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游戏故事】自制“水泥” |
范文 | 石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1-409 游戏背景: 在沙水探秘的游戏中,大班孩子对沙子的兴趣十分濃厚,他们最喜欢用沙子塑造各种造型。今天,我看到孩子们纷纷将沙水池中的沙子搬运到自己的锅碗瓢盆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到底又会玩出什么样的新花样吧! 【专注游戏,探索发现】 明明(化名)用树枝挖来了一点沙子,亮亮(化名)激动地说:“哇,明明挖了点沙子!”明明说:“再去挖沙子!”这时候,轩轩在一旁看到他们的“水泥”也瞬间充满了兴趣,于是好奇地问道:“你们怎么做成水泥的呀?”瑞瑞自豪地回答说:“我们是放了很多的沙子,一点点的水。”“哇,我们做好了‘水泥!”瑞瑞激动地说道。 几经波折,明明发现了一个新秘密。他发现沙子和水不能很好地溶在一起而是分离的,于是在孩子们无奈的争议中结束了他们的第一次游戏。 【就地取材,坚持到底】 明明将碗里所有的“水泥”都倒了出来:“别挖那了,我们全部做失败了,你们快点去挖土,不要再给我挖沙子了,挖土去!”收到指示后,他们又开始重新制作新的“水泥”。这次的“水泥”跟上一次不同的地方,这次是用真正的水和泥土混在一起搅拌研制出来的。森森舀了一些倒在瓶子里观察,他们发现,“水泥”中是有杂物的,他们需要把这些杂物给捞出来。“我们是不会失败的!老师我们是不会失败的!”瑞瑞坚定地说道。 【教师感悟】 在研制“水泥”初期,他们选择最喜爱的沙子作为研制“水泥”的主要材料。虽然中途有几次失败,但失败并没有让他们放弃制作。在研制的过程中,明明发现沙子不能溶到水里去,沙子和水是分离的。他们在游戏中探索到了一些关于沙子与水的科学知识,并主动找到了失败的真正原因。我欣喜看到,在游戏中孩子们相互合作,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整个探索的过程。在这样探索的氛围中孩子们更能凸显个性,他们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研究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成长。 【幼儿成长】 1.了解幼儿已有经验,促幼儿学习与探究。 幼儿之所以会产生制作“水泥”的兴趣,起因是一次在教学楼外面玩耍时,看到工人在修建新教学楼而引发的灵感,从而在幼儿的游戏中得到了新的启发。介于水、沙子、泥土三者之间的关系,孩子们的经验较少,但是他们能在游戏中探究这三者之间的奥秘,对幼儿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成长。 2.适宜性材料是发展孩子探究能力的关键。 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特地去投入与“水泥”有关的材料,孩子们都是自发的去寻找适宜的材料,去推动游戏的探究与发现。我们总是怕孩子弄脏衣服,而去干涉孩子不让它玩泥巴、玩沙子,但是当我们放手时,孩子们能通过自主探索材料、实际操作材料去完成属于他们自己的“水泥”。 3.依靠孩子的力量去发现有价值的游戏。 在这次游戏中,教师没有过多的干预与指导幼儿的游戏,但是在游戏结束后,当教师在采访孩子“为什么会失败”时,孩子的回答却让人喜出望外。原来有价值的游戏是孩子们自己玩出来的。教师作为观察者,在孩子们的游戏中不断地去发现儿童,在一次次的放手中去体会和领悟“闭上嘴、管住手、睁大眼、竖起耳”的真谛。 【育儿建议】 1.学会观察。在游戏前不断观察孩子的优点:是丰富的生活经验打开了孩子游戏的大门,让孩子成为了游戏的高手。 2.学会放手。在游戏中我们允许孩子经历、尝试、探索、反思,也允许孩子犯错,因为在真游戏中,孩子才有真研究和真发现。 3.学会倾听。在游戏后进行游戏故事分享,认真倾听孩子在游戏中的所思所想,发现游戏带给孩子的真正价值。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