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范文

    黄俊

    摘要:初中数学抽象思维远远高于小学数学,对初中生的逻辑要求更高,理解难度更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始终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问题导学作为经典教学方式,深受教师的喜爱,主要是以问题为引导,帮助学生用过问题思考逐渐深入理解知识。本文以针对性问题、趣味性问题、引导性问题等为主要内容,具体阐述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导学;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3-085

    学生的数学学习系统是环环相扣的,只有良好的基础才能为未来的学习提供帮助。问题导学教学方式能够产生良好的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进而快速掌握数学知识。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重视问题导学式教学,在课堂中通过问题对学生思维产生引导,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掌握数学真谛。以下是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工作所总结的教学经验,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带来帮助。

    一、根据教材内容,设置针对性内容

    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倡导丰富学生的数学视野,因此很多教师会在数学课堂中引入更多的学习资源,很容易冲击原有的基础性内容,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不清重难点。因此教师在开展问题导学时,一定要立足教学内容,提高问题的针对性,让学生能够根据某一特定的知识点进行探究,从而集中学生数学思维与注意力,让学生全力解决问题,最终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本节相关基本概念,在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找到点,由点得到坐标,并掌握直角坐标中一一对应的关心你以及各个象限的坐标规律。此时教师便设计了两个问题:“今天我们先画一个温度计,并标注6℃与-6℃,大家可以画出以学校为中心的周围地图吗?”此时学生便会在草稿本上进行绘制,教师可以在讲台下走动观察学生所绘制的内容。最后教师为学生展示用直角坐标轴绘制的地图,从而引导学生观察该绘制方式,再引出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在两个问题中,第一个相对简单,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经验便可以画出来,而学校地图所需要展示的方向较多,学生必须先找到中心点,才能够进行延展,这与直角坐标系不谋而合,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

    二、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校会采用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实力,但是初中生在面对无数的计算题时很容易产生学习与训练的疲惫心理,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失去学习兴趣。为此教师需要寻求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重新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问题情境能够根据相关内容为学生创设具体情境,同时从生活实际出发,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以及解决数学问题后的成就感,进而让学生主动探索数学问题。

    例如,教师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我们学校的操场面积是6000平方米,长和宽相差25米,那么谁知道操场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呢?此时学生开始回想学校操场大致大小,并将数进行带入,计算是否符合题意。当有学生回答正确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使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进行计算,首先将长设为x,宽就是(x-25),那么两个数相乘就是6000平方米,从而得出计算式x(x-25)=6000.此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计算该式子,最终得出长与宽的具体数值。总之问题情境将数学抽象思维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拉近学生与数学问题之间的关系,无形中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

    三、提高数学导学,设置引导性问题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问题也可以充当一个又一个的线索,抛给学生已知信息,让学生顺着线索探索数学问题,最终掌握数学的真谛。因此问题需要有引导性,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带动学生始终在探索。同时,引导性的问题应该有一定的空间感,给予学生一定的神秘感,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教师也可以在问题空间中再次给予学生问题线索,让学生进一步探究。

    例如,教师在教学《勾股定理》时,首先拿出一个被墨水浸湿的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边是3厘米與4厘米,但是斜边的数值被墨水浸湿看不到了,此时应该怎样计算出斜边长是多少呢?很多学生表示用尺子量一下就知道了,紧接着教师说:“如果我们手中没有尺子呢?大家会怎样计算?”学生便陷入思考中。然后教师再抛给学生一个线索:“在我们的课本上有一个公式,能够帮助大家算出数值。”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便转移到教材中,开始探索公式,最终套用公式计算出斜边数值等于5厘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问题与线索,完成了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索,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加强师生互动,激发课堂活跃度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通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向学生源源不断地讲述知识,但是却造成学生被动式学习状态,同时也导致数学课堂的“沉默”。问题导学方式也能够无形中加强师生互动课堂氛围,教师与学生在一问一答中唤起课堂活跃度,同时也会对学生的数学思维产生积极影响。

    例如,教师在教学《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时,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组形态相似的花朵,并问学生:“两朵花之间有哪些相似地方?”学生表示:“形态,颜色,大小都差不多。”紧接着教师再展示一组小大不一的同一张图,再引导学生观察两张图的相似,学生表示:“除了大小不一样,其他都一样。”当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良好互动之后,此时教师便可引出相似三角形的条件有哪些,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综上所述,问题导向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问题思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在初中课堂中,教师应该立足教材,根据学生所表现出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难度适宜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积极学习状态,从而顺利地解决数学问题。最后希望每位初中生都能够打开数学大门,体验数学探索的乐趣,与教师一起成长,达到教学相长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裔丹.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07):24.

    [2]房丽新.巧借问题导学法,强化初中数学教学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2020(19):70+7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3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