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经验分析
范文

    邱志宏

    摘要:在社会文明的发展下,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由此一来,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原有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增加。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大部分人应对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基础。从小学时期开展的德育教学中引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可以从小就引导学生养成积极的心态,为他们塑造更强大的心理素质打好基础。基于此,本文主要根据笔者自身的经验,分享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小学德育教学的相关经验。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德育;经验分享

    中圖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34-105

    引言:随着素质教育在各个教学阶段的普及,德育教学也受到了教育部门的关注。小学时期,学生各方面的成长都会给他们的未来造成很大的影响。德育教育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素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心理健康和德育教育的结合,是目前素质教育发展的一种教学趋势,但需要教师采取科学的措施加以融合。

    一、构建和谐美好的学习环境,客观看待学生身上的问题

    小学时期,学生初次接触学校这个大团体,由于生长环境和家庭环境的不同,导致学生之间就会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而更多的问题也会因此显现出来。众所周知,环境对人的影响力十分巨大,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自身的主动意识和自我辨别能力还处于形成过程中,因此,教师要有效地展开德育教育,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融合,便应当为学生构建和谐美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对于上述所提出学生身上显现出来的各种问题,老师也要持有一个良好客观的心态去看待。

    在该时期,不管是教师自身还是身边的同学,他们的言语和行为对一个小学生有着很难想象的巨大影响。因此,作为教师便要合理地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之间要学会彼此包容,学会带着更客观、中立的正确态度去对待身边的同学。比如,当某位同学出现异常情况,或者做了某件错事时,要做的不是责怪,而是要给予关心的态度,并结合问题去提供解决的措施。此外,最好对小学生自身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让学生不要因此留存阴影,不要太过于放在心上。如此一来,学生感受到了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关心,自身也不会存在自卑心理,对待生活和周围环境的心态也会越来越健康积极。

    二、加强教师自身和家长的有效沟通,共同推进家园共育

    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社会文明脚步的推进,让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教育并不完全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仅仅凭借学校与教师的力量,很难完成对学生健全个体素养的塑造。小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虽然是学校,但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却受到包括自己生活环境的各方面因素影响[1]。除了学校之外,家庭环境和家长之间的相处形式,以及家长对待学生的教育等等都密切相关。那么,在当下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改革教学背景下,教师便要正确去认识家庭关系,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关注学生的各方面表现,及时和学生的家庭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与教育状况。同时,更应采取多种渠道,包括家访、电话采访以及网络沟通等途径告知家长,要和教师之间进行有效的配合,共同完成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帮助他们塑造更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

    现如今,家园共育已经成为当代教学发展的重要趋势,教育部门大力提倡教师和家长共同完成对祖国未来人才的培养重任。和以往不同,家长也要积极地参与进学生的教育过程中。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为家长展开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与教师从各个方面重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实现心理健康教学宗旨

    在一般的文化课程中,小学生所能够接触和感受到的心理健康教育过于隐晦,而小学生自身理解能力的限制,让他们从德育教育课程中很难直接获取心理健康培养的积极影响因素。我国应试教育和传统课堂教学形式,使得大部分小学生对于该种学习环境产生的兴趣不够高,从而导致心理健康教学的质量也很难达到育人要求。在该种教学现状中,教师要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结合小学生的好奇心理与好动性,改善以往的教学形式,可以将一些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引入教学当中。通过这些活动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从中吸取到塑造自身心理健康的因素[2]。

    例如,结合互联网科学技术在当下教育事业中的应用,可以为小学生播放一些关于“好人好事”或者治愈性较强具备感动元素的动画视频。这类动画视频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较强的注意力观看视频,从中借鉴动画人物的行为语言去规范和约束自身的言行,帮助学生养成更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使得他们成为一个道德素养越来越高的现代化人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中蕴含着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要想将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还需要教师充分地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生活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等各方面因素。教师不但要及时去改善个人的教学观念,还应当加强和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充分地认识到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培养对人才的教学要求,从而与家长共同合作,以此为小学生构建良好的成长学习环境,为他们养成更为健康的心理状态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桂源.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70-71.

    [2]马丽,马云飞.谈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J].才智,2018(04):6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5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