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中语文课堂上随机提问的有效应用 |
范文 | 宋国俊 摘要:开展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大部分教师会发现,那些学习成绩优秀或者学习进步较快的学生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给特点:积极发言。这种特质决定了学生能够主动跟上教师的授课节奏,主动探索知识框架并思考知识背后的语文世界。但是教师不能只看到积极发言的学生,课堂提问如果固定点少数名几个人,那么其他的学生就会一直保持沉默,这显然不利于大部分学生学好语文知识,因此更合理的课堂提问形式应该是随机提问。 关键词:初中语文;随机提问;适量压力;激发兴趣;集中注意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1-260 课堂提问应用已久,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优势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可是不少教师在固定的环境里也慢慢固化了自己的提问方式,这会大大打击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严重情况下还会出现课堂纪律混乱、学生闷头睡觉的不良课堂现象。而随机提问就可以避免固定提问的诸多弊端,既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本篇文章中,笔者结合课堂实践,浅析了随机提问应用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可以产生的几类良好效果,希望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 一、有效实施随机提问的意义 1.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随机提问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留出提出质疑的空间与机会,使学生从以往被动的接受者向问题的发现者进行转变,以此来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意识,进推动学生对新授文本展开更加热情地探索,让学生结合以往的相关经验对问题进行自主地建构和分析,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逐步获取正确的答案,在此过程中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有效实施随机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提高问题的难度,询问学生“这是为什么?”、“这要怎么解决?”只有让学生多去思考“为什么”,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激起他们的创新思维,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问题,这种思维可以使初中生逐渐突破以往思维定势的影响和束缚,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3.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因材施教,推动学生的共同进步 学生的回答清晰地反映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情况,体现了原有的学习水平以及他们的学习状态等,依据学生的具体回答教师能够把握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才能“因材施教”。教师还能准确地掌握每位学生的知识盲区,从而有差异地、有层次地展开教学,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使他们能够有问题可思考,逐步推动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 二、初中语文课堂上随机提问的有效应用 1.增加适量压力 教师抛出问题的目的就是希望得到学生的回答,学生接受了回答问题的任务之后,就默认了其要在有限的时间里答出问题,如此一来学生身上就有了一定的压力,这样的压力非但不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考速度。 例如,在《五柳先生传》这节课中,多数教师会按部就班地首先给学生介绍陶渊明这位隐士,然后依照文章逐句翻译让学生理解文意,最后让学生思考五柳先生的形象、品格。传统的教學方法固然可以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快讲完此课,但是在这种程序化的课堂上学生并不会感受到什么学习的压力,这样一来学生对文章知识的认知也就会流于表面。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度理解文章,教师就需要借助随机提问的方法激励学生,比如当教师讲到“每有会意”这句重点的时候,教师可以说:“请思考一下‘会意是什么意思,十五秒后随机点名。”这句话立马就能在班级中营造一种知识问答的紧张环境,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是这个问题的回答者,绝大部分学生为了能够答对、答好,就会在这十五秒的时间里迅速参考注释、理解前文、揣测词义。不论学生的回答状况如何,教师都能够发现随机提问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合适的压力环境中投入思考,这样就已经达到了教学目的。 2.激发学习兴趣 随机提问不同于教师的平铺直叙,因为课堂问题总是以问句形式把知识呈现给学生,但是其又不会像陈述句那样把知识一股脑地完全摆在学生面前。如此一来,学生就必须通过主动思考来探索知识的全貌,在这一过程中,知识的趣味性就会充分被暴露出来。 例如,在《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里,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建造情况、历史渊源构成了文章的主体,学生不仅能在阅读的时候能体会到桥梁之美,还能学习和模仿作者在文中运用的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写作技巧。尽管各种各样的桥梁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可是初中学生可能并不会留意这些大大小小的建筑,教师想要让学生在此课进入学习状态,首先就要激发一下学生对桥梁的兴趣。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用随机提问的方法让学生想一想自己上学路上、旅行途中见过哪些桥梁,问一问学生生活中的桥梁和课文中的石拱桥有什么异同。由于提问是随机提问,每一个学生被点名的概率都是相同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就会开动大脑,在脑海中从材料、结构、大小等方面比较各种桥梁,学生在进行这种思考的时候,就极有可能体会到桥梁的结构之美,由此便能对桥梁知识产生一定的兴趣。随机提问促进每一个学生投入思考,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看到语文知识背后的趣味性。 3.集中学生注意力 学生不认真听讲可能就是初中语文教师最头痛的课堂问题,初中学生处在青春期,情绪易受影响,在一些情况下会情不自禁地分神;教师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也会让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导致学生不愿意听讲,所以教师应从改变教学方法着手,努力集中学生注意力。 例如,《苏州园林》这篇课文通篇用文字介绍了苏州园林特有的美,原本应该能激起学生探索一番的欲望,但是,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如果让学生自己读文章,那么其读不到一半便会昏昏欲睡。教师在授课的时候首先要保证自己如同作者一样熟悉苏州园林,即使不能实地游览,也可以通过查找图片、视频、论文等形式来充实自己,这样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才不会局限在课本上。另外,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切不可一味陈述,学生听到与“亭台楼榭”有关的术语的时候常常会因为没有具体认知而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教师要配合多媒体给学生展示苏州园林的影像资料,然后随机向学生提问:“观察图片、视频,想一想什么是花墙?什么是梁?什么是柱?苏州园林和北京故宫有什么不同?”正如前文所讲,在随机提问中每一个学生被点到的机会是均等的,所以学生都可以跟随教师的引导观察图片、视频,然后进行问题思考。随机提问结合多媒体,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眼球。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课堂上开展随机提问有百里而无一害,其可以给学生创设健康的学习压力环境,激发学生对语文、对世界的探索兴致,还能集中起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变得更加灵活、更加充实。 参考文献 [1]王翘楚.初中语文教学提问有效性的改进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1) [2]张凌霞.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策略浅析[J].现代交际,2012(1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