历代琴学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琴人琴曲的调查等琴学活动的开展,都起到了奠基性和引领性作用。可以说,他是我国近现代琴学史上承接“传统琴学”以及启迪引领“现代琴学”的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 一、童年成长初识古琴 査阜西的一生跨越了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他生于《马关条约》签订的1895年,此时的旧中国正处在水深火热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清末,全世界都对中国虎视眈眈,企图瓜分。当时他的父亲是湖南的一个小官员,家里设有学堂,接受传统教育,这样的阶层,接触的大多是“文人”,那么结识会弹“文人乐器”的琴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而与学习四书五经相比,小孩子大概会觉得音乐更有趣,从小就喜欢当地的民间音乐,学习当地的民歌和乐器,在这种背景的熏陶下,13岁的査阜西就以“善琴能诗”著称。 二、青年时期(民国)求学谋生 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在相对稳定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进入青年时期,査阜西的求学历程可谓一波三折,如同戏剧剧情。由于当时社会局势复杂动荡,父兄讨袁,母親去世,紧接着父亲为了坚守职责又“死于匪贼乱刀之下”,原本作为公子的査阜西,陡然变成了“家破人亡,无力续学”[1]的“孤儿”,于是为了谋生,他先考入了公办的烟台海军学校学习驾驶,又因为海军内部的矛盾与课程设置等问题无法解决而导致失学。后来,孙中山返回广东,专门为这批失学的海军生创办了广东航空学校学习飞行,但那时候査阜西已经考入北大,但又被拉回广东,成为飞行学员,同时加入了“中华革命党”。 可世事难料,就在第二年,因为陈炯明的叛变,他再次遭遇失学,接着流落上海,几经辗转走投无路狼狈不堪时,得到商人朋友的解囊相助,在河边找了一间院子里长满荒草的房子,买了小羊小鸭,准备过“自给自足”的生活。但现实却令人既心酸又哭笑不得,古有不为五斗米折腰而隐居的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如此卖力耕作早出晚归,只获得“草盛豆苗稀”的结果,今有“不意未数月,羊中草毒,群鸭走散,遂尽宰馈邻人”[1]的査阜西。他们都是优秀的文人,却真的不是合格的农户,靠这个养活自己看来是没有希望了,于是査阜西决定“还读我书”。 三、中青年崭露头角自立 这一阶段他潜心研究古琴的打谱演奏和古琴音律问题,并以此为内容写了文章,投稿到《东方杂志》,且得到了连续的登载,其中,比较有学术含量的文论主要有《中国声律之调停与琴之声律》《律吕概论》等。与此同时,他还协助北大的朋友金本基翻译一些外文著作,渐渐在文坛初露头角。27岁时又应朋友的请求,赴湖南兑泽中学教授英文和数学,成为一名中学教师,先后受聘于多个中学,逐渐成为长沙著名的青年教师,在国共合作时加入了地下党。 自31岁开始,他的正式职业转向行政,分别担任过湖南省党部组织部秘书、总政治部考核股长。33岁与朋友共同参与兴办民用航空,后因为不满与美国合作遂辞职转入欧亚航空公司,1937年日寇入侵,他肩负重任带领公司全部器材和员工迁至西安。此后一直从事航空事业,在抗战和解放战争这段复杂动乱的年代,一直为我国的航空事业奔走。在从事这些看似与音乐及古琴毫无关系的工作同时,査阜西却从未断开与古琴艺术的连接,业余时间也会教琴,组织琴社,与全国琴人进行交流,他一直以来都在参与琴界活动,并且有相当大的贡献。用今天的话来说,他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斜杠青年”。 四、与古琴相关的社会活动 査阜西一生都没有真正断开与古琴活动的联系,并且早在1934年上海欧亚航空公司担任秘书时,就与当时著名琴人夏一峰、吴浸阳、徐少白、李子昭等人在南京江宁组织了“青溪琴社”,1936年3月在苏州与李子昭、彭祉卿、张子谦、沈草农等组织了至今尚存的“今虞琴社”[2],《今虞琴刊》也随之创刊。琴社每周都有一次演奏会,称为“月集”,每次月集都有全国各地的琴社和琴家前来参加,除了琴家,还有琵琶、弹词、昆曲等演唱演奏家,琴社的各种活动在当时的社会上影响非常大。“今虞琴社”的成立以及《今虞琴刊》的创刊,是近代以来古琴艺术传播和振兴的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具有里程碑意义,其琴学思想和方法,标志着中国古琴文化跨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同时也确立了査阜西在中国当代古琴界的领袖地位[2]。1938年,他组织琴社举办古琴演奏会,为抗战募捐,这也是古琴第一次在上海与大众见面。并且在最艰苦的抗战时期,还一直挤出时间与全国的琴人保持联系,积极从事打谱、教学、研究琴律等琴学活动。 1945年,时任中央航空公司(原欧亚航空公司)副总经理的査阜西赴美国考察,在此期间,抽空到美国的多个大学和华盛顿俱乐部、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国家地理协会举办讲座,内容都是关于古琴和琴律,并为大家演奏古琴并录制琴曲。无论是讲座还是演出都非常成功,录制的琴曲被制成唱片公开发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在向国外输出古琴艺术的同时,也用胶卷翻拍带回了美国国会图书馆影印的大量中国传统音乐与琴谱资料,并且将其全部献给国家。