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云课堂”如何改变教学方式 |
范文 | 宋远景 费梅香 摘要:“云课堂”就是信息技术带来的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云”是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云课堂”,即以互联网这个庞大的资源库为后盾,将学习资源、学习平台、学习终端、学习服务和学习网络有效整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打造的高效课堂。当下手机、iPad和互联网冲刺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极大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如何通过互联网打造“云课堂”的学习环境,实现了师生学习和交流自由平台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微课 ;小学数学 ;应用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8-076 一、改变从实践开始 首先要观摩每一节上课情况,明确每一节网课的使用目标。作为与教材配套的网课,设计时要总体考虑了为谁服务、想达到怎样的目标等应用问题,但具体到每一节课,还是需要教师在应用前仔细观看,分清类型,明确使用目标。如概念的理解就需要创设情境的微课,技能的应用就需要提供示范的微课。所以,教师事先要观摩网课,熟知每一节网课的内容、功能、时长等,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明确网课在課堂上应用的目的、环节及具体的时间和顺序,从而让网课更好地融入课堂,发挥作用。 其次要围绕课堂教学,有计划地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辅导中应用网课。 (1)课前使用——便于教师把握教材、研究教法,缩小教材到教学的落差。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比如再讲解小学数学课时,教材编写专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把每一道例题的意图和教学建议写得具体明确,但毕竟还是停留在文本,教师把教材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时,不知道如何用精准的数学语言传递给学生,还是难以避免教材到教学的落差。而微课生动直观的视频较好地解决了教师解读教材、落实教法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前观摩,反复模仿,提高课堂讲解的精准性,缩小教材到教学的落差。 (2)课中使用——便于教师管理课堂,实施分层教学。 课中使用就是运用插播教学法,即在教师课堂讲授过程中,适时插播微课,辅助重点、难点的教学。特别是对于教师用口授的方法无法讲清楚,或者通常条件下很难演示和不易观察的现象,或者教师觉得自己的讲解不够清楚和到位,就可以有计划地把“插播微课”作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教学环节。播放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情况,紧密配合播放的进程进行组织和引导。 (3)课后使用——便于学生查漏补 缺、拓展延伸。用在课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 课后个别辅导的负担。学生可以进行有 针对性、查漏补缺式的复习,进一步巩固 重点、突破难点、理清疑点。特别是对于有些知识点没有明白可以反复观看,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同时,相对完整的、系列化的、与教材配套的微课,也能让一部分有条件的、有一定自学能力的学生开展连贯性、完整性的学习,并进行一定的拓展和延伸。这样,微课的使用适当兼顾了班级授课的集体教学与个别化教学,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也成为家长辅导孩子的有力抓手。 值得注意的是“云课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遵循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理清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注重各种教学媒体之间的优势互补。即使是优秀教师团队所开发的网课,也并不代表能适合所有教师和学生,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运用。 二、“云课堂”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1、因为“云课堂”与学校课堂不同,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去学习,根据课件去整理知识点并做笔记,遇到疑问则请教老师或与同学交流。 2、“云课堂”的一大优点就是文字交流,这比对话更加方便快捷,且可以多数人一齐参与,积极参与交流能够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发现自己对知识掌握的不足之处。 3、在上网课过程中,老师无法像在课堂上那样讲解的面面俱到、细致入微,学生没有了在课堂上的约束性,这就需要学生对自己要严格要求,制定计划,上网课时专心,不分心于其他事情,学习唯有自觉才能成功。 总之,“云课堂”的出现,如雨后春笋,全国各地都遍地开花,唤醒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真正实现了以往的“填鸭式”教学转变成学生自愿学习。在“云课堂”一对一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选择学习资源,课前,可以通过网络,电子资源包等工具搜寻学习资料;课后,可以通过智力游戏巩固所学知识。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当堂测评了解自己学习的不足,及时查缺补漏,也能通过学习资源和微课反复进行学习,使学习更扎实有效。 三、“云课堂”教学方式实践后的思考 1、“云课堂”必须处理好形式和内容的关系,特别是初期。初期关注教学形式的转变,在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来传达知识技能方法的同时,不能忽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情感态度。在本堂课中,老师重在展示“云课堂”这样的教学模式,对文本的解读明显比较薄弱。作为一篇写景美文,老师没有花较多时间去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文本背后的意境美。语文课堂中,如何利用形式硬化的信息技术去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把握课堂特别是语文课堂这一学科特有的温度,也是值得思考的。 2、“云课堂”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变得省心省力的同时,对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专业功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互联网这样一个庞大的资源海洋,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自由地畅游其中、答疑解惑,在学生心目中,原先老师这一知识的权威地位也会受到挑战。学无止境,谦逊、包容是教师应有的胸怀。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老师更是倍感压力,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给予学生更好的指导。另外,“云课堂”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课堂嗅觉、思维反应等方面都提出了挑战。但这并不是疑难问题,通过培训学习,教师在“云课堂”中是可以游刃有余的。 3、信息技术给课堂带来欣喜,也给学生学习带来负面效应,这给课堂调控和学校管理带来了挑战。比如学生的学习会不自觉地依赖于网络,会不会抹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问题都需要学校摸索出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控。 综上所述:虽然“云课堂”在开展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这也是我们要探索的必经之路。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既让我们惊喜地看到信息技术在课堂运用中带来的丰硕果实,也看到其带来的考验。“云课堂”最终目的是提升教学效率,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高效,还需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1) [2] 杜娟.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7 [3]张玉红.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08 [4]段新芳.浅谈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小学数学教育2004.(7-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