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
范文 | 张蓉蓉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接班人全面发展的培养要求,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积极践行党的方针政策,落实素质教育,积极推动学生的全面进步,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为党和国家的发展助力。语文是小学生的必修课,是小学教育体系的重点部分,其教学内容中包含丰富的德育思想和德育理论。因此,教师应该牢牢抓住小学语文教学的特性,在教导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感受文化文明的积淀,体会社会能量的传承,进而全面发展。本文基于浅谈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展开论述。 关键词:德育;小学语文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35-053 引言 2019年最新修订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在教学中贯彻德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我在语文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一、通过交流的方式将德育教育渗入语文课堂中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讲台前一味地进行课本的讲解,而学生根据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进行记录和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对于目前的教学发展来说存在非常多的缺点。在这种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中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语文知识的学习,这就导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无法充分地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想象和思考,长此以往,只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而通过在语文课堂中借助沟通交流的方式,将德育教育理念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频繁。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和学习情况,然后对教材方案进行及时的优化和调整。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语文的学习。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这一篇文章时,教师在讲课之前,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小视频来充分激起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充分地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将看过小视频后的感想大胆地说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想法和看法,然后再进行课堂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不仅能够理解守株待兔的意思,也能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二、结合语文课本适当渗透德育教育 结合语文课本渗透德育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出语文学科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让学生从中感知德育教育。在开展语文课文教学时,教师应适当为学生增加德育的教学。小学阶段是他们各个方面都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之中渗透德育教育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学生的性格大多都是后天培养形成的。因此,教师需要严格、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教学。为了让他们在今后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有素质的人,教师就要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教师不仅需要讲解这篇文章,更需要让学生缅怀这位伟大的战士,让他们理解这种为国家不断奉献的高尚精神。接着,教师可再借助文章之中的情感态度对学生进行一次思想教育,激发学生内心的爱国之情,引导他们从小就要树立一种爱国的精神,并从小就明确祖国在自己心中的地位,明确什么事情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在教学之中,教師不仅需要简单地对文章进行分析,更需要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渗透进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中作者的感情和写作意图。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渗透德育教育,还可以达到一个自我教育的教学目的,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自我规范的重要性。 三、通过经典诵读和课外阅读渗透德育 朗读可以让读者用自己的话来理解原文的句子或段落,从而把原文中的思想变成读者自己的思想。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加深印象、培养语感,而且能够不断被经典中的思想和感情所熏陶,接受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因此,我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朗诵和阅读活动,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品质,以此渗透德育。比如,我常常会布置一些经典诵读、课外阅读、时事新闻阅读等多样化的特色作业,使学生在诵读中自然而然地明事晓理。再比如,我将书法和古诗词诵读融合在一起,让学生用音韵诵读诗词、用笔墨点染文字,让他们在一首首爱国诗篇、一句句真情实感、一笔笔豪迈抒发中深刻地体味中华优秀文化。例如,在古诗词《示儿》这一节教学中,教师先向学生介绍作者陆游一生的报国壮志及曾经在西北从军的经历,然后借助诗中“北定中原”的注解分析,让学生对诗人抵御外族入侵的民族立场和“国家至上”的情感有更为完整的认知,从而感悟诗中真挚而强烈的爱国情怀,产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在上述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古诗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达到了渗透德育的目的。 四、开展实践活动,渗透德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教师不能只在课堂上进行,还应该走出课堂,向外延伸。教师要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将生活德育和语文德育之间联系起来,从而全面推进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可将德育素养通过行动的方式展现出来,进而将这种素养内化,实现德育的成功渗透。因此,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时要充分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认知及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了解生活的含义,督促学生对自身生活和行为进行反思。例如,教师可以开展课外兴趣小组,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实践学习,这样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还增强了其道德的体验。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他的社会实践,接受先进的德育文化和德育思想观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语文中的德育教育来说,其教学地位和小学语文知识的教学地位是相同的。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当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借助教材文本和课后作业来更好地将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无缝整合,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能够更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困难,不断地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进寿.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策略[J].才智,2020(05):1. [2]俞佳玮.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才智,2020(01):2. [3]李飞.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昆明会场)论文集(上).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476-47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