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河南筝曲《汉江韵》双手演奏技巧及其音乐风格
范文

    王明瑶

    [摘?要]

    古筝又名汉筝、秦筝,属于弹拨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古筝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经过几代传人不断地创作与发扬,现在已经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曲目风格多样、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所以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古筝有九大流派,其中河南筝派没有南方筝派的优雅婉约,但曲风高昂明亮,特色鲜明,演奏技法也是高超且独特,代表曲目则为《汉江韵》。听到了这首曲子,就想到了河南人质朴、豪放、粗犷、正直的形象,使人深深地沉浸在其中。本文主要分析《汉江韵》这部作品,以左右手演奏技巧的处理为主线,介绍其创作背景及音乐风格。

    [关键词]河南筝曲;《汉江韵》;技巧;韵味

    [中图分类号]J63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5-0135-04

    一、河南筝派音乐风格

    河南筝派是由秦筝(陕西筝派)传入河南和当地民间音乐相互交融共同发展而来的,后来成为著名的中州古调。付玄曾给予河南筝派“曲高和寡,妙技难工”的高度赞赏,寓意是音乐极具内敛沉稳、慷慨大方。传统民间说唱艺术中的大调曲子(河南鼓子曲),是一种以曲牌连缀为其演唱特点的曲艺形式,由明清两代流行于中原地区的小曲和民歌衍变而成,后来慢慢被分成两大类别,分别是“板头曲”和“牌子曲”。板头曲是流行于中原的民间乐种,以筝、琵琶、三弦这三样民族乐器演奏为主,再夹杂月琴、京胡、箫、板等乐器,基础三大件也可以独奏。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河南大部分筝曲都是由“板头曲”筝声部演化而来的,因此河南筝曲都一直被人们称为“板头曲”,《汉江韵》就是其中的一首。

    河南筝曲的板拍只分为两类,慢板和快板,都为2/4拍。慢板筝曲每小节分为一板一眼,快板筝曲是有板无眼。但是无论慢板还是快板,无论曲子情绪是欢快还是哀伤,都不会特意追求清新素雅、精巧秀美、不同凡俗的风格,而是以深沉质朴、沉稳大气、慷慨激昂为风格特点,这恰恰符合了河南人豪爽的个性。所以河南筝曲多嘹亮,与当地人民民俗的语言腔调特色、当地传统地方戏曲独一无二的声腔相结合,时时刻刻体现了音乐的独特戏剧性。

    二、乐曲创作背景与段落结构特点

    (一)乐曲创作背景

    乐曲主要取材于“河南曲子”中的两个曲牌,分别为《汉江》《书韵》,因此名为《汉江韵》。本曲是乔金文先生根据以前在信阳农村体验生活时候的内心感触所创作,乐曲短小精致、轻松活泼、以粗犷奔放的音符旋律抒发了辛苦劳作的百姓对田野劳动的热爱之情[1]。《汉江韵》属于筝曲类别中的河南小调,“小调筝曲”就是民间弹筝人通过对“小调曲子”“河南说唱”等音乐进行加工而成的,具有深沉淳朴、戏剧化的特点,深受河南当地听众的喜爱。《汉江韵》由板头曲演变而来,当板头曲三大件乐器分开独奏时,筝曲的部分可以立刻独奏,体现出起伏有致、刚柔并济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演变慢慢形成独立的河南筝曲。

    (二)段落结构特点

    《汉江韵》按照旋律可以把曲牌分为书韵一+曲牌+书韵二这三大段。它的旋律结构基本以经典四小节为一个乐句,始终围绕旋律主题进行重复和变奏。调式上由“宫”音开头,逐渐下行四度到“徵”音,再下行四度到“商”音,最后回到“宫”主音,特点是多用变徵少用清角[2]。全曲基本上都是民族调式,是没有和声的,后来被王中山改编后的《汉江韵》综合了西方大小调式特征使和声更加丰满。

    以下将三大段进行逐一分析:

    第一段(书韵一):以欢快热烈的快板,铿锵有力的节奏,情绪激昂的旋律,表现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生机勃勃的景象。和曲剧大起板的段落几乎一样,在这样的音乐里我们仿佛看到了劳动人民欢呼雀跃、喜笑颜开的丰收场景。这一段的旋律机智敏捷,虽短小但并不缺乏精致,有十足的底气,一气呵成,半终止以一个长摇指将速度突然慢下,结束第一个乐段。

    第二段(曲牌):乐曲的慢板由汉江的唱腔和间奏音乐组成,夹叙夹议,仿佛是人们互相问候的亲切对答,里面既有对艰难心酸的回忆又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以婉转如歌的慢板为起点,演奏者在这一段充分发挥左手的按颤柔滑等技巧,来修饰主旋律,使曲子中的河南韵味更加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八度向高音跳进时速度逐級加快,一直达到全曲的高潮——急板速度,此处情绪与速度虽然已经达到最高涨,但是需要稳定,左手按滑音和右手要保证音准、音色、音强,这无疑是有相当高的难度。

