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
范文 | 李俊峰
【摘要】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在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88例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4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口服治疗, 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 高于对照组的77.2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4/44), 与对照组的13.64%(6/44)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采用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治疗方案可进一步缓解症状, 快速减轻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不适, 而且联合用药安全性, 不会引发严重不良反应,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奥美拉唑;法莫替丁;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8.058 胃食管反流病属于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 主要病因为抗反流结构和功能受损、食管黏膜低于能力降低等, 導致患者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及以上部位, 出现烧心、发酸等诸多不适症状[1]。该疾病还可能引起咳嗽、声嘶等症状, 且反复发作, 严重危害患者生活质量。依据内镜检查可将胃食管反流病分为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烂性反流病和Barrett食管。近年来我国人民饮食习惯出现较大变化, 并受到生活学习压力增加, 非甾体抗炎药物使用等因素, 导致胃食管反流病明显增加。为快速减轻不适症状, 需给予给予对症治疗, 传统多采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 如奥美拉唑, 虽可抑制胃酸分泌, 缓解症状, 但部分患者疗效有限。为进一步快速缓解症状, 可增加法莫替丁治疗, 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可进一步减少酸对食管黏膜刺激效果[2]。为此, 本次研究对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应用在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探讨,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研究选择本院于2017年3月~2019年 3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4例。对照组中男24例, 女20例;年龄26~71岁, 平均年龄(48.42±7.53)岁;病程0.5~5年, 平均病程(2.53±0.84)年;内镜诊断分级:A级12例, B级18例, C级14例。观察组中男26例, 女18例;年龄26~70岁, 平均年龄(48.48±7.51)岁;病程0.5~5年, 平均病程(2.58±0.82)年;内镜诊断分级:A级13例, B级19例, C级1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表现出典型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等反流症状, 部分患者表现出慢性咳嗽、哮喘、咽炎等食管外表现;均满足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推荐的相关诊断标准, 并经内镜检查检查确诊[3]。排除标准:近期内消瘦、贫血、吞咽困难等;恶性肿瘤患者、胃肠道手术史患者、消化性溃疡疾病患者、症状相关心肺疾病患者、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及近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或胃肠促动力药物患者等。 1. 3 治疗方法 1. 3. 1 对照组 采用奥美拉唑口服治疗, 1次/d,?20 mg/次, 于清晨口服治疗, 治疗10周。治疗期间严禁吸烟、饮酒、咖啡、浓茶等。 1. 3. 2 观察组 采用奥美拉唑口服治疗, 1次/d,?20 mg/次, 于清晨口服治疗;采用法莫替丁口服治疗, 1次/d, 40 mg/次, 于睡前服用, 治疗10周。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痊愈:烧心、反酸等症状完全消失, 食食管破溃处愈合;有效:烧心、反酸等症状明显缓解, 伴随炎症, 且食管破溃处至少愈合30%;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 高于对照组的77.2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4/44), 与对照组的13.64%(6/44)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主要是指胃内容物反流, 而胃内含有胃酸, 导致胃内容物反流时伴随大量胃酸, 反流至食管产生明显刺激, 并腐蚀黏膜, 引发诸多不适症状, 甚至糜烂[4]。临床认为胃食管反流病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其中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力降低属于风险因素, 易导致食管近端反流程度增高。食管远端蠕动波幅降低, 提示对反流物廓清能力降低, 反流物积累增加对食管的损害程度。食管黏膜屏障功能受到各种因素受损, 如长期吸烟、饮酒、负面情绪等, 屏障作用逐渐降低, 难以抵抗反流无损害。食管内脏高敏感性难以抵抗酸及机械性刺激, 即使正常酸碱度下也可能出现烧心、反流症状。胃、十二指肠功能紊乱表现出为排空延缓, 会引起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 增加反流症状风险。此外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心理社会因素均属于胃食管反流病发生因素。