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钢琴伴奏与多种表演形式的相互配合 |
范文 | 葛怡君 [摘 要]钢琴伴奏往往在一场演出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它既能烘托出良好的现场氛围,又可以表达演奏者或者演唱者的内心感受。在一场完整的艺术演出中,钢琴伴奏往往必不可少,优秀的钢琴伴奏可以烘托起旋律气氛,加强听众的听觉享受,能刻画出画面感,使音乐表演表现出巨大的魅力。因此,在对各种作品做研究时,需要充分认识钢琴伴奏与演奏或者演唱者之间的关系,努力使二者达到契合的程度,从而使音乐得到完美呈现。 [关键词]钢琴伴奏;声乐;器乐;舞蹈;合作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0)07-0001-03 一台好的演出活动往往要使用到钢琴伴奏,当钢琴伴奏与各种艺术表演形式完美结合,所呈现的舞台效果无可比拟。钢琴伴奏者与表演者的共同目标就是通过不断地练习与排练,形成紧密的配合,培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默契,共同协作,将所需要进行表演的曲目完美展现。 一、钢琴伴奏 若是谈及钢琴,许多人的印象即是在音乐厅中摆放的一件神圣的大型乐器,许多音乐家可以在上面弹奏完美的钢琴曲目。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渐丰富,人们的精神需要也随之得到了逐步提升。在现代的各类表演中,都离不开钢琴伴奏。钢琴的音色优美动人,音域宽广,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以替代其他乐器来进行伴奏任务,现在的钢琴伴奏普遍运用于器乐、声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中,与它们相互结合,更凸显出舞台美感。在最初,钢琴只是作为各种音乐的背景音乐来进行伴奏,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发现,钢琴伴奏具有很强的音乐渲染效果,既能够表达出作曲者想要的情感,又可以拉近歌者与观众的距离,形成共鸣,逐渐地,钢琴伴奏越来越被重视,完美的融入到了演出艺术之中。 二、钢琴伴奏在西方声乐作品的应用——以舒伯特《鳟鱼》为例 奥地利音乐家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舒伯特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艺术歌曲《鳟鱼》是其中的一首重要的代表作。艺术歌曲是18世纪末在欧洲兴起的一种结构较为短小,歌词注重精美有物,旋律优美且丰富,具有高度艺术性的抒情歌曲,是音乐与诗歌结合共同完成演出的一种音乐体裁,是一种独立类型的歌曲种类。它更加注重声乐的艺术性,同时也注重钢琴伴奏的发展。艺术歌曲具有较强的欣赏性,能为听众带来良好的听觉享受,艺术性与钢琴伴奏相结合,可以调动观众的情绪,引领观众进入新世界。《鳟鱼》这首歌曲形象鲜明,钢琴伴奏更是赋予歌曲灵魂,赋予了《鳟鱼》新的生命。歌曲采用奥地利民歌的体裁,运用叙事的发展手法,通过描绘渔夫捕鱼的故事,体现出了作者对当时的黑暗社会的猛烈抨击。善良的劳动人民被不断被残暴的统治者欺骗,在生活上的饥寒交迫,与残暴的统治者整日花天酒地,不顾人民的生死形成了强烈又鲜明的对比,批判了统治者的丑恶,赞扬了善良与自由,体现了作者对美好、自由、平等生活的无限向往。 《鳟鱼》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作品。全曲可划分为A,B两段。主调是降D大调。前奏由6个小节组成。第一段由5句组成,每句有4个小节。其中的5句都由弱起组成,旋律轻松明快,气氛轻松。接下来又重复了前奏和A乐段。B段是由54小节最后的半拍作为开端,也可分为5句,每句有4小节。其中的前3句有新的变化,音区变得宽广,有较大的跳跃性,且音符多集中于中高音区,气氛紧张。尾声重复了前奏部分,全曲完满地终止在降D大调的主和弦上。歌曲的第一个乐段描绘了鳟鱼在自由自在地游动的快活心情,第二乐段显示出了渔夫看到鳟鱼后的心理活动以及自己对鳟鱼的命运的担忧,第三段表现出了渔夫狡猾地搅浑河水将鳟鱼钓上钩以及作者对小鳟鱼被钓起后的惋惜。 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之中,旋律诗歌和伴奏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相辅相成,共同给人听觉美。这首歌的旋律优美上口,塑造出活泼的小鳟鱼的形象。《鳟鱼》的伴奏非常具有特色。它使用二拍子的节奏型,通过对钢琴触键的控制的改变来实现所想表达的意境的改变。当作者想表达小鳟鱼的无忧无虑快活心情时,选用快速的六连音衬托出轻松愉悦的气氛。当描绘渔夫捕鱼的紧张场面时,双手和弦同时进行,再加上节奏的快速且急切的变化,使听众感受到了气氛的紧张与激动。这首曲子的钢琴伴奏没有选择对歌曲旋律的应和与衬托,而是通过写意等手法渲染气氛,烘托出各种意境,与声乐旋律相辅相成。而且这首歌曲的钢琴伴奏简单易上手,是同一肢体的持续进行,因此作为一首经典曲目流传至今。[1][2][3] 三、钢琴伴奏在器乐作品中的应用——以小提琴《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為例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的一首经典插曲。