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
范文 | 汪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小学语文课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型教学模式的运用、教学主体地位的转变都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特别是情境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语文课堂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而且还能够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与交流,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内化和吸收。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与经验,对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途径作以简要阐述。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语文;问题;音乐;图片;体验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42-356 由于长期受制于应试教育的要求,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尚未真正领会课程改革的真谛,仍一味地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与技能的灌输,极大地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情感、语文素养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课堂教学成效自然甚微。因此,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引入情境教学模式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创设各种形式、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借助问题构建情境 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绝大多数教师在语文教学之初仅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要求,开门见山、平铺直叙地引入新课,这不仅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不利于推动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为扭转这一现状,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妨贴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学习特点借助问题构建情境,以便在激活学生思维的同时,使学生对阅读文本自发地形成期待视野,进而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表里的生物》这篇课文之初,我先是利用课件出示了表的图片,并问学生这是什么。接着,我继续出示了表内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过后说一说表里面都有哪些东西。在学生看图回答过后,我继续说道:“表里面有螺丝、齿轮、表针等,但著名作家冯至童年时却认为表里面有生物,有个活着的小蝎子之类的小动物。那么,他为什么会这样想?这是一段怎样有趣的经历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读读课文,找找原因。”如此,通过在课堂教学之初围绕课文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引发了学生的主动思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为接下来教学内容的讲授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音乐渲染情境 古往今来,用音乐来激励人、感染人、教育人的例子不胜枚举。音乐通过对乐音有组织的安排构成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和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来渲染情境,调节气氛,进而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深入感知文本奠定基础。 在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我先是播放了蒙古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并相机呈现了草原的美景。在悦耳动听的歌曲声中,学生的注意力被逐渐吸引到了课堂中来,思绪也仿佛飞到了美丽辽阔的大草原中。待歌曲播放完毕,我向学生问道:“同学们,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草原在你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在学生表达了自己的所思所感后,我顺势引入了新课:“四十二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参观访问时,记录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共作一次‘草原心灵之旅。”这样一来,不仅调节了课堂气氛,而且还唤醒了学生的情感,为学生感知感悟文本奠定了基础。 三、运用图片再现情境 小学语文是一门具有浓厚人文色彩的学科,教材中的文章虽包罗万象,但其中多以感性内容为主,且更为注重对学生情感的调动和价值观的塑造。文与画是相通的。在图片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运用图片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场景及背景,不仅可以使学生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充分感受形象,体悟情感。 以《乡下人家》一文的教学为例,我先是借助多媒体播放了课文朗读,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画面,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文章大意及语言文字之美进行初步感知。之后,在剖析文本的过程中,为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我先是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自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之美的语句,并与同桌交流感受,在脑海中勾勒相关画面,然后我抓住几个重点景物描写,运用多媒体对此进行了直观展示,使学生的情感随文波动,与景相融。如此,通过运用图片再现课文情境,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增强了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形象性,而且还使学生真切地体会了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基于体验深入情境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更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更加注重对学生个性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除了要在教学过程中剖析文本中的语言点之外,还应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深入课文情境,对此进行演绎重现,以此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情感和文章内涵。 在学生阅读完《将相和》一文,并简单梳理了人物之间的对话之后,为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使学生从人物的美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我让学生自由结组,在角色扮演中体会文章意蕴,展現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都表现出了极高的参与热情,但大多数学生在一开始仅仅关注了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极少关注对人物神态的刻画,后来在我富有针对性的指导点拨下,学生将表演的重心更多地转向了对人物神态的刻画,这样便使学生深入理解了文意,并从中获得了启示和教育。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灌输式教学的颠覆与变革,其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和情感体验,可以且应当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正确认识情境教学的内涵和预期目标,熟练且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方法,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激励学生始终保持较佳的心理状态并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顾维敏.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2):51-52. [2]龙群隆.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1):22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