上述各类影响可单一作用, 也可联合作用, 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 继而引起诸多不适症状, 常见反流物以胃酸、胃蛋白酶、胆汁、胰酶和小肠酶等为主, 其中以胃酸反流引起症状明显, 而胃蛋白酶则会加重胃酸对食管壁刺激作用, 加重症状。 胃内容物反流多到达食管腔, 但部分患者可能反流至咽喉部, 对口腔、咽喉及肺部造成危害, 进一步加重症状, 需及时行有效治疗, 快速缓解不适[5]。当前临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方法较多, 如帮助患者调节健康的饮食及生活习惯, 并配合药物尽快缓解症状, 考虑到此时患者胃内酸环境明显, 因此需注重采用抑制酸环境药物治疗, 如H2受体基恩抗击和质子泵抑制剂可起到该作用, 适宜应用胃内pH>4的患者, 但若症状严重, 患者胃内pH<4, 则难以明显改善, 尤其夜间仍伴随泌酸现象, 影响治疗效果[6]。常见H2受体阻滞剂包含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可阻断胃壁受体中组胺H2受体, 起到抑制胃酸分泌作用, 减少胃液反流量和酸度, 尤其可抑制夜间的酸分泌, 可获得良好的作用, 但该种药物难以持续发挥作用, 而且无法抑制进食刺激导致的胃酸分泌, 难以长期应用, 若患者伴随幽门螺杆菌感染阴性患者难以维持长期疗效, 效果有限, 不过其仍属于可靠的药物, 可明显缓解反流、腹痛及消化不良症状。质子泵抑制剂作为较强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其与H2受体阻滞剂不同, 具有起效快、药效持续时间长优势, 能够快速缓解症状, 促进食管炎愈合, 也具有良好的夜间抑酸效果。常见的质子泵抑制剂包含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等。奥美拉唑作为常见质子泵抑制剂, 可抑制H+-K+-ATP酶的活性, 控制胃内酸环境, 但部分患者疗效有限, 需加强其他药物研究。虽然如今采用联合用药方案对控制疾病发展有积极作用, 但为进一步保证良好疗效, 促使症状快速缓解, 临床仍加强对行质子泵抑制的研发, 如莱米诺拉唑可起到抑制胃酸分泌, 保护胃黏膜, 促进胃液分泌抑制胃黏膜血管通透性增加等作用, 而且还可阻止非甾体药物影响溃疡愈合功效。钾竞争性酸受体阻滞剂作为新型抑酸剂, 与常见质子泵抑制剂作用机理不同, 该药物主要通过与K+竞争性的与自制泵结合, 起到抑制H+-K+-ATP活性作用, 发挥抑酸功效。常见质子泵抑制剂主要在酸性环境下会发挥作用, 而且钾竞争性酸受体阻滞剂可对激活状态及禁止状态的质子泵产生作用, 具有起效快, 抑酸强及持续时间长优势。虽然如今全新质子泵抑制剂较多, 但为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前临床仍以奥美拉唑为主, 可发挥有效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 高于对照组的77.2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效果较好, 是促使患者症状快速缓解的有效措施, 利于溃疡愈合, 消除炎症。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4/44), 与对照组的13.64%(6/44)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 且两种药物具有互补功效, 治疗价值较高。由于食管括约肌动能不全、食管廓清能力下降等是导致胃食管反流的主要因素, 即需针对动力障碍采取可靠措施治疗, 如采用促胃肠动力药物, 包含胃复安、多潘立酮、西沙比利、莫沙必利等, 上述藥物均可起到促进胃排空作用, 其中胃复安主要通过升高食管下段括约肌(LES)压力发挥作用, 但副作用多, 多潘立酮主要通过降低胃蠕动反射的压力阈值发挥作用, 也可提高LES。但该药物需在酸性环境下发挥作用, 若联合大剂量抑酸药物则难以发挥功效, 而且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如今众学者加强多可靠治疗胃食管反流全新方法的研究, 临床治疗该疾病仍以质子泵抑制剂为主, 部分患者可配合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 尤其中重度反流性食道炎患者, 必须给予促胃肠动力药。此外需注意该疾病的反复性发作特征, 一般停药后半年复发率高达80%, 因此需重视维持治疗, 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采用维持原方案、按需用药及间歇用药方案, 考虑到H2受体阻滞剂长期使用难受性高, 因此多选择质子泵抑制剂作为维持药物。 综上所述, 采用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应用在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能够快速有效缓解不适症状的有效措施, 而且联合用药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属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值得推广。本次研究仍存在不足, 如纳入对象少, 监测时间短等, 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谢天琼. 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效果分析. 名医, 2019, 68(1):97. [2] 吕晓军, 刘丽. 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探讨.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2018, 13(22):136-137. [3] 曾凌. 探讨分析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8, 18(82):110-111. [4] 杨小艳, 郭传勇, 张旭, 等.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分析. 中华医学杂志, 2017,?97(44):3475-3479. [5] 梁艳萍. 中医护理干预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28):184-185. [6] 潘艳, 严柳媚. 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 12(6):90-91. [收稿日期:2020-04-1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