    第三段(书韵二):是第一段音乐旋律的缩短变化再现部分,与第一部分的不同主要在于速度更加的欢快,情绪更上一层楼,力度增加,等等,音符稍微有些变化,篇幅减小,需要在演奏时把感情和韵味充分表达出来,结尾慢下来给予听者意犹未尽的遐想。

    三、左右手演奏技巧以及其体现的音乐风格和处理

    (一)左手演奏技法的处理

    《汉江韵》这首乐曲的特点就在于左手的按弦、按滑等技巧,韵味与音色不容易掌握。它的左手按弦一定要快速并且到位,古筝弦不像有固定音高的乐器,它需要左手按弦来达到音高,具有不稳定性,所以涉及到一个音准的问题。音准是演奏者必须掌握的能力,一个曲子没有音准是不能够称作完整的。此曲的左手利用按、揉、颤、吟、点等技法,使旋律变得更加柔美润和,从而加强体现出地方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和艺术感染力、表现力,即称之为“以韵补声”。还有就是右手的夹弹、游摇、扎桩等技法,只有深刻了解体会河南筝曲《汉江韵》的地方民俗音乐风格特点,才能更加周到地诠释、演绎好这首曲子。

    1.滑音

    本曲中有大量的上滑音,乐曲开头第一个音要求左手上滑音快速一步到位,没有过渡,非常直爽,音高从高音la到倍高音dol,小三度必须准确无误,表现出流水和河南人说话声调的特点,他们爱把句头加重音,例如“吃饭了没有?你干啥去了?”那个“吃”和“你”的语气就重些,河南音乐也是这样,所以要在第一句弹重音,句子的音头要强。因为弦位在第二根上,弦细并且容易断,所以要求演奏者拿捏好按弦位置,往左一点音高达不到,靠右一些会快速崩断弦。左手按弦用二、三、四三个手指靠近手指甲的肉,重心靠四指会更有力量,手腕和手掌支撑住,手指弯曲呈半圆,小臂下方发力,大臂放松,敏捷无迹。比较有难度,难以拿捏风格。

    谱例1:

    下滑音和上滑音一样也没有过渡,具有非常浓郁的地域特点,下滑音并不是正常滑半圈的下滑音,而是婉转的下滑音,左手先重心在食指上,然后用手腕带动食指回滑到无名指上,重心从右转移到左,回滑了一个半圆回到原位,这样就会呈现出一种饱满的音色,具有十足的韵味,而不是直上直下耿直的音色。下滑音分为慢下滑和快下滑,慢下滑音在第二段慢板体现得淋漓尽致,突出了“以韵补声”的特点。快板中的下滑音也必须快速,以下例子下滑高音la必须从倍高音dol一步到位到高音la,使音乐具有粗犷奔放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这也是河南筝曲左手演奏技巧特点和风格之一。

    谱例2:慢板

    谱例3:快板

    2.按音

    按音分两种,一种是fa和xi的原位音高,另一种是固定按音。例如谱例中在高音la上按倍高音dol,最重要的是这两种按音第一是要右手弹和左手按音同时发力,第二要同时进行密颤音,也就是快速的幅度小且频率高的颤音,并且在开头的地方要弹出重音头,这也是河南筝曲的演奏特点和风格之一。

    谱例4:

    3.颤音

    曲子里的颤音有密颤和大颤,这是河南筝曲极具特色的一点,密颤的韵律要求快、短,即速度快、幅度极小、频率高,因为颤音会使音升高,所以在弹fa和xi的时候会比原位的音高要高一些,微升高,但是还不能高到小二度,而且颤音不能按得很稳定,需要游移一些,左手肌肉发力需要单手练习,使曲子变得有弹性,微波起伏,所有的按音同之前所说都要加上密颤。大颤音需要左手的揉颤力度比较大,手腕和小臂撑住发力,可以在大小三度之内重颤,夸张了揉弦,渲染气氛和情绪。

    谱例5:密颤

    谱例6:大颤

    4.点音

    乐曲中的点音很有意思,它使得曲子变得幽默无比并且耐人寻味、别具风味。左手按弦快速下上,敏捷,不能产生滑音的效果。点音在慢板和结尾处均出现,结尾把乐曲推向高潮,表现出河南人泼辣、豪爽的性格,成为全曲结束前的黄金点。

    谱例7:

    (二)右手演奏技法的处理

    1.摇指

    《汉江韵》曲中所运用的摇指技法称为“游摇”,游摇的特点是音色旋律略为稀疏,根据情感需要,共同进行弹奏时的右手要从靠近筝码的位置开始弹,逐渐过渡到靠近面板最右边“岳山”的位置,反之一样。音色由朦胧到最大共鸣再到最后清脆明亮,或者由弱暗渐变到明亮再渐变到弱暗,力度由弱渐强渐弱,但是托劈的频率始终很密集,不会随着力度而改变。与此同时,左手做较大幅度的揉颤,音乐表现极富于喜剧性,效果明显。滑音是上行的小三度音程,其特点是音色的颗粒性极强,音头强且具爆发力。与其他的派别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例如南派多为小指扎桩摇指,手腕左右运动为主,食指捏住大指,大关节始终保持固定不动,音色清脆秀美、均匀流畅;而北派河南筝曲对指摇的颗粒流畅性和指尖爆发力要求极高,一旦基本功不到位,则会使乐曲的韵味风格和整曲的完整性大打折扣,神韵降低。

