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
范文 | 周钰岚 摘要:语文学科贯穿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过程,受到了师生们的高度重视,这是因为汉语与汉字是我们日常沟通的工具,此外,语文学科承载着民族文化,人类智慧,做人做事的道理,因此学好和用好语文显得十分重要。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语文课程存在着误解,认为只要多用就行,无需花费时间学习,其实语文学科有自己的知识体系,有自己的学科特征,也需要方法的支撑,策略的指导。基于此,本文以小学语文三年级课程为例,探究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途径;三年级课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9-370 教学语文的方法有很多,且新课改背景下催生出了诸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为教师同仁们提供了新的教学依据,但如何选择成为了教师们新的困扰。其实,笔者认为方法不在新旧,只要符合学生口味、契合实际,能推动教学工作发展即可。下面,笔者将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端正态度,热情教学 教学是师与生团结合作的结果,且因为学生年龄小,自主学习能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还需要教师时时监督,处处引导,随时帮助,由此凸显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价值。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消极怠工,敷衍了事,不热爱自己的工作,更不在意学生的发展,缺少基本的职业素养,为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教师应该明确自身的职责,肩负起教学重任,热爱工作,关心学生,对自己的负责,为学生负责,出色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如,在学习《大青树下的小学》这一课内容时,笔者不仅做足了课前准备工作:研读了教材,分析了学生,制定了教学计划,设计了教学活动;还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据此调整教学进度,增删教学活动,此外,笔者情感饱满、态度端正、积极向上,不带着个人情绪教学,不传播负能量,喜欢鼓励学生、称赞学生,培育其自信心。在这样热情、活泼的教学氛围下,学生也受到了感染,愿意配合笔者开展教学工作,喜欢上了语文课程。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愿意为教学工作投入热情与激情,付出时间与精力,是热爱工作、热爱学生的表现,值得肯定。 二、激发兴趣,保证质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旺盛,注意力难以集中,需要借助外力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将他们重新拉回到课堂中,与教师形成合力,携手进入语文殿堂,保证教学质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在学习《秋天的雨》这一课内容时,笔者特意挑选了一个下雨天授课并带领学生冲进雨中,近距离的感受雨的现状、气味,细心地观察雨中的景物,比呆坐教室听笔者讲课,效果好太多,由此证明大家更喜欢实践活动。再如,学到《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一课内容时,笔者邀请同事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课本剧表演,但预留了一个悬念,迫使学生不得不打开教材,进行阅读,去解答自己的困惑,同学们打开教材主动阅读的过程就是兴趣发挥了作用,值得肯定。学到《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引进了奖励机制,不仅给完成课前预习任务的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还关注全班学生的课堂表现,哪怕是多认识了一个生字、多读对了一个拼音,多回答了一个问题,都会得到笔者的语言称赞,就这样在物质与言语的双重激励下,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认为兴趣可以带动学生进步、成长并用实践验证了自己的猜想,效果显著,值得肯定。 三、重視基础,做好积累 基础是最重要的,没有基础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因此无论是在更新教学理念还是创新教学手段时都不能放松基础的学习,这样才能打牢根基,向着更远更高的方向发展。教材是语文知识的重要载体,生字词的学习,好词好句的积累、阅读能力的提升、写作技巧的传授都能从中获得一二,需要师生好好利用。此外,对课外知识的学习与积累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如,在学习《司马光》这一课内容时,虽然是一则小故事,但用文言文讲述,因此给学生造成了理解障碍,见此情景,笔者将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放到了首要位置上,带领学生认读了“司、庭、登、跌、众、弃、持”等生字,示范了词句间的停顿,借助释义讲解了故事大意。伴随着这些活动的实施,学生的困惑在逐步消失,最后完全理解了文本大意,捕捉到了文章主旨。学到《望洞庭》这首古诗时,背诵全文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为此笔者借助课前朗读,师生齐读,同桌检查,课后抄写等活动帮助学生熟悉诗文内容,完成背诵任务,做好“童子功”,积累下这首古诗。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重视基础能力的提升,会带领学生学习生字,疏通文意,还帮助学生完成背诵,做好积累,值得学习与借鉴。 四、针对练习,全面提升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都需要各种形式的练习才能查漏补缺,巩固提升,因为笔者会为在课堂上注意学生的表现,了解其优缺点,针对问题展开强化练习,弥补短板,促进其发展。 如,在学习《带刺的朋友》这一课内容时,师生一起熟悉了文本,掌握了生字词,还总结了段意,探寻了文章主旨,但笔者发现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有待提升,这是因为学生在开展小组探究活动或回答笔者的问题时磕磕绊绊,缺少逻辑性,为此笔者布置了一道课后练习任务,那就是将文章用自己的语言讲给家长听,旨在锻炼学生的思维,提升其口语表达能力;还能让家长了解学生的日常,拉近亲子关系。再如,学到《大自然的声音》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布置了随堂小练笔活动,旨在拓展阅读文本的价值,实现读写结合,这是因为笔者发现学生写作能力差:课下积累不足,文笔差,没有写作思路,因此借此机会实施了强化练习。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发现了学生身上的不足,于是开展了针对性的练习,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每个阶段,各个学科的教学工作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存在的必要价值,需要教师同等对待,学科处理。小学三年级语文课程是低年级向中高年级的过渡,教学难度加大,教学标准提升,更需要教师认真对待,好好教学。基于此,笔者结合实践总结出上述几条教学途径,以期能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为教育教学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喜燕.基于课程标准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现状分析与优化建议[D].陕西师范大学,2015. [2]裴海莹.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反思[J].江西教育,2016(2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