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初中体育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
范文 | 施梦欢 摘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是预防和及时纠正学生的不正常心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全面迎战各种学习和生活压力,以饱满的热情战胜各种困难。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体育老师应综合考虑学校条件、学生情况,进行行之有效的渗透活动。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初中体育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40-129 引言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如果缺乏足够的心理素质,在面对困难、挫折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时很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因此在開展初中阶段的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初中体育是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应该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营造活跃健康的课堂氛围,还应该仔细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分析学生的心理,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式,达到利用体育运动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一、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发展的意义 (一)体育锻炼能有效调节学生的情绪和情感 体育锻炼能使人产生愉悦的心情,当人体进入运动状态的时候,血液循环加快,大脑活动积极,心理思维积极配合运动,达到精神的振奋。这样,体育锻炼就帮助学生调节心理的不良情绪,避免长期低落烦闷压抑的情绪,进而改善学生心理的不良反应。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指导学生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让学生进行适当而有效的体育锻炼,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缓解压力,消除不良情绪,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良好的品质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重要前提,而品质差的学生别人跟他不愿意玩耍,不愿意交往,不愿意合作,很难立足于集体,在学校里处处受歧视。因此教师平时应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品质。首先,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进行情感的积累,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其次,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兴趣,让学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使自己自强、自信。最后,通过体育运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助人为乐、团结友爱的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初中体育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策略 (一)因材施教,个性化发展 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效果,充分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教学目的,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因材施教,组织开展有趣的群体活动,保证学生参与体育互动的积极性。此外,因材施教还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较为深入的观察和了解,发现学生的个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安排学生自由开展体育活动。比如,喜欢篮球的同学可以组队进行篮球运动,教师还应该有针对性地从专业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体育运动项目。对于在课堂中发现的一些较为内向、不愿参与到群体活动中的学生,应该正确引导,和学生保持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二)凸显体育精神,优化学生心理品质 800米长跑既是体育项目的必备课程,也是锻炼学生意志力最基础的体育内容。尽管学生在长跑中会出现一些身体不适的情况,但就教师经验而言,这并不是训练强度超过了学生的身体负荷的表现,而是学生身体发出的惰性信号而已。因此,体育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开展一些有利于锻炼学生意志力的体育游戏。通过开展长跑比赛,锻炼学生的意志力,让学生体会到坚持的意义;还有乒乓球课程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结合,而小组赛需要的是团队合作精神,只有在每个人的相互配合中才能走向最后的胜利,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在类似的体育比赛中,凸显体育精神,逐步让学生在感受体育魅力的同时,提高身体素质,优化心理品质。 (三)创设情境,磨炼坚强意志 创设情境开展教学的目的在于能够通过营造出的特殊情况来充分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比如,设计一场特殊情境下的篮球比赛,比赛仅剩一分钟,但目前双方比分持平,两个队伍只有一分钟时间去争夺比赛的胜利。通过这种有前提性的比赛环节来帮助让学生面临一个虚拟的紧张环境,进而在这个环境中帮助学生锻炼心理素质。 (四)激励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信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需要被外界认可和肯定的阶段,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该适当通过激励教育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对于在课堂上表现良好,或者在体育活动中取得亮眼表现的学生,教师应该乐于夸奖,对于一些不敢尝试体育项目的同学,教师需要耐心指导、适当鼓励,并通过自身的示范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结束语 从本质上来说,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一种,是对初中生进行的一种人生观、价值观的理念树立教育,是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大胆尝试的一种鼓励教育,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马峰.浅谈初中体育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8):129-130. [2]李荣.浅析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8):161+163. [3]马俊.初中体育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田径,2019(05):4-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