    2.夹弹

    夹弹就是有依靠的“托”,指的是右手无名指扎桩,大指弹完“托”一个音后落到下一根弦上,多用于技法大指“托劈”,因为扎桩弹出来音色比不扎桩更加的稳定、实落,音色浑厚、圆润、饱满,铿锵有力,一笔一画,河南味道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河南筝曲在连续托劈这个演奏技法上更加突出强调音头重音的重要性,因为如此演奏更加显现出乐曲上下跌宕起伏的旋律线条感,使听众听起来更加体会到河南筝曲独具鲜明的地方音乐风格特色,明亮、快速、俏皮、有力,从而突出了粗犷、热情、奔放的艺术特点。

    3.扫摇

    曲目中多次运用了相比于平常的不同于右手的“双托”,此技法要求右手快速果断发力——力弹两个音,极具爆发力,左手在右手发力快速弹奏同时迎音上滑,从而强调音头,为曲子极大烘托了气氛。

    以上《汉江韵》中河南特殊技法使得旋律更加具有河南本土风俗韵味,令听者深刻感受到中原儿女的粗犷豪放、浑厚质朴的情怀和泼辣爽快、心直口快的性格。

    (三)音乐风格处理

    各个地方的民间音乐都和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风俗、性格特点、语言文化有极大的关系,因为民间音乐来自于民间生活和语言文化,所以《汉江韵》作为河南筝派典型代表曲目之一,表现了河南人的语言文化特色,充分体现了河南劳作百姓的生活民俗、风俗习惯、文化素养、风格特点。

    曲目以慷慨、热情、奔放的音律表达了人民对春天的憧憬、对劳作的热爱、对丰收的欣喜、对美好生活的无比热情的期盼。右手的铿锵有力,左手的婉转润和,都显现出河南特色和河南韵味。

    《汉江韵》的难得之处是通过左手的技巧体现出真与美的统一,吸引听众的是它来自于艺术的美,而且这种美是如此熟悉、亲切而新鲜,因为是民族土生土长,来自根里的语言文化、语言特色而形成的音乐。因此要想把它弹好,这些演奏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在技术的基础上,还需要在强弱、音色、速度、气息、渐变等几个方面加以细致地處理,才能更加完整的呈现出河南韵味,弹得再活泼风趣一些,托劈再更加有弹性、果断,张弛有度,重音突出,表现出浓厚的本土乡镇气息。一定要把河南人性子里的那股劲儿,那种热情、泼辣、大方、豪爽、高亢的北方青年性格表现出来,再加上演奏者的高超技法,如此深刻演奏出河南当地的风土韵味。

    有一首民间诗,描述河南筝的演奏特点:

    名指扎桩四指悬,勾摇剔套轻弄弦,

    须知左手无别法,按颤推揉自悠然。

    每一个演奏技法都是河南曲子的特征,都散发着河南味儿。

    《汉江韵》作为河南筝曲的代表,将河南筝派的演奏技法以及地方的文化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河南筝在渊远的历史长河中散发着耀眼光芒,不论是现代的传播或者是传承都具有着本体自身的文化功能,为中国伟大古筝艺术增添色彩。后来经过几次改编,作为现代河南筝曲的代表曲目的《汉江韵》将河南筝派以崭新的生命力继续向前发展,在中国古筝的历史发展中,河南筝派必定会前途光明。

    综?述

    每一个国家都有各自的民族,音乐来自于哪里?来自于民族语言,后逐渐形成民歌,再衍变成传统曲目,直到发展成近现代创作曲目。音乐作品根植于民族音乐,所以创作要扎根于民族音乐。在近现代创作作品流行的时代,一定不能忘了音乐的根、音乐的本。没有传统曲目的基础就没有现代曲目的创作,没有原来的技法也就没有现在的创新技法,没有原来的曲式就没有现在的曲式。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新音乐、追求西化,要考虑创作的本身对于乐器是否适合。《汉江韵》既保留了河南筝的音乐风格韵味又加入了现代新的技法、织体、音乐元素,使听众感受到河南民间浓郁的音乐气息与现代创作新技法相融合的独特魅力,令人耳目一新。

    《汉江韵》是小调筝曲河南筝派音乐风格不断成熟的体现,是长期艺术实践活动中逐渐脱颖出来的标志,是演奏家反复实践、不断升华的艺术成果与精华,它的发展既丰富了河南流派,也使我国不断发展的传统筝曲得到了宝贵经验和升华,既体现了地方民族民俗的炽热情感和独特个性——接地气的旋律、音调和风韵,又获得国内外人们的喜爱与尊重。随着时代的进步,音乐潮流的不断发展,我们既要保留和传承传统音乐的韵味,又要推陈出新,使之在原有基础上放光溢彩,做到民族与时代结合,才是新时代新中国音乐人应该努力做的事。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0: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