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索
范文

    陈凤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奠基作用,无疑奠定了其在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关键性地位。为将语文课程应有的价值和功能切实发挥出来,作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摒弃一切陈旧的教学思想,革新课堂教学模式,以最大限度地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导入;合作;分层;评价?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32-388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习惯性地遵循传统的教学理念,仍以课堂主体的身份向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这便极大地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对此,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为小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要求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点的前提下,对传统的教学理念、模式、过程与方法进行大胆革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之中,以便更好地改善教与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以兴趣为导向,实现有效导入

    小学生年纪小,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各种心理过程常带有很大的无意性。因此,只有当学生感兴趣时,才能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才不会将学习当作一种负担。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坚持以兴趣为导向,在充分了解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合理引入并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与培养的趣味情境,并以此自然过渡到新课教学,进而为学生接下来感知感悟文本奠定基础。

    在教学《牛和鹅》这篇课文之初,我先是出示了两个苹果,分别用纵切和横切的方法切开这两个苹果,让学生观察切面是否一样。之后,我以《小马过河》中松鼠和老牛看小河的深浅引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对待同一条河它们的說法却不同。待学生自由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我顺势引入了新课:“同样的苹果,由于切法不同,我们看到的切面截然不同;同一条河,松鼠和老牛各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河,所以它们对河的深浅就有了不同的看法。所以,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就会有不同的结果。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任大霖的文章《牛和鹅》,看看他是怎么告诉我们这个道理的。”如此导入,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二、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合作学习

    “以生为本”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即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凸显“教”要服务于“学”。长期以来,由于教师过分占据课堂的主要地位,学生交流合作少、自主体验少、发展个性少,进而难以体会学习的乐趣,更谈不上语文素养的提升。鉴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通过积极倡导合作学习这一模式来将课堂的主动权还于学生,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在进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提出了以下问题供学生在组内交流讨论:1.课文围绕周恩来讲述了他身上发生的几件事?你回答问题的依据是什么?这些事是怎样连接起来的?2.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3.为什么中国巡警不惩处洋人,反而训斥中国妇女?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紧握拳头,却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妇女?4.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对比周恩来的读书目的,你由此获得了什么启发?如此,通过倡导合作学习,不仅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实现了师生、生生间的有效互动。

    三、以分层为抓手,兼顾个性差异

    新课程强调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正是由于现实中每个学生所受到的社会、家庭影响不同,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特点也不尽相同。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课堂教学的目标、过程及方法进行科学分层,以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使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更具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在教学《观潮》这篇课文时,为落实因材施教,我要求后进生完成“知识与技能”这一层面的学习目标,包括学会7个生字,读写部分词语;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平静”等词语的意思等;针对中等生,我通过布置探究性学习任务,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自主解读文本,了解观潮胜地的景物及江面的特点,体会人们等待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心情;最后,对于优等生,我则要求他们能够借鉴作者按照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描绘一处印象深刻的景观。如此,通过分层教学,不仅兼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且还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的共同发展。

    四、以评价为手段,激发内在潜能

    小学语文课程有着自己鲜明的性质和特点,传统的评价模式不能涵盖其评价的实质和价值,也无法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全面评价,因而革新语文评价方式就显得尤为迫切。新课程强调评价应突出四大功能,分别是诊断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和导向功能,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多元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体验成长的快乐。

    为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和作用,我始终坚持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元化。以评价标准多元化为例,鉴于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所以教学评价不应用绝对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能力素养,而是应当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区别以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要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留有空间;其次,评价方式多元化指的是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重视采用开放性的评价方法,比如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等等。通过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手段,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学习轨迹,使学生体验学习和成长的快乐,而且还能使语文教学更具生动性和发展性。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从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贯彻中汲取营养,尽最大努力追求语文课堂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发展性,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维田.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文学教育(上),2017(07):51.

    [2]唐少君.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13):9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4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