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中华报》音乐史料整理札记 |
范文 | 张杞茗 [摘?要] 《新中华报》综合版是抗日民主根据地最具代表性的报刊之一,在抗日民主根据地报刊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章参照2016年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央档案馆编,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华报>综合版:整理本》,对《新中华报》综合版共计230期报刊作音乐史料的整理工作,通过对其的整理,为解放区音乐研究作史料的发掘和补充。 [关键词]《新中华报》;综合版;音乐史料;整理 [中图分类号]G6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3-0031-03 纵观《新中华报》综合版中的音乐史料,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歌曲类,二是音乐文论类。歌曲类史料较少,大致可以细分为曲谱类和歌词类,曲谱类仅有一首《“五四”青年节歌》,1939年4月28日第26号第6版,冯文彬作词,吕骥作曲。该歌曲即为吕骥的《“五四”纪念歌》,关于该歌曲的创作时间、歌名、歌词、调式等方面的考证,笔者有专门文章论证,在这里就不赘述了。歌词类涉及到山歌、童谣、民谣、革命歌曲等,如第33号第4版的《开荒山歌》,第64号第4版的《童谣》,第66号第4版的民谣《俘虏》,第70号第4版的民谣《坏老婆》。革命歌曲如第114号第4版的《喂!怎么不歌唱》,译自苏联红军歌集,歌词分为四段,并标明了合唱部分。音乐文论类史料丰富,自1939年2月至1941年5月,在230期《新中华报》综合版中共统计出音乐文论150余篇,涉及到通讯、评论等,内容如陕甘宁边区的教育、民众生活,鲁迅艺术学院的音乐活动与教学,艺术团体的演出活动,海外的音乐活动介绍等。 一、综合版中的群众音乐活动史料 抗日民主根据地开展的纪念、欢迎活动在《新中华报》综合版中记载了很多,如纪念儿童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三八妇女节,纪念一二九运动,纪念高尔基诞生、聂耳诞生等。在儿童节纪念活动中,边区开展了唱歌、快板、铃巾舞、秧歌舞,成立儿童营,举行歌咏比赛等节目,出版各种儿童读物并多注意通俗生动的儿童书报和歌曲小调的编印,文化俱乐部亦特为招待儿童举行了娱乐会[1]。在劳动节纪念活动中,延安各界“表演大秧歌舞、举行戏剧晚会”[2]。在青年节纪念活动中,组织歌咏、舞蹈、国术、集体游戏等表演。在纪念妇女节活动中,“唱国际歌、三八妇女节纪念歌”[3]。在纪念伟人、艺术家活动中,鲁艺歌咏团唱了《囚徒之歌》,并以聂耳逝世的那一天(7月17日)定为人民音乐节。在革命纪念日活动中,边区编制纪念歌,举行野火晚会,有秧歌舞,生产舞,大合唱,歌唱着《八路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救亡进行曲》《中国青年进行曲》《赤旗》《囚徒之歌》《国际歌》等[4]。在纪念延安世界语活动中,延安各界歌唱了许多世界语的歌曲。在欢迎印度、朝鲜、苏联等国大使、友人活动中,演唱了朝鲜名歌《江南的亚利郎》及革命歌《最后的决战》《自由之光》等。据文论记载,印度援华医药队的二位印度同志唱印度歌曲,安南同志唱安南歌,鲁艺演出了京剧《打渔杀家》,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等节目,会场中响起《打回东北去》之雄壮的歌声[5]。可见,抗日民主根据地开展的纪念、欢迎活动丰富,在各种纪念日演出了大量的唱歌、舞蹈、秧歌、戏剧等活动。 抗日民主根据地民众日常生活中的音乐活动大量存在,在过年的时候,“秦腔、京戏,河南梆子、山西小调、歌咏、故事、笑话、歌舞、秧歌在乡村里舞动着,锣鼓的声音响彻了山野”[6]边区的儿童们开展歌咏活动,儿童团列队送行时,唱救亡歌曲,明白了救国的大道理。