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路径探究
范文

    王美贵

    摘要:生活化教学所具备的优点现在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并逐渐得到教师的认可,其中生活化教学在数学课程中的应用是最为普遍的,这也是由于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应用较为广泛的学科,与生活化教学的本质是统一的。所以学生在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其自身对知识点的了解是最重要的,在学生的综合发展中起着有效的作用。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自身在教学课程中的有效开展进行探讨,對于数学课程中生活化教学的开展进行全面的论述与探讨,以期望为广大同仁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7-370

    一直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强调的是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和运算方法的掌握,以至于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渐行渐远,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使得课堂教学日益僵化。数学课程的学习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一、结合生活实际导入新知

    教师要想在数学课堂中收获良好的教学效益,首先应该提高对课前导入的重视。同理而言,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优势,首先要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开端。课前导入环节,是一节数学课的起始阶段,教师的导入效果会直接影响学生接下来的数学学习效果,并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思维活跃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在导入的环节中结合本节课所要教授的知识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因素,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将抽象的知识变为学生生活中的常见实例。这样一来,就能够燃起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可以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接下来的学习。例如,在教授“轴对称”这一部分的知识时,笔者就在课前导入的时候引导学生做“照镜子画图形”的游戏。笔者向学生进行设问:“同学们,今天在学习轴对称图形之前,先跟老师共同做个游戏:我们通过照镜子,来画出镜子内外的图形或数字,然后观察一下画出的图形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由此,笔者就引导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形成了初步的印象。

    二、创设生活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数学课程的意义就在于培养学生对数学课程知识的有效理解,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数学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同时,对小学阶段中的学生生来说,其天性就是活泼好动,也普遍具备在课程中注意力难以集中的问题,教师对于学生的这一种特征进行充分利用,以此在数学中充分引导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师在当前阶段下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在不影响教学效果的情况下,用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数学的知识点。生活化教学的出现,与这种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因此教师需要能够在课程开展中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来提升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感知与认识。例如,在教授“时、分、秒”这一部分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对于时间观念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可以对学生布置一些生活化的日常任务来帮助学生消化吸收其中的一些知识。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定闹钟的方式来实现对于课程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闹钟定在7:00,并让学生制定相应的日常计划,比如7:45上学,下午17:30吃饭,这样让学生能够对于课程的理解更加深刻。这样通过教师的生活化引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感受到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三、借助生活实例

    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生活中的实例,能够让学生依据生活实践,来证明抽象的数学知识点,从而深化对数学理论的认识与了解。小学阶段,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大多来源于身边的日常生活,因此教师在教授数学习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入生活实例,将数学知识融进真实的生活情景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对于解决生活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弱化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陌生感,在生活的指引下逐步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小数除法”这部分内容时,假设使用原有的教学方式,由于除法的公式与其中所包含的数学符号,对于小学生来说十分陌生和抽象,这样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对小数除法的知识进行较为直观的理解。由此,笔者就通过将这些知识融入生活实例的方式,来逐步带领学生进行实际计算,从而使学生快速掌握了运算方法,收获了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四、强化课堂教学实践

    桑代克在尝试与错误学习理论中告诉我们,反复实践与尝试可以加深对认知活动的理解,进而达到优化思维的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实践活动既可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而且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优化。不仅如此,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得到了培养。例如,在教学“生活与百分数”这部分内容时,因为百分数是比较抽象的内容,为了强化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就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活动,目的是训练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运用能力。首先,让学生选定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如,睡眠时间占一天时间、一年时间、一生时间的百分之多少,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有哪些?如何分配这些兴趣爱好?分别占用一天时间的百分比是多少?等等。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分为五人一组,开展课外实践调查活动。实践活动结束后,每人制定一份调查报告作为作业上交。这样的生活化数学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对百分数的认知。同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所占的比例问题。而且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有效的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强化作用。

    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很多知识就隐藏在日常生活当中,日常生活当中的很多细节也是最好的教学资源。对此,教师自身要建立起生活化教学意识,时常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常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对生活产生更多的感悟,形成较强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曾立新.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56.

    [2]余漪.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125.

    [3]侯春玲.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36):137.

    [4]谢应平.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与探讨[J].华夏教师,2018(35):55-56.

    [5]王秀清.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J].华夏教师,2018(35):58-59.

    “十三五”课题《关于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行动研究》编号2019QXN18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