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时期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范文

    刘春香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有效教学的教育思想已运用于现代课堂活动之中。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语言发展、沟通交际、素质培养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夯实基础、提升能力的关键时期,对学生的主体发展起到积极意义。然而,大多数教师在教学发展中缺乏有效的组织手段和培养策略,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难以有效提升。因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6-036

    目前,部分地区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法和教参,缺乏创新意识,导致学生的参与效果和主体发展受到影响。同时,部分教师受本位思想影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这不仅影响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效率,还使课堂活动的整体性难以保证。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备课设计、课堂环境、问题环节三个方面出发,对新时期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进行探究。

    一、注重备课设计,把握学生课堂目标

    备课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第一步”,也是有效开展的关键一步。众所周知,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把握学生的主体学情,合理设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环节安排,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还使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课堂任务得以明确,有助于学生展开针对性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其有效教学的目的。因此,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其备课环节的主体性,从学生的主体学情出发,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

    例如:在《丁香结》的教学中,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借助春雨中丁香结的描述,表达作者的人生体悟。考虑到六年级学生已基本具备自主阅读的能力,对此,我在教法的选择上采取自主合作探究法、朗读法这两种方式,加强学生对文章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效果。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将“缀、笨拙、断断续续”等字词的掌握、朗读课文、理解内容、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等内容设定为本课的学习目标。此外,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基础,我将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和作者感悟作为本课的重难点,着重对其进行讲解。通过对备课内容的灵活设计,不仅能把握学生的课堂目标,还能保证课堂活动的有序进行。

    二、创设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正处在形象认知阶段的学生,创设相应的课堂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保持积极、主动的探究热情。同时,以主观的画面场景为导向,摒弃传统单一的语言讲授,更利于学生对文本信息的获取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环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的主观意识和课堂活动得到有机融合,进而实现其有效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草原》的教学中,这是描述内蒙古大草原美麗风光及草原人民热情好客的一篇文章,考虑到学生年龄尚小,对内蒙古大草原的自然风光缺乏直观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学习热情,对此,我利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将关于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直观的画面和场景引导下,建立初步的认知基础,把握学生的学习方向。学生看到壮阔美丽的大草原后,纷纷张大嘴巴表示经验,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更多地草原知识。这时,我将本课的新知导入其中,满足学生对未知环境的求知心理。

    三、设置问题环节,提高学生探究质量

    问题环节是有效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效果,还能巩固学生的课堂基础,提高学生的探究质量。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对问题的作答情况,及时了解学情发展,进而在下一步的教学实施中做好应对措施。因此,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入手,灵活设置问题环节,引导学生的探究方向,以多样化的问题或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效果,从而实现其有效设问的课堂目的。

    例如:在《竹节人》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初步了解本课的整体内容,并理解其段落大意,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课的掌握情况,我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设置以下问题:①注解人是用什么做的?②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如何安排记叙顺序的?③为什么要写老师与竹节人这一部分?他和主题的关系是什么?这一部分会不会影响老师的形象?通过对课堂问题的灵活把握,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堂细节的理解,还能锻炼学生对文章语言的组织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课堂目标的明确、课堂环境的创设、问题环节的设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还使学生的课堂体验和主体作用得到加强,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理解效果,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增强其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从学生的主体学情出发,切实分析学生的学情变化,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充分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综合、有效的主体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卫.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小学语文有效教学[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3):15-15.

    [2]安丽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软件:电子版,2017(4):148-14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