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美术教学方法探讨 |
范文 | 李硕 摘要:美术教育在初中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对美术教育的新要求,美术教育不再仅仅是美术基本技能教学,更应重视美育的价值。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美育渗透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发挥美育效用。 关键词:初中美术;审美能力;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34-160 引言:如何在美术课堂中将美术的“双基”转化为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创意片段教学以主题单元内容为框架,以“生”为本,结合学生的兴趣点,采用创意预设问题情境,针对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动态解决问题,可以解决课堂教学中重難点不突出的问题,这也正是高效率课堂的追求。 一、创建以“生”为本的课堂 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确立让人们明确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反映到片段教学中,就是要由以“教师的教为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学为本位”的教学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创意片段教学预设中,学生是教学设计的主体。因此,教师首先要了解教学主体的思维发展、认知特点等。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步过渡,通过具体经验的积累,他们可以运用逻辑法则进行逻辑推理。此外,初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逐渐显露,对探求事物的认识倾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些特点要求教师注重灵活运用教学组织和活动方式,通过知识与技能的有机融合,利用片段教学,针对问题情境提出假设、思考探究,通过创意预设,达到解决重难点的目的。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要求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在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片段教学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避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应采用新视角挖掘教材,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价值取向。只有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本位,片段教学才具有学术价值。 二、开展启发式创意预设 片段教学要预设问题情境,有创意的预设问题情境才能吸引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创意预设不应从教师的经验和设想入手,而要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习惯出发。教师要想从实际入手设计教学,就要了解学生对新旧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和新内容。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有所成。例如,在《画“说”空间》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绘画空间是在二维平面上制造三维立体空间这一教学难点,教师结合“形与空间”教学重点开展创意片段教学预设,采用视觉游戏导入的方式,通过铅画纸上两根红线的视觉感受对比,让学生探究其视觉变化的原理。绘画空间的营造让两根一样长的红线产生了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巧妙地展现了二维平面中三维立体空间的特点。从课程导入到重难点的突破,笔者通过精炼的片段教学展现了美术课堂的视觉性和有效性。 三、结合作品背景感悟人文素养 初中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美术作品鉴赏时,需要指引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历史特点、社会习俗等进行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对美术作品进行感悟。这样,学生就会很好地感受到美术作品中藴含的情感思想,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作品人文素养。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鉴赏经典作品《向日葵》时,学生在直观上会觉得作品画得很一般、很普通,无法从中感受到作品的内涵。对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作品的画作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学生经过分析可以得出《向日葵》中的画作特点有“怒放、像火焰、姿态多样”等。接着,教师为学生播放一些梵高的其他作品,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梵高创作纪录片,让学生可以对梵高仓作《向日葵》的社会背景有所了解,促使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想要探索的内容,感受到梵高对于生活、艺术的热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鉴赏作品《向日葵》,这样学生就会从中感受到梵高的创作激情,并从中感受到梵高身上的艺术修养,促进了学生人文素质提升。 四、增加背景知识,提升审美能力 教师必须改变这一传统的审美教学方式,可以将美术作品所蕴含的文化背景,融入美术鉴赏教学中,引领学生在了解美术作品背景的过程中,感受特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美术作品的鉴赏教学。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鉴赏《清明上河图》这幅作品之前,可以先对这幅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详细的介绍,引导学生在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前提下,积极参与美术作品的鉴赏,使学生领略作品中的精神,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基于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在初中美术鉴赏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可在教学中加入一定的人文内容。美术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创作,其中更倾注了作者的情感,这也是美术作品的魅力所在。因此,在初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介绍美术作品创作的背景、作者的经历等,促使学生更好地领悟作品中的情感,并在鉴赏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例如,在对敦煌彩塑作品进行鉴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其创作时间、代表作品、特点等进行详细的介绍,使学生对作品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鉴赏,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结论: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师要认识到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性,并结合美术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鉴赏教学理念、转变鉴赏教学模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中,进而提高美术鉴赏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斌. 运用美育资源对初中美术生实施德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 [2]沈可.美而有术——美术教师专业成长途径探索[J].江苏教育,2020(30):76-77. [3]刘卫城.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践行审美教育[C].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70-37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