边区的工人们唱着壮烈的抗敌歌曲,宣传队同志敲着锣鼓吹吹打打,俱乐部在这天备了许多新编的玩艺儿,跳秧歌舞、唱抗战小调、演戏[7]。边区的民俗音乐活动,如龙王庙的祈祷仪式,“他们一齐跪在地上,由领头的作祈祷歌,众和之。锣声、鼓声、歌声、和步舞声一时淹没了夜的河流声和静寂。”[8]所以,根据地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过年等各种节日、节气时,演出了秦腔、京戏、梆子、唱歌等音乐活动。 抗日民主根据地行政机构如陕甘宁边区政府、边区妇女联合会发布的决议案、指示信函均有对音乐活动的规定,如“大家学习歌咏,出墙报,学写作”[9]“保证每个妇女都学会《开荒洗衣歌》《抗属小调》《绣荷包》等歌曲”[10]女自卫军模范班条例提出“保证学会三个歌曲”[11]“宣传工作:以自然村为单位,派出干部到秧歌队,召开村民大会,利用秧歌宣传。”[12] 抗日民主根据地出版机构如《新中华报》杂志社、生活书店、新华书店等在出版工作中有明确规定,边区的出版工作由于战争遭到了部分破坏,“《抗战歌曲第一集》(警字第九七一四号)、《抗战歌曲第二集》(警字第九八七一号)等八种,均先后被查禁。”[13]边区出版机构的音乐活动包括“文化娱乐工作,由专人教授唱歌及其他娱乐的举行。”[14]“公开讲演,流动宣传,漫画,壁报,歌咏,演剧等。”[15]可见,抗日民主根据地出版机构出版了抗战歌曲等音乐出版物,同时开展了歌咏、演剧等文化娱乐活动。 二、综合版中的学校音乐教育活动史料 《新中华报》综合版中,关于学校音乐教育活动的史料包括抗大、女子大学、师范学校、鲁迅艺术学院等。抗大开展的音乐活动,如举行成立周年纪念大会,抗大各分校联欢晚会,参加生产运动,毕业典礼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唱国际歌、抗大校歌、纪念歌,表演提燈表演、集体舞、秧歌舞等精彩的节目[16]。在抗大等六校联欢晚会上,节目有鲁艺音乐工作团全体的演奏及歌咏、女大的大合唱、抗大青年队跳舞,及鲁艺平剧团的《打渔杀家》,后勤的捉放曹、医大的珠帘寨。毕业典礼上,游艺项目有手风琴,提琴,口琴之独奏等。[17] 女子大学的音乐活动包括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参加生产运动等方面。在开学典礼上,表演着20多个节目的游艺,用着不同的装束,不同的音乐,跳着生产舞、海军舞、单人舞、双人舞和南洋土歌等。第一届学生毕业时,晚会节目有“女大大合唱、蒙古之夜(舞剧)、《四郎探母》全部(旧剧)。另外,女大学生还帮助小学生,捐助了很多玩具和衣物如口琴、画片和绒衣等。 此外,农村剧校、青干学校、延安、延川等地的小学校、边区师范学校等学校活动中均有音乐史料存在。利用旧形式秦腔加以新内容演出,筹演儿童队的歌剧《小八路》,举行各科比赛,比赛科目有:国语、算术、常识(包括政治、自然、史、地)、音乐、体育。[18]组织宣传队,以讲演、街头剧、歌舞等形式广泛地宣传抗战。教职学员联合演出独幕大剧《古城的怒吼》,组织剧团和歌咏队深入乡村,开展农村文化运动。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借抗战压迫学生的现象,学生的课外活动,“唱歌讲演其他都在禁止之例”。[19] 鲁迅艺术学院是抗战时期培养艺术干部的专门院校,为抗日民主根据地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新中华报》中关于鲁迅艺术学院的文论,包括鲁艺周年纪念时,鲁艺歌咏团、教职员歌咏队和普通科歌咏队举行歌咏活动,节目有该院副院长沙可夫、训育长徐一新两同志的苏联歌,粤乐队及国乐的合奏,鲁艺歌咏队的《黄河大合唱》,最后有旧剧研究班的《赵家镇》。鲁艺经常举办音乐演出,开展各种欢迎活动,在欢迎大后方的同志时,表演了京剧《坐楼杀媳》和音乐节目。