作曲者在原歌曲的基础旋律上加入了丰富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将歌曲的旋律不断进行感染互动升华,是演奏技巧丰富,表现力和感染力较强的一首曲目。这首作品由引子、慢板、快板、尾声四个部分组成,全曲旋律和感情连接紧密,小提琴旋律与钢琴旋律互动较强,具有浓烈的民间特色和地域风格。这首作品的感情丰富,展现了驻边战士与一位漂亮姑娘的动人的爱情故事。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由d和声小调转到D自然大调再逐步转回d和声小调。该作品充分运用了同主音转调的手法,色彩对比鲜明,乐段内的对比清晰,大量被使用的转位七和弦和二度音程,体现了浓烈的中国调式的音程特点。在这首歌的引子中,先由小提琴奏出缓慢的引子部分,小提琴的节奏与表现力松弛有度,快慢结合,钢琴则是等到在长时值的节奏时进入,这样设计的二者进入的方法既保留了小提琴的旋律线条,又给了足够的留白,使听者遐想无限,还填补了小提琴长音时候的空白,听起来错落有致,不单调。这时候的钢琴的每个音都要处理得斩钉截铁,不能虚掉,要坚定下键弹奏。这首曲子的慢板部分由三个段落组成,是作者发自内心地赞美,也是整首歌曲的呈式部分。它的钢琴伴奏选用在连接处的分解和弦的伴奏音型做背景音乐,与小提琴的旋律共同构建成了一幅云淡风轻,宽阔辽远的意境景象。在第二段,独奏小提琴在低音区将旋律主题进行不断的变重复奏,音区逐渐向下做出了变化,较低的音区使得整首歌的感觉变得更加厚重。此时的钢琴伴奏由分解和弦变为流畅的琶音,旋律变得紧凑而又流畅,富有推动的感觉,听众的心也跟随着钢琴的紧凑而不断进行变化,情绪在不断地上升。然后进入慢板的结束段,小提琴在保持较为宽阔的音符时值的基础上保持较为快速的三连音,和钢琴的连奏使得整首曲子达到的高潮,听众的心也能为之动容。作为一名合格的钢琴艺术者,需要深入了解自己需要演奏的作品,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时代风格、作曲手法等各个方面综合进行分析,再结合旋律声部的音的倾向,做出正确的、适合完美演奏的判断。演奏者对乐谱有了透彻了解,对小提琴的功法等了如指掌,才会奏出完美无瑕的音乐,给听众美的感受。[4] 四、钢琴伴奏在舞蹈中的应用 舞蹈是一门特殊的身体艺术。舞蹈中的音乐元素是构成最终效果的重要部分。舞蹈包含舞蹈形体训练教学中的钢琴伴奏。钢琴伴奏属于音乐,舞蹈又包含形体美和音乐美,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其中,舞蹈的形体训练被称为“舞律”,钢琴伴奏的节奏被称为“音律”。好的钢琴伴奏可以根据形体训练课堂的要求不断地变换速度和感情以达到训练目的,形成较好的教学氛围。因此,作为一名好的老师,需要同时掌握钢琴伴奏和舞蹈这两门艺术,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 首先,作为一名合格的舞蹈教师,要求其对舞蹈有一定的了解,并且需要不断地学习多方面的知识,具备鉴别不同舞蹈的能力,才能选择合适的曲目进行相应的弹奏表演,用以表现出不同的舞蹈练习所需要的氛围,使得教学可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完成,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其次,作为一名合格的钢琴伴奏老师,也要注意对曲目的积累。在舞蹈的教学中,教学内容丰富,手段多样。钢琴伴奏老师需要具有足够丰富的钢琴伴奏曲目库,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对曲目进行调整。还要善于发现学生喜爱的音乐,并积极将这些音乐引入教学活动之中。另外,钢琴老师还需要把握好节奏感。把握好节奏是完成一场完整舞蹈的关键。一般在舞蹈课上运用的多为四四拍节奏,左手多以流动的长琶音作为常用伴奏音型出现。当老师把握不好节奏时,学生会出现快一拍进或者慢一排进的情况,造成整体上的视觉的不美观,而且因为男女差异,男生弹跳在空中所需要的时间会比女生稍长,此时更需要伴奏老师把握重拍,将瞬间的落差把握好,以达到教学目的。[5] 结 论 在声乐表演中,钢琴伴奏既是情绪的推动者,又是“旁观者”;在器乐表演中,钢琴与器乐二者相辅相成;在舞蹈中,钢琴伴奏是舞者的引领。为了提升钢琴伴奏的能力,演奏者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尝试各种形式的练习,了解并有能力解决各种突发问题,方能凸顯钢琴伴奏的魅力。 注释: [1]刘亦晴.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的作用及应用分析[J].北方音乐,2019(22):39,45. [2]李海青.浅谈舒伯特艺术歌曲《鳟鱼》作品解析及钢琴伴奏分析[J].黄河之声,2012(10):28—29. [3]李 辉.声乐伴奏与钢琴演奏的差异分析[J].当代音乐,2019(07):123—124. [4]陈 锐.浅析“钢琴艺术指导”在作品演绎中的作用——以小提琴独奏《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例[J].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18(04):112—117. [5]杨明晨.舞蹈形体训练对钢琴伴奏有哪些要求[J].北方音乐,2017(20):247. (责任编辑:崔晓光)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