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之我见
范文

    谭桂英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观念深入人心,写作水平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考量指标,日益受到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如何提升小学生作文写作水平呢?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历,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小学生成长特点,提练出一套效果较为理想的办法,我把它称之为小学写作水平提升关键方法,与大家共同分享。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7-067

    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不但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理解记忆和综合运用的重要体现,更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如今,虽然学生的课外读物日益丰富,教师的写作教学方法也越来越有趣,可是学生的作文仍存在词不达意、胡编乱造等问题,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发展。面对学生的写作问题,教师应积极寻求解决方法,以帮助学生走出写作困境,提升写作水平,树立写作自信。

    一、启迪习作思考,发散习作思维

    在习作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可以具化为“想到”“想清楚”“想好”三方面的问题。“想到”就是要求学生在描写人物时可以明确认识到自己具体要写的是什么,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所叙述的事物。“想清楚”就是要把凌乱的思想和方法条理化。“想好”就是要求学生可以真实地体验到抒发情感时的感受,促使习作思考有所收益,能更好地提升习作的质量和水平。

    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加强学生习作的跟进指导,必须积极引导学生切实做到“想清楚”“想好”。例如,在“我的”这一作文教学中,一个学生写了“我的爸爸”,教师激励他通过关注身边的点滴小事,细致地描述“脾气一向温和的爸爸打我”的事件。在作文中,学生经历了“深深受到伤害”“心中充满了哀怨”“倾心相谈”“我终于明白了爸爸对我的爱”等心理情绪的变化,勇于思考,从而体会到爸爸对他深沉的爱。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习作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作为习作课的讲评主题,引导学生开展写作观摩、加强训练。在“我的”作文课堂指导展示中,还有许多学生纷纷把自己的作品分享出来。有的学生积极通过写作换位思考,体会父母的深切情感,表达了感恩的情怀,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赞扬;有的学生描写曾经讨厌妈妈让他用写过的作业本当稿纸,抱怨妈妈太小气,如今他读懂了妈妈勤俭节约的美德;还有的学生描述从前不喜欢穿妈妈手织的加长再加长的毛衣,羡慕同学的名牌灰色的高领毛衣,而现在却觉得妈妈亲手织的毛衣是多么的珍贵……学生积极以“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学会了换位思考,细致地思索、回忆、品味着父母亲对他们最朴实的爱,作文的情节生动形象,语言表达自然出彩,心声表达淋漓尽致。

    二、增强习作感受,丰富习作情感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促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丰富生活见识,注重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有益的习作素材。“独特感受”指的是学生要形成自己独立的、区别于他人的真实内心感受,是自主创新意识的情感表现。为丰富学生的习作情感,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通过观察、发现、体验,进而获得感悟。只有学生真正融入生活,参与写作体验和实践,才能做到有感而发、写有所得。

    例如,在指导四年级学生开展“一次体验活动”单元习作训练时,教师发现班级中的许多学生存在不爱护眼睛的状况,于是适时地设计了“我来当一回盲人”的表演活动。当活动开始时,学生兴致勃勃地走到一楼的楼梯口,将眼睛用布蒙上,一步一步地摸索着向教室走去。以往非常熟悉的路线现在却因看不见而感觉极为生疏,他们小心翼翼地伸直了双手,用脚尖慢慢地探路,向前摸索着前进……体验活动结束时,他们纷纷抱怨说:“我都看不见路了,就害怕一脚踩空!”“我还以为已经到自己的教室门口了,一不小心,碰到了墙壁,真的好痛!”“我都走错路线了,根本找不到自己教室的门”……借助活动,学生获得了体验,他们参与写作时就可以有感而发,有利于深化写作情感。接着,到学生放学时,教师又让两名学生一起,一个当“盲人”,另一个当“拐杖”(在旁扶着走路),轮流相互扶持走回家。等各自回到了家,再与家人一起继续完成“盲人”生活中的洗手、端饭、吃饭等各项活动……到第二天的习作课上,他们的作文里不再是肤浅的感慨了,他们关心起盲人生活中的种种不便和安危,知道了爱心路“盲道”的重要性,理解了光明的可贵,懂得了不仅不能嘲笑盲人和其他残疾人,还要乐于伸出援助之手、友爱之手……

    三、巧引多样评改,提升习作素养

    (一)自评自改

    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自评自改活动,这是鼓励学生形成自主剖析、修改、完善作文的重要的成长过程。叶圣陶曾说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者本人。”因此,在跟进指导习作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发动学生参与其中,尝试让学生读一读自己的作品;还可以教给他们修改习作的方法,让他们细心推敲自己作品中的特色和不足,以更好地促进他们充分展示自我风采,张扬个性特质。教师恰当指导学生进行自评自改,往往能更易于发现学生们的内在习作情感变化,从而获得良好的习作评改效果。

    (二)互评互改

    小学生都富有好奇心和好胜心,他们很喜欢欣赏同学的习作,更喜欢给别人的作品“挑刺儿”。互评互改就是一条十分有效的学习路径,能明显增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也是一条丰富语文知识、共享写作思路、提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互评互改、合作分享”活动时,可以要求每个学生随机负责评改一篇其他同学的习作。每次都有不同的同学作品,他们就更容易产生参与评改活动的新鲜感。一般在每个学期,教师会有计划地安排7~8篇次的写作评改练习机会,使他们能欣赏到其他同学的优秀习作。

    结语

    总之,小学生习作教学跟进指导的对策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始終结合日常习作教学实际,紧扣学生习作能力和素质的培育需求,适时解决习作教学中的种种问题,激励学生在习作中尽情流淌真情实感,激扬年少风采,培育起优异的习作素养。

    参考文献

    [1]谢炳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8(23):61-62.

    [2]封安玲.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15):11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5:5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