在“九一八”纪念活动中,排演了冼星海的《“九一八”大合唱》《秋收》《打到鸭绿江边》《青年颂》,并举办展览,展览会分文学、绘画、歌曲、木刻、漫画、图案等。鲁艺在国外也引起了很大关注,在鲁艺成立时,莫斯科出版的《艺术》杂志,为“五一”筹开全苏联的关于中国抗战艺术展览会出了一个专号。 儿童保育院方面,小学部和幼稚部的课程安排中均有音乐课的存在。小学部课程有国语、常识、音乐、体育等;幼稚部有音乐、儿歌、识字、识数等七门。小学部每日上课时间为五小时,幼稚部三小时半,教材由边区政府教育厅帮助或由保育研究会编制。在宣传方面,组织宣传队、歌咏队、及小先生教育团。 三、综合版中的社会音乐教育活动史料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社会音乐教育机构,如夜校、俱乐部、保育院、工人学校、半日学校等广泛开展冬学运动,边区社会音乐教育发展迅速。夜校方面,课程有识字、抗战时事、救亡歌曲等,赤水县夜校课程分识字、音乐、政治,每次夜课上完以后,还有小先生领导上操和唱歌。俱乐部方面,学员们歌唱着抗战最后胜利的歌曲,学会了歌曲26首,歌咏组、戏剧组,每星期开晚会一次,工作人员共同负责预备游艺节目。工人学校、半日学校方面,快乐的歌声在几个比较年青的同志们的嘴里唱出来,半日学校一般皆能经常上课,识字,唱歌。边区广泛开展冬学运动,课程以国语、常识、军事和音乐为主。关于教材的编制问题,主要编入民间流传的歌曲小调。此外,冬学运动中开设了午后半日学校、夜学、剧团、子弟班、歌咏队、救亡室等。通过冬学运动中的开展,边区文化建设工作成效显著,无论到山坡上山沟里或田野间,都可听到他们唱的救亡歌曲。 边区的艺术团体众多,如抗战剧团、烽火剧团、抗大文娱工作团、文协、音协等。这些剧团和文艺团体为边区文化建设贡献了力量。剧团方面,慰劳部队、开展娱乐活动,第八路军抗战剧团第一队在本区表演各种歌舞及话剧,鼓动壮丁上前线,并慰劳抗属。烽火剧团的快板和王家村,和实验剧团的《夜袭飞机场》。抗大文娱工作团之歌詠及话剧,他们编制了很多民众容易接受的歌曲和短剧,到各农村及乡镇去宣传,帮助政府推动生产运动的开展。[20]抗敌剧社有戏剧队,歌舞队,音乐队,美术队,文艺组等组织,各学校的剧团和歌剧队都相继成立。在戏剧界联合公演等大型文艺活动中,这些剧团展现了自己的实力,“鲁迅艺术学院实验剧团、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烽火剧团、抗大文娱工作团等。计有话剧,旧形式新内容的杂技、歌咏等节目云。”[21]抗大文娱工作团和三大队的通俗的《延水谣》,新山歌和雄壮的《在太行山上》等合唱。此音乐会还详细介绍了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全曲。剧团在演出的同时还加强学习,去鲁艺进修,陕甘宁边区抗战剧团第一二两队,所有干部及小同志分别送鲁迅艺术学院专修科及普通科学习,鲁艺方面已开始由该校艺术指导科派专人前去该社教授音乐乐理、舞台工作、歌咏指挥、乐器、排戏、剧本创作、导演术、化装等课目。[22]通过学习提高了剧团的专业性。 抗日民主根据地音协、文协在各个会议上选举产生了协会领导班子,在协会会议上沟通音乐,互相交流,促进了边区音乐文化的繁荣。“边区音协于十六日改选,冼星海、向偶、吕骥等七人为临时执委,筹备在六月中成立正式组织”[23]“推冼星海同志继续为延安音乐界救亡协会负责人,为使音运工作得普遍开展,拟与本市文化协会以及抗战、烽火、民众三剧团取得密切联系。”[24]音协为推动边区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案,“组织延安大合唱团,印刷歌曲册子,召开音乐界先进纪念会”[25]定期开会安排近期的工作,“创作与编印新歌曲(供给各歌咏团体);派人赴各区体会员处帮助歌咏工作;出版音乐刊物;创办各种训练班;举行延安歌咏比赛;筹备聂耳逝世盛大纪念会(七月十七日)”[26]。在音乐出版上,“边区音协分会最近刊行了一种定期刊物《歌曲月刊》创刊号已出版,内容丰富,除介绍之二首苏联最近的歌曲与美国的革命歌曲《建筑匠之歌》,以及八首新作外,还有一篇音乐短论。”