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幼儿园区域活动资源创新利用研究
范文

    葛金凤

    摘要:区域活动在幼儿园属于非常特殊的一种教育形式,是通过材料与环境让幼儿与同伴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促进幼儿能够在健康的区域环境中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简要阐述了幼儿区域活动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一系列幼儿区角活动开展的策略,旨在培养幼儿的素养。

    关键词:幼儿;区域活动;区角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35-158

    引言:在幼儿园建立学习性区域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更是培养幼儿实践能力的重要教育方式。开展学习性区域活动,能够让幼儿教师清楚、明确地意识到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并根据幼儿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对应的教学活动。促使在学习性区域活动中,幼儿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对应的活动方式,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并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一、幼儿区域活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学习性区域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合理地指导幼儿进行活动、鼓励幼儿、发现幼儿的潜力。但是在学习性区域活动中,在幼儿亲自完成手工制品时,教师却没有发现幼儿的优势,同时也没有对幼儿的作品进行鼓励性评价,这样长期下去幼儿会失去对区域活动的兴趣,并降低幼兒的自信心。故在学习兴趣区域活动中,教师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不利于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开展学习性区域活动,一般情况下都是有计划和有目的地开展,因此材料的选择和设计特别重要。比如,在游戏角色扮演中,通常在区域活动中放置不同的物品,比如图书、图纸、蜡笔等;在音乐表演区域中,通常会放置些表演服饰以及钢琴等。这种类型的区域活动和物品摆放,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和合理性,但是从创新角度来看,很难对幼儿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而是应该将各种物品统一放在活动区域中,让幼儿完成物品归类,一是培养幼儿思维能力,二是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另外,材料的选择与设计应根据幼儿的自身发展情况,确保学习性区域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二、幼儿区域活动资源创新利用途径

    (一)运用节日,开展生活体验式课程

    在幼儿教学中,孩子们都喜欢一些节日。在家庭中,家长往往会因为自己的一些喜好,没有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节日氛围。教师可以让孩子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手工,如剪纸等来体验节日的教育意义,帮助幼儿在情感的认知上有新的体会和新的发现。例如,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来临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开展“奉献爱心、温暖心灵”这样的主题爱心义卖以及爱心捐赠活动。在进行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捐赠自己的玩具、文具、生活用品,或者义卖,并将义卖的款项捐献给自己社区的贫困家庭或者福利院的孩子们。教师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有利于教会孩子懂得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激发孩子的奉献精神。在国庆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孩子开展红色经典活动,引导孩子唱红色歌曲、讲红色经典故事,让孩子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

    (二)立足自然资源,创设多种区域

    泥土是生活中最常见、最丰富、最富变幻的自然资源,对于孩子来说具有不可估量的教育价值。首先,可以利用泥土让幼儿进行搓、捏、压、团等动作的练习。其次,可以让幼儿在探索操作中研究水与泥的比例关系,以便更好地塑造物品。再次,可以拓展到泥土制品等等。大班的孩子在玩泥巴的过程中喜欢自己动手和泥巴,水加得太多或太少都不能成型,这是为什么呢?孩子们反复思素、探讨、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自己动手、自己发现、自己实践,养成了主动探索的习惯。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站在儿童发展观的立场,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也就是要尊重孩子的天性,我园根据实际情况,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环境,通过游戏的形式保护、引导幼儿天性中可贵的品质。例如:中班的建筑区在室外的沙地上进行,近几年幼儿园周边新区相继建成,孩子们在上幼儿园的路上天天观察“盖高楼”,一来二去,很多孩子学会了模仿大人分工协作,一个小小建筑队成立了:有监工、分工的“包工头”,有负责运沙的、拉砖、拉水泥的、有砌墙的…工具只是瓶瓶罐罐、瓦片木棍,他们却玩得不亦乐乎!这样个自发的游戏,中班的幼儿自己就能够分工合作、齐心协力地去做一件事这是在其他活动中收不到的效果。

    (三)利用区角环境鼓励幼儿动手操作

    幼儿的思维处于具象思维阶段,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住往通过动手操作,对材料的摆弄来获得。因此我们在环境布置中设置了一些便于幼儿动手操作的区角,投入相应的材料,让幼儿动起来。如我们在教室设置了自然角,种植了各种不同生长环境的动植物,幼儿可以每天观察它们的生长情況,还可以参与管理这些植物,给它们浇浇水、晒晒阳光,并提供了观察记录本让幼儿每天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此外,我们还在教室里创设了科学区,提供了万花筒、陀螺放大镜、吸铁石、小球等材料,可供幼儿动手进行一些简单的自己感兴趣的小实验。通过不断尝试、探索,获得经验的发展。例如在洗手时有孩于发现涂了肥皂以后会产生很多的泡泡,每次都会在厕所“小磨蹭”一会儿,结合孩于的兴趣,我们开展了关于¨好玩的泡泡"的探究活动:制作泡泡水,玩吹泡泡等。同时,可以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难度,我出示了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工具,让孩于们自己探素是否能吹出不同形状的泡泡。活动中,孩于们兴趣浓厚,作为支持者引导者,我们也及时作出一些观察、记录,以便更好的发现潜在的教育话题。例如,在学习性区域活动中,间接性地指导幼儿如何学习和活动。当幼儿对区域活动无兴趣时,教师可向幼儿提出假设性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当幼儿之间发生纠纷时,教师应指导幼儿如何友好地交流与沟通,这些都需要教师用心观察,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结论:在幼儿园学习性区域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教育工作,而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合理选择材料为幼儿创设一个开放性的学习性区域活动,并加强幼儿与环境的互动,才能有效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嘉琪,李伟玲,邝诗苇,赵芷晴.幼儿园探究活动形式化问题及对策研究[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0,49(01):193.

    [2]陈佳黎.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与利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2):21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9:4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