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核心学习能力的培养探析 |
范文 | 韩余琴 摘要:初中生处于青春期,也是学生人生发展成长的“黄金期”。培养学生守住道德底线,形成积极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十分必要。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系列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旨在采取契合学生心理的教学方式,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能力;责任意识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32-173 引言 随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教师应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这既满足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一举两得。现如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道德实践活动的开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目标,促进教育事业长久发展。本文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学习能力的培养依据和方法。 一、立足于课本,培养学生态度创新意识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中,教师若想培养学生态度与情感方面的创新意识,就要从珍惜身边人与事、勇敢面对问题、热爱生活等方面着手,引导学生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每一天。初中生比较叛逆。这是因为他们正处于青春期,不管是价值观,还是思想情感,均有极大的可塑性。教师可以利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中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态度与情感方面的创新意识。在现代化社会,一个充满梦想的少年应有朝气蓬勃的精神和奋发向上的斗志,在生活实践中百折不挠。这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要求。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有效融合理论内容和生活实践,合理利用课堂教育活动,促使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并把梦想切实地落实到课堂学习及生活实践之中,有效培养学生目标与理想方面的创新意识。 二、开展普及活动,培养守法行为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重要基础。通过实践活动,能够使得学生在主动接受法律知识中获得丰富理解思维,并能够将理解思维主动转变为实践运用的切入点。开展普及活动,能够让学生走出静态文本的東缚,引领学生在主动参与实践学习中获得丰富知识,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掌握守法规则。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引导,能够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获得深层次认知。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能够让学生的法治意识更加健全。在每年的普法教育宣传活动中,我校都要邀请县里的司法机关来校做普法教育专题辅导报告,让学生从身边鲜活的人和事中找出相应的学习要点。除此而外,可采取图片展览的形式,要求学生能够在参观欣赏照片中有针对性找出其中的有意义话题,并能结合其中的展览提出自己的设想。很多同学通过参与定的活动实践,主动融入学习过程中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通过绘制法治宣传画、手工制作法治主题手抄报和板报、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等找出自己薄弱环节,增强其知法和守法的主动性和激情。借助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便于他们在整理收集相关资料中获得丰富感触,并能转化运用技能。结合学生参与普及活动,多给他们学习观摩的机会,帮助他们在主动融入实践体验中形成丰富实践运用技能。 三、在实践中培养初中生的责任意识 所谓责任,就是在做什么事情之后自己所需要承担的后果。在中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从心理上认可责任担当意识,才能使之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上集中投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极为重要,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课堂上根据自己所认知的责任意识来进行探讨,从而积极参与到道德法制教学中,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结合社会和他人,让学生将自己所了解到具备社会责任感的人或物带到课堂上,让學生不断结合生活实际,从而在实践中培养其责任担当意识。例如:教师在开展初中“交通安全知识课”的时候,教师在课前先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找一下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关于交通安全知识的材料,让学生上课时将材料带到课堂,教师也要将不同的交通标示给学生讲解,在课程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课程中就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解析交通安全知识来互相加强认知。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们肯定也会经常遇到些交通事故,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放一些关于交通安全的宣传片给学生浏览,在课程中结合实际来不断培养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从而让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得到正确的发展,增强其责任感的同时提高个人的整体素养。 四、家校合力施教,培养学用技能 家庭与学校是学生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重要来源,是学生接受课程知识的必然途径。教师充分发挥家庭与学校的合力,让学生在主动接受相应知识中产生足够的运用技能。家校合力施教,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接受相应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帮助他们在实践体验中获得实践运用技能。教师可结合班主任的家访工作,多融入到学生的家庭中,多与家长进行沟融,了解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情况。教师可在家访中重点关注如下几方面:(1)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鼓励学生从各自的想法和行动中畅谈自己的心声和感受。(2)多了解学生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帮助他们从中分析其中原因症结,多与家长形成教育的合力。(3)多组织召开家长会,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参加家长会,多给家长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方法,让家长能真正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形成足够学习合力和活力。结合家校合力,教师多帮助学生在主动表现自我中归纳其中的道理,让他们在真正学以致用中获得有价值信息。教师可给家长和学生多提供相关的心理辅导讲座,帮助学生能够走出青春期的困惑,增强他们道德和法治意识。 结论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课程需要教师在活化资源和教学方法中给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氛围,让他们在开放化实践探素中增强道德和法治能力。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多给学生自由探知和互动交流,打破传统的被动应付学习模式,从他们感兴趣内容出发,定能给他们更多惊喜发现。 参考文献 [1]马晓环.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2):225. [2]周华.出其不意 方能引人入胜——浅谈道德与法治课的导入艺术[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2):256. [3]白文会.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究[J].才智,2019(04):16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