[27]可见,抗日民主根据地音乐管理机构如音协、文协通过选举领导班子,召开音乐会议,出版音乐刊物等形式促进了根据地音乐事业的发展,这些史料在《新中华报》综合版中都得以记载。 结?语 《新中华报》综合版中刊载了大量的歌曲、音乐文论,这些音乐史料对于我们研究抗日民主根据地群众音乐活动、学校音乐教育活动、社会音乐教育活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从这些音乐史料中,我们对抗大、鲁艺、鲁迅师范、延小等抗日民主根据地最具代表性学校的音乐教学与课外音乐活动作了全面了解,对当时的社会教育组织如俱乐部、列宁室、民众学校、夜校等音乐史料进行了全面梳理。《新中华报》综合版作为抗日民主根据地代表报刊之一,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与学术价值,对其中的音乐史料进行研究丰富与扩展了我国近现代音乐史的研究路径。 注释: [1] 本市小朋友大会?纪念儿童节加强保育工作[G].新中华报,1941(221):4674. [2]本市积极筹备纪念“五一”劳动节[G].新中华报,1940(125):2638. [3]叶?澜.纪念大会盛况[G].新中华报,1940(117):2450. [4]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军延安支部举行“三一五”纪念会抗议日统治者残酷屠杀[G].新中华报,1941(216):4597. [5]本市各界熱烈欢迎民族英雄马占山将军[G].新中华报,1939(93):1946. [6]赵?锋.介绍几个边区妇女的故事[G].新中华报,1939(17):356. [7]海?洲.深山里的劳动者——边区印刷厂分厂工人生活通讯[G].新中华报,1939(68):1423. [8]鲁?黎.我们在窑店子[G].新中华报,1939(13):268. [9]边区妇联会召开直属县妇联主任联席会议[G].新中华报,1939(16):327.[ZK)] [10]陕甘宁边区各界妇女联合会直属县妇联主任联席会决议案[G].新中华报,1939(24):477. [11]陕甘宁边区各界妇女联合会直属县妇联主任联合会决议案(续)[G].新中华报,1939(25):498. [12]陕甘宁边区政府为改选及选举各级参议会的指示信[G].新中华报,1941(201):4291. [13]生活书店横被摧残经过(续)(来件)[G].新中华报,1941(220):4652. [14]统战部十天突击五天大部完成[G].新中华报,1939(50):1039. [15]新华书店编印宪政参考材料[G].新中华报,1939(91):1905. [16]叶?澜.抗大热烈隆重举行成立三周年纪念大会[G].新中华报,1939(36):736. [17]郁.欢送同学上前线?抗大举行毕业典礼[G].新中华报,1940(116):2432. [18]毕?凯.延安市小学生大检阅?学生人数增加两倍并有女学生百余名[G].新中华报,1940(151):3204. [19]百物昂贵民不聊生?借题抗战加紧压迫剥削[G].新中华报,1941(205):4372. [20]边府留守处特开晚会欢迎军委会点验委员欢送司品烈郝瑞真等赴前方[G].新中华报,1939(20):393. [21]本市戏剧界联合公演[G].新中华报,1939(12):239. [22]烽火剧社加紧学习准备上前线[G].新中华报,1939(61):1277. [23]小消息[G].新中华报,1939(25):496. [24]音协加紧工作每月开音乐会并与文协取得联系[G].1939(53):1102. [25][26]音协代表大会闭幕决定重要工作多项[G].新中华报,1930(135):2834. [27]红?林.音协出版歌曲月刊[G].新中华报,1940(178):3811. (责任编辑:张洪全)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