其中包括琴界所熟知的周庆云《琴史补》《琴史续》、孔兴诱《琴苑心传》、蔡邕《琴操》、徐祺《五知斋琴谱》、杨抡《太古遗音》等许多价值非凡的琴学资料。 古琴艺术自身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魅力从古代起就对周边国家的音乐文化有着重大和深远的影响,直至近代,得益于贸易交流的便利和频繁,载有中国文化符号的商品(艺术品)被输送到世界各地,吸引了众多汉文化的爱好者。 荷兰汉学家、东方学家高罗佩对于汉文化的热爱,就源于儿时家中花瓶上的汉字。他从大学到博士的专业都是汉学和东方学,毕业后的职业是外交官,曾在东京、重庆、南京工作,无论是专业方向还是职业,都对他的东方文化研究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1943年他来到重庆工作,在“天风琴社”结识了査阜西,在他研究琴学的过程中,査阜西对他进行了不遗余力的帮助,为他购买相关书籍,提供录音资料。高罗佩在琴学上的成果有《琴道》《嵇康和他的琴赋》《明末义僧东皋禅师集刊》等,可以说这些成就离不开査阜西的帮助。另一位来中国考察的是英国科学家劳伦士·毕铿,由于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即在重庆结识了査阜西,并拜查阜西为师学习古琴,最终成为好朋友。除了学习古琴之外,劳伦士·毕铿还对琴调和中国的乐律颇感兴趣,直到返回英国,还经常通过书信与査阜西联系,并请教相关问题,査阜西也同样抽出时间耐心一一解答。 査阜西弘扬中国古琴文化的行为不仅一刻没有停止,甚至达到了痴迷程度。1952年他辞掉了中国民航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了古琴艺术活动中,在北京和许多民间琴家成立同期会,并定期舉办演奏会,其琴学活动影响广泛。鉴于他在琴学领域的威望及其贡献,1953年中国音乐家协会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古典音乐观摩会,邀请査阜西等琴家参加演出,同时聘请他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因为同期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在1954年7月正式成立了“北京业余古琴研究会”,1956年正式注册为“北京古琴研究会”。在“研究会”的推动下,除了演出、创作和讲座之外,査阜西还组织全国的琴人围绕着古琴艺术对琴律、琴谱、琴调、琴器、文献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发掘整理和研究。随后,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和成都音乐学院都先后设立了古琴专业[2]。从1954年的全国琴曲普查到1955年,査阜西等三人受委托对全国20多个城市进行实地的琴人调查,为新时代的古琴音乐留下了非常宝贵乃至濒临失传的历史资料。 五、琴学资料的整理 长期以来,每一个研究古琴艺术的人在查找资料的时候,必不可少的“工具书”中一定有《琴曲集成》《存见古琴曲谱辑览》《历代琴人传》《琴论缀新》,再细化一些还有《传统造琴法》《传统造弦法》《古琴指法谱字辑览》等,这些资料之所以能够给今天的琴学研究提供极大便利,完全得益于査阜西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如前所述,他曾利用一切机会对公、私收藏的善本、孤本甚至流失海外的资料进行了大面积搜集,并将其交给国家和研究机构集中收藏以免遗失。众所周知,一般的琴家如果想要比较广泛地研究琴学,发掘传统琴曲,专业单位使用琴曲资料,音乐院校要选编琴曲教材,都需要全面而集中地使用现存曲谱文献,无形中给古琴资料整理工作带来了难度。然而,这些资料又都是普通研究者难以接触到的,査阜西不仅千辛万苦地从各处收集资料,而且为方便一般研究者的琴曲学习和琴学研究,他又奔走于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等部门,提倡将这些资料影印编辑成书。在他的积极倡议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由他主持整理的重要琴学遗产,先后编辑成了一整套的琴学资料,实现了让每一个对琴学感兴趣的人都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学习和研究的夙愿,而这些“工具书”,正是査阜西用一生的坚持和积累,为我们铸成的“巨人的肩膀”。 结 语 纵观査阜西跨越三个历史时期的一生,无论是少年时的家庭剧变,还是青年时期的国家危难,亦或是晚年新中国的成立,每一个时期他都选择做着国家急需的事,不遗余力地承担着一个中国人应有的责任。总之,古琴艺术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离不开査阜西对琴学的热爱和追求,也正是他的这种坚守和责任,以及热爱和追求,为新琴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成为后来研究者的幸运。 注释: [1]黄旭东,伊鸿书,程敏源,查克承编.査阜西琴学文萃[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5:16—17. [2]傅暮蓉.剑胆琴心——査阜西琴学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102,103,113. (责任编辑:崔晓光)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